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至激鬥



  看見麥田推出江國香織系列,我慶幸這位吉本芭娜娜的勁敵終於得
  以強勢登陸。其實在日本的本土市場中,江國香織的產量及聲勢已
  儼然有超越了吉本芭娜娜之勢,而且她的作品也不斷被拍成電影,
  過去有《星閃閃》(松岡錠司導演,92)及《落日三人行》(原
  作名為《落入黃昏》,合津直枝導演,97,香港22屆國際電影
  節曾放映),最近九九年的作品《冷靜和熱情之間》也決定了電影
  版的製作。且更成為跨國產物,由竹野內豐及陳慧琳主演,可見受
  重視的程度有與日俱增之勢。今次麥田的江國香織系列以她的近作
  《薔薇樹.枇杷樹.檸檬樹》(2000)作頭炮(江國香織小說
  的中譯本,應以香港皇冠於九五年推出的《星閃閃》為首作),也
  能為我們提供她的最新寫作動向面態。

  吉本的少女及家族視線

  在日本本土中,江國香織和吉本芭娜娜被視為對手,其中一個主因
  為兩人均以「少女」及「家族」為描寫的重心(前者以早期作品為
  著)。吉本芭娜娜的「少女」視點,早有不少學者指出是沿自日本
  「少女漫畫」的傳統而來。三井貴之在《吉本芭娜娜神話》(東京
  青弓社,八九年初版)中,便提出現在的日本少女漫畫家已經把少
  女視線從過分浪漫主義化或濫情主義化的窠臼中抽身出來,而改以
  「日常」的視點來重省身邊的經驗。以他的觀察,吉本芭娜娜的成
  功之處,正是參考了這種「日常性」的少女視點,令到小說中的人
  物別具惹人投入的現代感。

  正由於以上剛及的「日常性」視點,令到吉本芭娜娜作品中排除了
  戲劇化的大悲大喜處理,一切均如隔了一重薄紗似的,淡然冷漠而
  掏掉激情。回到「家族」的題材處理上,正如她反覆在作品中提及
  :「家族就是SF。宇宙的角落。」(《我愛廚房》)「我」形容
  想起自己在一房間中不知不覺便長大起來,那種感覺是「震驚」。

  在《甘露》之中,「我」也描述親子關係為「母親是個不可思議的
  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還是不太了解她。」所以可以看到吉
  本芭娜娜的淡然少女「日常」視點,置於「家族」的題目上,其實
  同時有一脈相承的效果,而且非常配合。

  江國香織的演繹

  回到江國香織身上,她在《星閃閃》及《落入黃昏》中均處理較為
  抽離的社會關係,來審視身邊的感情變化。《星閃閃》中的笑子為
  ─酗酒的女性,卻與本為同性戀的醫生結成夫妻。《落入黃昏》中
  的女主角更要孤寂地面對死亡,從而對自己與長期男友的感情也帶
  上懷疑的眼光。兩者均盡量把身旁的「家族」元素置在一旁,而嘗
  試展現如何以「日常」視線來重省變異關係的可能性。在這一方面
  ,可謂和吉本芭娜娜的思考有某程度的相合;只不過江國香織中期
  開始的女角設定一般較吉本芭娜娜的人物較成熟年長,相對來說也
  自然要面對更大的社會壓力。

  三種樹的氣息

  而在《薔薇樹.枇杷樹.檸檬樹》中,正如新井一二三所云:「通
  過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慢慢浮現出具有諷刺意義的現實。」(序
  言)江國香織企圖做的是把一群看起來很「酷」的現代女性(由生
  活無休的中產太太到獨立自主的事業女性;由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到
  三十出頭成熟誘人的女性均一網包攬),所喪失了的生活目標譜下
  哀歌。她們有的是生活品味,乃至才能及聰慧,但卻在男女關係糾
  纏不清的生活中,失去了感觸真正所需的追求觸覺。同樣,江國香
  織不愛糾纏於「家族」關係上的刻劃上,因為對她來說,她們這一
  群人本身已是一種「家族」關係,而只不過非以血緣關係建構而成
  罷了。

  如果由我來歸納:吉本芭娜娜的小說世界是一封閉的密室,供人在
  內各按所須自由隨想;而江國香織則一直和現實世界討價還價。有
  時小說人物會碰得焦頭爛額,有時會苦盡甘來,因而成就出另一重
  趣味來。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瀛字第零壹零號 )

Copyright (C) 2000 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