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在不經不覺之間,富士電視台的皇牌戲劇時段「月9」(星期
一晚上九時)已經有十年歷史。九八年一月十二日開始的新劇《Day
s》(長瀨智也、中谷美紀及菅野美穗主演),將會是踏入十周年的
頭炮。
在這十年來,「月9」已經成為最能牽動日本民心的電視劇焦點。不
少日本迷都知道「月9」的幕後主腦為大多亮,正如他所言,「月9」
的基本收視率標準為20%(低於此數便是大失敗!),而愈趨近結局
,則直向廿五或以上的百分比推高。
「月9」的成功地方,為電視劇以家庭觀眾為主的風氣,一直向年青
階層開拓,形成所謂「trendydrama」的熱潮。九一年的《東京愛情
故事》及《一百零一次求婚》,都可說是奠基的座右銘作品。「tren
dydrama」的意思,並非為單純迎合年青人的口味而設,而是令到上
至老一輩,下至孩童均一同吸納進「月9」的觀眾層面之中。
「月9」的普及性,甚至反映於日本人的日常會話之中。目前高中生
之間的對話,往往會以「Gekku」(把「月」及「9」兩字以速音連
起來並讀)來代替「月9」的全讀,甚至擴展至媒介圈中也接受了這
「新詞」,可以「月9」的影響力之鉅。
而且目前的「月9」劇集,已經成為一複雜計算社會狀況的玩意。大
多亮使明確表示,不是單純把一些當紅的明星拼湊在一起,便能夠
扣動觀眾心弦。
他指出「月9」的作品,平均會在一年半前便籌備製作(所以目前已
在弄九九年秋季劇了!),而還要控制社會風氣及要求,正如木村拓
哉在《長假》(一九九六)後,也不可以立即上《戀愛世代》(一九
九七)之類的愛情劇,否則社會整體反應便會受不來。
更重要的,正如一些專欄作家也指出,「月9」成為日本年青人學習
成長教材。山田美保子認為年青女性,透過「月9」學習到戀愛的意
義。加上每一劇集也有三個月左右的播放期,從中也有足夠的空間
讓年青的觀眾思考箇中的疑竇困惑,以便可以與劇中人物共同成長。
對我來說,這個觀點頗有趣。難怪得「月9」中不少作品都強調成長
的體會,由《愛情白皮書》(一九九三)的學生物語到《長假》(
一九九六)的抉擇,都有深刻的刻劃和思考。這正好是「月9」能夠
和觀眾保持密切關係的成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