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過《鐵道員》,產生一些有趣的想法,如果大家不善忘,應記
得日劇中的《青鳥》。《鐵道員》的內容題旨雖然與《青鳥》曰謂
南轅北轍,但對鐵道員的形象塑造卻有不少吻合的處理。
首先,兩齣作品均把主角鐵道員的工作地方,定為偏闢一角的偏遠
地方(豐川悅司的車站為長野附近的小鎮,而高倉健的 Horomai更
是北海道的老人鎮)。兩人都是第二代的鐵道員,即父親都是從事
同一的職業。雖然高倉健是「科班」出身,由駕駛煤力推動的火車
逐步成為一個小鎮的車長,但結局的工作環境基本上與豐川悅司可
謂大同小異──處理的都是「【馬尺】長」(站長)的事務,由查
驗車票、清理月台到打點列車進出均可說由一人獨自統理,令人感
到有點兒的巧合在內。
毫無疑問,兩人形象上的相似,雖然反成為一種日本人普遍心目中
的「鐵道員美學」──他們都是孤獨的人,卻從孤獨中見到性格的
梗直清高,而穿上制服的時候更加英氣凜然。但我們已顯然少見,
看到高倉健和豐川悅司正好是兩種回應傳統「鐵道員美學」的態度
。前者可謂是擁抱傳統派,處處強調以職責(抽象化了的社會及國
家縮影)凌駕於個人的感情及利益之上,當中更企圖用高倉健的角
色,暗示牽引出一種日本戰後史見證及重建的氛圍來,所以其中有
中學生集體上東京就職、國鐵爭議及煤礦事故等等,正好反映出國
人默默穩守崗位而令國家進步再度堅強起來的神話。
至於豐川悅司的跳車私奔之旅,很明顯是一種對日後一旦人生成定
局的態度反叛(連誰是將來的老婆也一眼可見),他要選擇的正是
《速幻列車》高呼的口號:選擇生命!但背後並不代表他放棄了鐵
道員的基本形象──負責任的男人,所以他的兩段私奔之旅,均可
從對母女二人盡心盡力至極,當然這一種承諾是更與個人情感的宣
洩在同一方向上。相反,高倉健則以壓抑個人情感來彰顯個人的悲
劇性(太太及女兒離世時,他均不在身邊),在這一點可謂剛巧與
豐川悅司互走一端。
我認為豐川悅司及高倉健兩個不同的鐵道員形象,分別均得到日本
觀眾的認受(前者得到季度電視金像獎的肯定,後者已在海外影展
揚威,於國內亦賣座哄動),代表了「鐵道員美學」中的變奏:「
硬的」(高倉健)為本色,「浪子」(豐川悅司)為異色,但正反
之間同樣有一動遺世獨立、深不可測、有情有義等基本特性。用簡
單的一句話來總結,他總之就是一個很「酷」(cool)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