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改憲」還是「創憲」?



 是的,這次911事件的爆發,再度令日本必須面對應否派自衛隊到海
 外執行任務的爭議。事實上,近十多年來,日本政壇上的不同黨派
 一直為「改憲」還是「創憲」(創造性地活用憲法)兩個不同方向
 而喋喋不休,而今天因恐怖份子而觸發的憂慮,相信會令整個討論
 導引至出新局面。

 眾所周知,日本目前的憲法是「盟總」(GHQ)統領下所頒布的「
 和平憲法」,其中第九條最廣為人知,明言日本為表示衷心渴求世
 界和平: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鬥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當然後來到了五十年代的韓戰期間,警察預備隊的建立,已令第九
 條出現了漏洞;及後更演變成保安隊及目前的自衛隊,則漏洞已經
 到了愈來愈大的地步。九一年的海灣戰爭,自衛隊的艦隻曾到波斯
 灣處理油污;九二年也曾到柬埔寨從事修補橋樑道路的工程。誠如
 加文。麥考馬克透過數據上的分析,踏入九十年代,自衛隊已成為
 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規模擴充至世界第二位。

 只是即若如此看,「和平憲法」仍不能名之為名存實亡。自八十年
 代始,環繞「改憲」(84年的中川八洋修正案、94年的《讀賣》改
 憲提案等)、「護憲」(一度以社會黨為中心,後來亦陸續修改立
 場)和「創憲」(以左派和社會黨親近的知識份子為首的岩波集團
 )的爭議從未止息,但「改憲」論者委實從未曾佔過任何上風。民
 意調查仍普遍支持維持第九條,雖然明知自衛隊的存在有違憲法,
 但也樂得以「創造性地活用憲法」之類的譎辭來掩飾其中的矛盾。

 只是今次911事件不同的地方,是喚起潛藏在日本人心底深層的受害
 者意識。
日本人因地理關係,民族性上已有根深柢固的因天災受襲
 的危機意識;加上原子彈的經驗,令他們理所當然地「強化」了這
 種思維。事實上,日本從二次大戰走出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他們非
 常善於把戰爭責任模糊化,而完全忽略了對加害責任的自覺反省。
 吉田裕在《日本人的戰爭觀》(中譯本,北京新華2000年初版)正
 好指出:日本戰後的議論只集中戰犯的「受難者」性質,正好是日
 本人把加害責任逐出意識外的精神結構反響。由於日本和美國相若
 ,受恐怖份子突襲的指數相當高(何況還有國內的恐怖份子或宗教
 狂熱分子),自然會有多一分的投入熱切,令民意的取向有轉變的
 可能。

 至於從上層角度觀之,自戰後日本政界一直瀰漫濃厚的海軍思維
 朝野傾向把戰敗的責任推在粗暴及精神主義為先的陸軍身上,而海
 軍則被塑造成具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形象。前總理中曾根康宏因
 被形容為具典型的海軍風格而沾沾自喜;日本政界更推出「短現」
 (短期現役海軍會計科士官)的制度,把大學畢業生中的精英安排
 在海軍中受訓,凡此種種均可見海軍於軍政界中的地位。今次的海
 外出兵任務,也是以海上自衛軍為主力重心,同樣反映出這種海軍
 思維在現實中的對應反照。

 書名:加文.麥考馬克(Gavan McCormack):《虛幻的樂園》(The
Emptiness of Japanese Affluence)。



(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日流感第零壹玖號 ) 

Copyright (C) 2000 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