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我的心》有幾個焦點值得留意,一是此乃北川悅吏子的
早期作品,她的《聽不到的情話》(一九九五)、《悠長假期》(
一九九六)及《最後之戀》(一九九七)等出色劇集,固然已成為
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但早期作品同樣不可忽視。
《是誰偷走我的心》乃富士電視台的作品,播放日期是九二年十一
月十九日至十二月十七日,為五集完的作品。北川悅吏子是自該年
開始,才正式成為連續劇的編劇,她的處女作為同年的春季劇《素
顏的模樣》(中森明菜及安田成美主演),《是誰偷走我的心》是
同年的另一齣戲劇,雖然不是長篇,但也可說明北川悅吏子的創造
力驚人。
和她後期作品一脈相承的,是那種以戀愛開始卻以成長告終的處理
手法。北川悅吏子表面上以三角戀愛且揉摻女同志色彩在劇本內,
但背後著力的仍是各人的成長心路,以及如何面對感情起伏帶來的
責任承擔感。
北川悅吏子回憶到作品當時的收視率並不高,但喜歡作品的人卻不
少,成為一時傳誦的佳作。或許大家當時對公開描寫女高中生的同
志感情仍未能接受,而且北川悅吏子也明言自己當時也是抱著一種
未能理解劇中人的心理,去刻畫這一份特別的感情。
但她所執著的主題仍緊捏不放,一色紗英在更衣室內公開向其他人
表白喜歡內田有紀,以及木村拓哉處處以不要逃避來激勵一色紗英
面對感情,都是大膽得來又成熟的表現。木村在天台一段表示同性
戀並無不妥的回應,更加理直氣壯看得人心大快。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是當年的木村只得十八歲,但已經魅力四
溢。北川悅吏子也說最初連他是SMAP中的哪一位都認不出來,但
接觸下去才看到木村的演戲潛力;SMAP由九十年代初仍講求團體
共性的年代,過渡到中後期改以標榜眾人特殊性的日子,當中的轉
變已不可以道里計。但木村在《是誰偷走我的心》中,建立的被女
性窺視的慾望投射(object of desire)以及明理清晰的醒目小子(
smart guy),可說一直伴隨著他成為不二形象。往後的日子能否再
生變化,則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至於內田有紀,此乃她的出道作,當時她的棱角甚顯明,和日後漸
趨一式一樣的小可愛模樣可說不可同一而語。而事實上也證明,日
本人雖然每天不斷把「可愛的」(kawaii)掛在口邊,但如果以此
作為獨沽一味的形象,絕對會來得快去得快:劇中的內田有紀及一
色紗英均在現今的藝能界中,險無立錐之地。其實當年的內田有紀
,魔性反叛力驚人,可惜只屬曇花一現;證明在純真及妖邪之間擺
盪的她,哪一面的銀幕魅力更有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