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雜誌、報紙、電視、VCD、電腦網絡、甚至去麥記食漢堡包等
,都會發現香港充斥著日本文化,與另外以荷里活為主的美式文化
成為強韌有力的大熱潮,兩者都因香港社會特性而包容為一體,而
不再純粹屬於外來性質的周邊文化。
當我們的消費群在囫圇吞棗進食這些外來文化時,有誰會分析一下
為何這些外來商品如此甜美好食?以及配料如何?而大部分傳媒都
只懂依潮流而尋找資料,只能作出餐牌式平面介紹,每每欠缺深入
獨到的論述。當然,若要深入探討外來文化的美味因由,就要靠那
範疇的品味專家來細心品評了。
而湯禎兆的新書《俗物圖鑑》不深也不淺,也衿貴在不以純日本角
度,也不用外族眼光品評;而且不嚴謹,不擺出專家模樣,而是以
用家的身分態度來評論這一代湧來的日本風。與其說是一本流行文
化評論集,倒不如說是一本活潑的日本流行文化食家手冊。
外來文化的主要魅力,是來於一種本土的「欠缺」。如小時候喜歡
《鐵甲萬能俠》及《幪面超人》等科幻片集,除了因為本土拍不出
動畫片之外,日本人所創的東洋科幻心仍然傲視亞洲,我們華人至
今始終不及。又當時已喜歡收集日本流行雜誌,如《明星》、《平
凡》、《BRUTUS》等等,除了被印刷精美,排版突出吸引之外,日
本雜誌所提供的想像空間、對美形的製造都別有一手,清晰呈現當
下的潮流指標,對要取悅的消費群自有一套理論。當然,還有少時
深愛的一些異流派作家如寺山修司、丸尾末廣、泉鏡花及月岡芳年
等,其作品超越理論範疇,直接牽動人心的原始欲望及恐懼,就自
有一種不易說清的吸引力。
《俗物圖鑑》延續湯禎兆前一本專集《日劇美味樂園》,對現時牽
起的新一代日本流行文化作出廣泛性的探討。上次集中論述「日劇
風」,今次更擴闊論述層面,對日本成人OVA的教室情結、「新世
紀福音戰士」所引起的各種謎題、日本流行漫畫中的末日論、於美
日湧現的新動畫狂熱Otaku現象等,都在這本《俗物圖鑑》中作趣味
式的論述。
湯禎兆曾寄居日本,求學之餘亦在彼邦親身感受日本流行文化之驅
動漩渦,從中了解流行文化的本源。故在其著作中,除了資料充裕
,文章分析也深入獨到。例如從丸尾末廣的訪問中追蹤這位異流漫
畫家以食屎來「身體力行」的叛逆意識,以及從日本街頭充斥的色
情現象,探究出日本人將情色視為日常悅樂活動、是性與罪垢分家
的街頭印證。
而此書更重要的是建構出一種屬於外人的評論眼光,用來透視這種
由外族引入的特別文化,追蹤其發展的脈絡。就好像食物、廚師與
配料都是外來的,但強調食家的口味是本土的,是屬於香港人或者
是華人的口味。還有此書的評論方式是尋找潮流的美味根源,以尋
根究底來探索日式流行圖像;雖然湯禎兆在文中不斷提出觀察方式
不求全盤式透視,往往因不熟歷史而不談論根源,但日本的流行文
化不存斷層現象,往往承先啟後,故都因作者的深入論述而揭示玄
機,從中窺伺出日本的文化根源。
《俗物圖鑑》的資料既感性又充實,是一本極為實淨的日本流行解
碼手冊。書中有不少錯不了的堅料,但唯一不足是同時亦有不少錯
別字。這種校對失誤,於日本出版業是一種容不下的過失;但對於
我們來說是物以稀為貴,往往會因書的充實內容以及時間的因由而
放過這些小瑕疵。這亦從中看出兩種文化的分別。
原載《打開》雜誌 第23期 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