現代前衛 M16 & 古樸傳統 M14

 

1999.12.08.

T57木質槍托/M14玻璃纖維槍托

 

  人與大自然爭地,造成林區逐漸縮減.

  製造槍托高品質核桃木取得不易且價昂,難以應付短時間大量製造需求.

  越戰環境也顯示木質槍托問題(請參考http://www.taconet.com.tw/Light/百步穿揚∼美國陸軍 M21 狙擊槍∼胡桃木製作的槍身不耐越南叢林的潮濕氣候。)

 

  都使得現代大規模量產的制式步槍,槍托已不採用胡桃木槍托.

  前蘇聯AK74,即使採用塑膠彈匣和握把,但護手和槍托還是採用木質,算是一種少有的堅持.

 

  M16具有塑膠感的玻璃纖維∼槍托/護手/握把,是許多喜愛M14那種古典木質槍身的人無法接受.

  不過別忘了,M14T57還是運用到了玻璃纖維∼上護手(褐色),此色彩是配合胡桃木槍托所調配出的近似色,比叢林黑寡婦M16的黑色更糟.

  如果您看過越戰時期生產的M14,搭配褐色玻璃纖維槍托(無羼入其他色料來仿木質紋路),您才會覺得塑膠槍的形容詞應該是用在M14.雖已採用現代化材質,但色彩計劃仍然擺脫不了木質槍托的迷思;而今這種褐色玻璃纖維槍托已成絕響.

 

  越戰M14導入玻璃纖維槍托的生產情形為何(大量導入或少數生產/生產階段)?就要請問Light,還是只有運用那些當成狙擊槍的話∼M21M14 步槍(精確化)。

 

  個人能體會射手那種使用7.62mmM14T57射擊成就感,,覺非5.56mmM16T65所能比擬;這種情愫有如同.45手槍和9mm手槍比較般.

  不過當年大量生產的T57,其木料材質並非上選,加上製造品質/材料/保養情形,比不上美製M14

 

  至於Alan所提的國軍步槍槍托噴上造價情形,現已經沒有了,民國七十幾年還有,那時看過的有T57M16A1T65(咬花面槍托),這作法以陸軍步兵單位為多.但價格則跟Alan說的不同,想必是隨物價波動而調整來衡量該項武器的價值.

  憲兵部隊不採這套作法,而在M16A1槍托右側接近底板處,噴上大型數字(連別與槍數),但因噴漆有剝落磨損情形,後來用大型白色標籤貼紙來編號;有些連隊並且在彈匣座前緣,再貼一紅框白底色的小標籤寫上保管使用人.這種標籤貼紙的作法延用至今,當時在想∼難道沒有好方法嗎?其他國家怎麼做呢?

 

老舊軍品新出路

  由於受限於廢棄軍品處理的法令,國軍許多軍品如戰機,即使當年戰功彪炳,如無政府單位或機關學校收留,只有嚴重破壞方式,以廢五金方式論斤變賣.對於庫存武器的出路,或許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可行,不過前提必須修改法令.

  以T57為例,可以挑選出100200把木質良好的槍托,全槍表面重新處理,槍管/槍機/彈匣內灌封,切除刺刀座,僅能作大步分解與拉槍機功能,無任何槍械射擊功能,再以現今最新式國產突擊步槍的造價x5倍,限量推出典藏,購買持有必須列冊管制.

  專款專用,等於是200T57庫存舊槍重生為1000T86戰鬥步槍,此舉不僅增加國防戰力,節省國防經費,但最大難題是部份人士會藉題此舉有鼓動黑槍氾濫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