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放蕩
作者:歐陽應霽
出版:紅色出版
想象之旅:阿齋的《尋常放蕩》
尋常放蕩有另一個名字叫漫畫地圖。
未必與漫畫有關但地圖就仍令人期望,或許地圖本身就帶給人無窮
幻想:想起虛構的地圖,願望的座標。我自幼就愛看地圖,幻想每
一點上的世界,認識難寫難記的陌生名堂。
旅遊,可以是實戰式的,也可以是想像式;可以實存,也可以是記
憶。
可以是親身經驗親自嗅一口玫瑰滋味,也可以在紙上在影像上就洞
悉異國風景。
哪一個才是真的異域?
兩本新近講異地風情的書,實證了當前書寫異國的兩種方向,也就
是旅遊的方向。
首先要區分的當然是Tourist與Traveler的不同。現今學術界也時興講
旅遊文化,說的自然是現代人經歷旅遊的方便之後,人們對旅行的
過程及模式,產生了一種近乎公式的戒條。Tourist的任務可以是每
達一個地方,用最快速度跑到名勝前高高興興留個影,跟著上旅遊
車開往下一站。旅遊的樂趣往往都是事後的,當回到香港四百呎丁
方客廳每當有朋友登門造訪就急不及待翻開相簿細說從頭異國風光
到此一遊。
編造故事的過程才最真最美好。
這大概就是一趙旅遊的反雛,即是食兩次,永遠有種回味的可能性
。
Traveler卻是個發掘者,Tourist看到的其實是意料中事(因為心中早
就認定某個地方是某個模樣),Traveler今日唔知明日事,碰到路上
各式人等分分鐘改變明日行程,看的風景也就意想不到。
歐陽應霽的《尋常放蕩》作為一種散文私相簿,六十幾個城市,同
樣多的記憶感情,照寫法來看未必盡是旅遊現場隨想,事後追憶居
多,而就是因為有了時空的距離,看起來就格外模糊浪漫。由是一
種結合Tourist與Traveler的旅遊見聞。
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分析解構發掘未免太累人,所以有時都應有隨便
拍照的樂趣,間中Tourist一下都不礙事。
於是看阿齋的旅遊筆記(還是重構?),永遠有種感同身受,大家
都像大孩子一樣拿準鏡頭不放過捕捉途上每個可能的驚喜。相片是
關於風景,但想到的還不過是自身。無論是「戰衣」中記述的旅遊
裝束(上路最好的服飾究竟是甚麼呢?這也是我永遠的疑問)、「
迷路」或「迷城」中提到的迷路而收意想不到之效的心態,「留念
」中提出近似剛才說過的旅遊照片化,身在別鄉而發掘的其實是自
己。
於是人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本旅遊私相簿。
《尋常放蕩》中你會看到尋常生活,放蕩情懷,漫畫過場,地圖數
則,但你終於不能將之整合為一個整體,城市在作者的鏡頭與筆鋒
下,是一連串意義不定的夢花園,有時因為城市的建築而造了場關
於城市的夢(如記巴塞隆拿、威尼斯、紐約的文章),有時又根本
跟所到的城市無關(如記Greyhound經驗、異地酒店床前)。像一本
沒有路線的導遊圖,隨心翻開當中一頁,帶你進入有關或無關某一
個城市的想像空間。放在床沿,讀一頁,夢一個城市。
阿齋的城市,有些是他做好功課才去的。令人想到我們去旅行,好
多時都是看了其他的文本有了一個打底印象,才去見識所謂真正的
城市,而我們不知,那個我們正在腳踏實地的城市,有時都不及我
們文本中認識的真實。
某年夏天因為一口氣看完Beat與Kerouac一夥的作品,於是橫越美洲
東西岸在公路上,一心為看順風車文化的蒼涼。以為自己都好Beat
。不過看完《Moveable Feast》就夢想二十年代的花都文人盛世就肯
定自欺欺人。於是可以怎樣?讀還是不讀?
俗物圖鑑──流行文化裡的日本
作者:湯禎兆
出版:商周出版
文本之旅:阿湯的《俗物圖鑑》
讀!點解唔讀?
一種富後現代風味的旅遊特性,恐怕就是讀過看過一個國家的文化
商品,也就等同去過一趟該國旅遊。真是一種另類遊記。湯禎兆的
新作《俗物圖鑑-流行文化裡的日本》,正如梁文道在序中言,是
關於流行文化中的日本,而非日本的流行文化。兩者意味著一種極
大的分野:那表示我們現在可透過不同的文本(在書中主要是日劇
、日本動畫、漫畫)去魂遊日本,而非一定要現身說法。遊,可以
於影畫之中。
Umberto Eco在《Travels in Huperreality》中解構美國的流行文化座標
,當中其實意味著一項重要訊息:世人對美國夢的投射,都不過來
自迪士尼、Charile Brown與Superman。印證湯禎兆的圖鑑,我們對
日本的想象,難道不是正正就源於日本的成人AV片又或者寫真集(
建構我們一輩男人對日本女性的印象)?甚至將日本人聯想成富變
態心理的民族,都是丸尾末廣荒木經惟惹的禍。當然,還有書中一
一提到的火車、廣告、棒球、遊樂園、新世紀福音戰士、悠長假期
、北野武、SMAP、阿信、望月峰太郎、大友克洋、吉田戰車……
在我未懂日本為何物以前,我先知道有姿三四郎(竹協無我版)。
湯禎兆暴露的日本色情世界,我真箇去東京旅遊時想感受也感受不
到。想走進那些舞廳之類黃色場地,言語不通又驚俾人呃,終不及
回酒店入錢觀看成人台。由成人節目真刀真槍到娛樂綜合節目對色
情的大方,看出日本人對性的確有種我們難以明瞭的心態,這或許
可在書中討論女優寫真、電話性愛、援助交際至失樂園現象中找到
。
至於我們常常在日本劇集及漫畫中看到的火車母題(是一種對往日
美好日子的回味)、校園情意結到末日論,我們向來對日本一廂情
願的看法,在書中都會有文化與社會取向的交代。深得我心的自然
是見到一篇丸尾末廣的訪問,變態漫畫大師的創作就是抄抄抄集大
成,難為我自細以為這就是原創。
但當然,湯禎兆留學過日本,文章不盡是文本旅程,而是綜合道地
考察與分析。他寫山手線或新幹線上的鐵道面貌個人情懷,由是勾
起自己浪蕩東京的日子。
每個人也一樣,看著別人的城市筆記,也許看到的無非也是自身。
因為,自己曾在那處站過。
原載《號外》274期 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