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江》發行商的不美麗誤會



  繼《死國》之後,翻版商再次把《富江》的海盜版 VCD 假託寰宇
  出品,藉此掩人耳目,而且公然和發行商作對(看準《富江》即將
  上映),看來魔高一丈的變化策略委實層出不窮。

  《富江》原意其實頗有吸引力,伊藤潤二利用魔性美女不斷再生及
  被支解的特點,把故事反複重塑,利用人物及場景轉換來注入新鮮
  感,頗具驚慄氣息。

  可惜電影版的處理委實不敢恭維,當中有大量冗長的追查及分析部
  分,卻又無關宏旨(由洞口依子飾演的心理醫生,完全是雷聲大雨
  點小的安排。順帶一提,她正是黑澤清處女作《Do-re-mi-fa女郎漫
  遊仙境》的女主角。一霎眼已是十四年的光陰了),令人看得叫苦
  連天。我想借此帶出一個普遍發行商買手的常犯錯誤,那就是對日
  本導演的錯誤理解。

  由《午夜凶鈴》到《貞子纏身》,這一類的商業鬼片大多由從電視
  出身的導演負責,他們深諳觀眾的趣味取向,一切以娛樂性為先,
  所以能夠越洋過海都得到觀眾群的接受。「貞子」系列的導演中田
  秀夫,正是當中的表表者。

  至於如《富江》之類的作品,其實乃日本一向流傳的小型製作,而
  且大多只會單館放映,如《富江》就僅在新宿的Joy Cinema上映。
  而且導演也多由自主映畫出身,如《富江》的導演及川中,他的首
  作正是自主映畫《日本製少年》。

  所以雖然同屬鬼怪片,但兩片由上映方法及拍攝手法,基本上均有
  不同的進路。而本地的買手忽略這些因素,結果只令在追逐日本鬼
  怪片風潮中,成為了損手爛腳的一群。坦白說,撇開翻版 VCD 的
  搶飲頭啖湯,以《富江》的水準來說,在市場上獲得甜頭的機會可
  謂微乎其微。

  回頭來說,《富江》背後所代表的小本製作傳統,其實頗有走進死
  胡同的傾向。每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都必然會介紹一些日本年青的
  新晉導演,而且多從自主系統出身,如近年的薩布( Sabu )便是
  一個例子(《盜信情緣》及《彈丸飛人》)。但背後所隱藏的,是
  大量視野平庸、自我沉溺的「同道」中人,他們不入主流建制的身
  分,有時候反而為自己的盲目沉溺(由鏡頭的調動到故意經營大量
  對白的場面)找到似是而非的借口。我深信及川中正是其中不成材
  的一人,而片商的盲目「入貨」,也只會令自己受損,對引進日本
  電影可謂毫無正面作用。
 


( 文化部文字獄註冊熒字第零壹貳號 ) 

Copyright (C) 2000 湯禎兆文字慾留言板

跨國著作版權法第 ICP-589 條保護 

湯記文字•品質保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