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日劇戰,可謂精采百出,也可說千頭萬緒,不知應從何
說起。首先,九十年代的最重要變革,自然是 Trendy Drama 的崛
興。TBS台的副部長貴島誠一郎也明言,「戲劇同樣以『情報性』
為己任,而這正是 Trendy Drama 的特徵,富士的三大皇牌劇:八
八年的《請抱緊我!》、九一年的《東京愛情故事》及九六年的
《悠長假期》,可謂是他們的高峰之作。
其中以柴門文原作改編而成的《東京愛情故事》,成功打開F1層
( 20~34 歲的女性)的觀眾人口,令日劇成為時興潮流的話題,
而最高的收視率也一度去到了 32.3%。《請抱緊我!》的監製山
田良明認為Trendy Drama的興起,有其時代背景。「88年開始已
是泡沬經濟的陰影時代,社會上的男女關係已非一對一對的考慮
,時代女性等待的是愛情、友情、工作及耍樂結合的人生,而我
們的工作正是在戲劇中為她們實現夢想。」有了強大的支持基礎
,於是Trendy Drama的洪流便一發不可收拾。
Producer年代及編劇世紀
而TBS的製作局次長八木康夫更提出了九十年代為「監製年代」
的看法。「在Producer年代確立之前,戲劇是『作品』。但踏入
九十年代後,戲劇由監製全權操控,以致淪為一種『商品』,始
作俑者可以說是富士的山田良明。」
「目標為高收視率,令贊助商高興;或為質高的商品,成為正宗
的『監製年代』。」
但這種分析可謂有其所見及不見的地方。一方面八木康夫的而且
確說出了事實的真相,但同時在「Producer年代」下,其實不一
定與「編劇年代」有所矛盾衝突,八木康夫假設了「商品化」了
的日劇,一定會喪失了編劇主導的色彩,但實情為要製作出更出
色的「商品」,更加需要有出色的編劇支持。所以監製與編劇之
間的關係,並非剝削或壓制,而是密切的友好工作夥伴。
事實上,九十年代中期的一系列劇本比賽,正好製造了一批批編
劇明星出來。野島伸司、水橋文美江都是從富士的「Young劇本
大獎」中奪獎而出身,聯同北川悅更子及三谷幸喜等人,攜手成
為新一代的編劇中流砥柱,而且也登上了明星地位,風頭一時無
兩。而每次的電視金像獎頒獎禮中,編劇一定在全體得獎合照的
正中央,可見他們備受注目的角色地位。
富士與TBS台的死戰
嚴格來說,九十年代的日劇以富士及TBS兩台的競爭至為劇烈。
貴島誠一郎也承認九十年代富士處於革新時代,而TBS只是一個
「配角」角色。事實上,七十及八十年代中,TBS一向以戲劇的
形象深入民心,電視界有所謂「Drama的TBS」的稱謂。但貴島
認為背負這個包袱,令TBS在九十年代的路走得十分吃力,「台
中對不變必死,或不變才是正道兩種看法均存在,大家可謂一直
在反復爭論中。」而他承認九十年代,TBS可謂徹底敗於富士的
Trendy Drama手上。
相對而言,富士的皇牌監製,目前為製作部部長的大多亮認為當
年催生出 Trendy Drama ,主要因為身邊的人都在說,電視台上
的戲劇和時代無關,不能夠在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拉上關係。正
因如此,他才認真的去思考如何把「時代感」融入作品中。
「富士的王牌一向是愛情劇,我在想所謂的『時代感』,並非要
把甚麼新聞事件加進作品中,而是如何在作品中捕捉到時代潮流
氣息(即使愛情劇也可以達到這個要求),於是便出現了Trendy
Drama。」
「但與此同時,去到九十年代中、後期,Trendy Drama也成為了
我們的更新枷鎖。某程度Trendy Drama已建立了方程式的方向,
所以前瞻的方向是如何去從Trendy Drama解放自己出來再創新路
。」
附表:
九十年代的高收視連續劇
1.富士《戀愛世紀》(月9),30.8%
2.富士《悠長假期》(月9),29.6%
4.富士《G.T.O.》(火10),28.4%
5.富士《同一屋簷下》(日9),28.2%
7.富士《同一屋簷下2》(日9),27%
7.富士《愛情白皮書》(月9),27%
10.富士《古火田任三郎》(水9),25.4%
十大之中,富士佔其7;而Trendy Drama的主打時段月9,佔了5
齣作品。數字上已說明了九十年日劇狂戰紀的優勝劣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