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文化天書──
以城市為中心點的流行文化創作

張偉雄



 本來想以竹內靖雄的《日本的終結》作為參考,看一下它可有對城
 市問題的獨特觀察,發覺其重點在於檢討過去,以投射重建日本未
 來經濟。然而它偏偏就以現在的狀況作為已經不需要再多講的共識
 ──共識當然是泡沫經濟爆穿了之後的日本,是個急切需要改善身
 體狀況的老人;全書以國家作為研究單位,並非我一心想知多點的
 城市/消費/流行文化/人文活動的討論。

 雖然它告訴了我其實日本社會從來不屬於西方模式的資本主義,自
 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走的官僚主導仿封建制、公司主義、福利主
 義,都其實是社會主義款式的,這正是一本苦口婆心,力勸日本要
 走上真正的資本主義之路的經濟研究書;然而我的疑問卻是:沒有
 了目前日式資本主義,這個國家還會不會有其獨特的流行文化?還
 會有SMAP、成人OVA、暴力漫畫、關於城市年青人的電視劇?還會
 不會有像大友克洋、《新世紀福音戰士》、村上春樹、荒木經惟、
 《沉睡的森林》、宮崎駿這些人、這些事?

 我是負責問問題的,可能給我滿意答案的是湯禎兆。他寫了兩本關
 於日劇的專書之後,一本《俗物圖鑑──流行文化裡的日本》,差
 不多把我們近年來接觸到的日本流行現象一一娓娓道來。

 這並不是一本哈日族的「裝身」書,但哈日族卻又絕對適合看。誠
 如梁文道在書的序文所說,其實我們在香港(或在台北),往往在
 自己特殊的取向下選擇性地吸收及挪用了日本的流行文化,那其實
 是不深入、不齊整的大集匯。或許阿湯不是一心要去把事情還原閱
 讀;但就廓清了不少關於日本的誤會和表面印象。

 對於我這個更加是選擇性地去喜歡日本事物的港客來說,《俗物圖
 鑑》中不少文章真給我恍然大悟的感覺:從《長假》中的《愛情白
 書》變奏,到Oygji-Girl(意指山口智子的角色是粗魯的姑娘)的
 主題,以及到《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御宅族解讀,都令我在回味這
 些經典時有多一分的體會。而在漫畫方面,我也像由零開始般補了
 充實一課。

 《俗物圖鑑》有一個根基頗壯的七、八十年代成長印記,於是很自
 然負起一個橋樑的任務,令每日迅速流逝於信和、先達、188等各
 大流行商場的後現代群眾,得以有所詮釋和脈搏追蹤;其實,以文
 字去確認日本流行文化,都有一個大哥哥大姐姐跟弟妹們分享經驗
 心得好介紹的感覺,由阿湯這本可能是第一本日本流行文化的中文
 分析書,到阿潼的《東京鮮旅奇緣》都給我如此感覺。

 《東京鮮旅奇緣》算是一本去拉近消費距離(由電視VCD到東京的
 城市實景)的旅遊指南,書寫感性上雖不及《拜物圖鑑》,然日劇
 情懷搭夠,由不可不遊的富士電視台,到《協奏曲》中的建築朝聖
 ,以至各大日劇的街頭、公園取景都仔細追蹤,倒是一一細心關照
 到。

 香港和台北的年青人繼續在日本流行文化裡薰陶沐浴,並且進而深
 入認識東京這個獨特的亞洲城市,那對於自己城市的那份獨特又如
 何看待呢,關於流行文化的創作,城市往往是其中心點,我們甚至
 可喚之為城市寫作,似乎這將會是香港和台北未來文字出版界的一
 個重點現象。《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你看完了沒有?相信遲
 一陣子,將會有更多這類強調活潑城市生活的消費/文化書籍推出
 ;請在替社會種種政經難解的問題憂慮前,先來看一下這類城市寫
 作,頓令人樂觀寫意得多。

 原載《ESQUIRE》129期 99年8月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俗字第零玖號)

Copyright (C) 2001 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