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uke
台湾!台湾!(1) 一。如歌的台湾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醉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啊,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优美的旋律伴着浅浅的道白,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台湾的一首校园歌曲,名字就叫“外婆的澎湖湾”, 歌词作者是叶佳修。 无数次浅吟低唱这首清纯飞扬的歌,我忽发奇想: 为什么是“外婆的澎湖湾”?难道说歌词作者的外婆 真的在澎湖吗? 叶佳修还做过有一首歌词,名字叫“爸爸的草鞋”, 歌中唱道: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 充满希望地起航,起航。 一路跋涉到江南, 洞庭湖景无暇看, 娥眉山下好荒凉, 不堪回首泪暗弹。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不敢忘,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怆, 心思淡淡又将起航,起航, 船儿行到澎湖湾, 多了妈妈来操桨, 神情滂惶撑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满载半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哈哈!两下印证,歌词原来说的确实是真人真事,叶佳修 先生的母亲肯定是澎湖人,澎湖湾果真是叶佳修先生 的“外婆的澎湖湾”! 大陆开放肇始,一切都那么新鲜。台湾的校园歌曲也 随着三洋的双喇叭收录机传到了大陆。人们不知有多长 时间没有听到过如此优美,清新,沁人心脾的歌曲。 那时大陆描述少男少女Dating的最温柔的歌曲也是4/4 拍的: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伴着彩云飞。 啊,年轻的朋友们, 美好的生活属于谁? 属于你,属于我,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就我本人的印象,大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也没有谁想到去丑化台湾。共产党对于老对头国民党 的批判仅限于解放前。人们对台湾的印象仅仅是 “祖国的宝岛,南海上的一颗明珠”,或者是“中国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的火烧寮”等等。人们 知道的是“阿里山”,“日月潭”,是“十大建设”, 是“环岛电气化铁路”,是电影“搭错车”里凄惋 的“酒干淌卖无”,是歌曲“童年”里“总是要到 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的天真少年。 丘逢甲诗云“四万 万人齐下泪,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时候已是历史故事, 无人再提起。人们是从歌曲中了解的台湾, 人们觉得台湾的山是“高山青”,台湾的水是“涧水蓝”, 台湾美眉个个“美如水”,台湾少年人人“壮如山”。 很多大陆年轻人都知道台北有一条路叫“忠孝东路”,因为 歌中唱到“走在忠孝东路,闪躲在人群中,在我的内心 深处,掩埋着一段错误”。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澎湖湾”。 后来我才知道,叶佳修的外婆的澎湖湾,还是“台,澎 金,马两千万军民同胞”的澎湖湾,还是清康熙初年水师 提督施琅攻台首仗的澎湖湾,还是网上众人议论纷纷攻台 之时先取后取的战略要地---澎湖湾。 台湾!台湾!(2) 二。独立的台湾 “你到我身边, 带着微笑, 带来了我的烦恼。 在我心中, 早已有个他, 他比你先到。” 我不是学文科的,我不太了解台湾个族群的由来和恩仇, 也不太了解所谓民族自决的自由和所谓民族统一的权利 之间的微妙关系。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台湾商人,统独 问题从来都不是话题的中心。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许多 台湾人的故事,例如台湾旅行团每到一处酒店大堂例必 呼儿唤女高声喧哗,大陆酒店嫌他们影响酒店形象,于是 在酒店后门摆张桌子,美其名曰“台胞接待处”,旅行团 开始对受到单独接待的待遇喜行于色,日久后发现真正 原因又大发雷霆;台湾议会不成体统的打架原来都是新进 议员增加知名度的绝招,其实他们好多人平时也是温文尔雅 的。 我接触的台商也和我接触到的我们大陆的商人一样,也 有贤愚与不肖。我碰到过展览会上连名片也不肯施舍一 张鼻孔朝天面目可憎的台商,也碰到过名片上印着“大李” “小牛”的亲切率直的台商,也碰到过在卡拉OK里跟我 拼命抢着付帐连小姐台费都要帮我付的慷慨爽朗的台商, 但是,我真正关心统独问题,却是在上网以后。 在这篇文章里,我仅想写出我对海峡两岸这一问题的一点 思考,这不是什么建议或者献策,仅仅是我认为的,事物 可能的发展方向而已。 我认为台湾的独立,对于包括大陆的中国来说,是不可能 被接受的。 1。台湾对大陆的战略位置极端重要: A。摊开一张地图,假如你以台湾中部为圆心, 以到上海为半径作圆,这个圆的半径约为600公里, 你马上就可以数出这个圆 将涵盖大陆的多少个省,多少个大中城市,多少个重要 铁路公路枢纽,多少个远洋港口,多少个渔业基地,多少 亩耕地,多少万人口,多少亿元的GNP; 你再以到北京为半径作圆,这个圆的半径约为 1100公里,你可以再看这个圆将涵盖大陆的多少 个省,多少个大中城市,多少个重要 铁路公路枢纽,多少个远洋港口,多少个渔业基地, 多少亩耕地,多少万人口,多少亿元的GNP; 也就是说,如果台湾拥有强大的打击力量,或者说有某一 种强大的打击力量以台湾为基地,那么大陆的安全将受到何种 程度的威胁。 B。一个独立的台湾,武装的台湾或者与其他国家结盟的 台湾将使大陆的战略缓冲能力降为零。 众所周知,当韩战中的美军逼近鸭绿江的时候,使中国 面临丧失战略缓冲地带的前景,为此中国不惜与当时 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正面冲突,最后重新在北朝鲜 确立了对中国有利的战略态势。 相同的例子还有以色列。联合国划分给以色列的疆土是 个蜂腰形,中间最窄处仅有五十公里。以色列将这种不利 的态势视为生死存亡的大事,不惜主动发动第二次中东 战争,最后攻占了约旦河西岸,使国土变成纺锤形,使 其战略地位大大得到改善,从而在第三次中东十月战争初期 失利的情况下逃脱亡国的命运。 战略缓冲地带对于一国的军事安全具有无可估量的 重要性,古今中外无数战争的例子一再证明这一点。 2。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大陆出海口和海上通道的重要性,影响对钓鱼 台岛主权的收回,影响对南海诸岛的争夺,影响 未来对未来对太平洋资源的开发。台湾独立与否 或可另文再谈,但是台湾岛对于大陆可说是典型 的“死生之地”,岂可不察? 三。凶险的台湾 “云拥有风, 风拥有我, 我拥有什么? 云跟风说, 风跟我说, 我又向谁说? 你是我心口永远的痛, 南方天空飘着北方的雪, 热情冻结, 冷冷风中。” 台湾独立将极大恶化中国的战略态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台湾独立后局势的发展 方向说起。 1。台独后必然寻求武装台湾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即使独立后台湾的领袖不知道 这句著名的格言,军事安全也必将成为独立后 的台湾的首要任务。与强国为邻,必然全力寻求 自卫之道。即使小国如新加坡,仍然建立了自己 “不屈不挠的国防”(李光耀语)。台湾有强劲的 经济实力,有能力大批采购先进的军事装备, 虽然台湾现有军力约三十万人,但实行义务兵役制, 多年来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受到过正规的军事 训练,可以很容易地动员百万之众,这些在某种情况下对 大陆的腹地都将构成直接和致命的威胁。 或曰:台湾独立后可以通过和平宪法,可以专守防卫,可以走 和平建国之路,可以保证不威胁到大陆。 然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之后,对于国家 的军事安全的关注是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不会 置之脑后的,任何一位政治家如果不能向 民众保证到安全的话,他的政治生命是不可能 长久的。 台湾幅员狭小,不可能如中国对苏联的防御 那样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对于国土如台湾者, 保证军事安全的最有效和成本最小的途径 是建立相互毁灭的威摄力量,就是建立 强大的进攻能力,也就是台湾军方经常提 到的“吓阻”。 当然,以台湾现有的军事能力远远“吓阻”不 了对岸的人民解放军。但是如果台湾独立后, 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其兵员为依托, 在美日等“有心人”的“无私”帮助下,我们 可以想象,台湾将很快建立起足够威胁整个 大陆的军事力量。那时,大陆将以自己的腹地 直接面对200公里海峡对岸的强大武装,中国无论 如何提高军事力量都将难以抵消这种劣势。这将是 中国每一位领导人想都不愿想的战略恶梦。 2。台独势力必然与美日勾结,必然以牺牲大陆的安全作 为筹码 A。网上有很多文章认真详细地分析过台湾防御 的脆弱性。在几乎所有论述台湾独立的文章中,甚至 在台湾朋友呼吁和平的文章中,其论证依据百分九十 九会包含以下两点: 一是一旦开战,大陆经济必受 重创;二是美日决不会坐视。我们可以看出,在台湾, 无论急独也好,缓独也好,明独也好,暗独也好,还 包括希望维持现状的人,都把美日的武装干涉看成是 对台独起决定性的保证或者是唯一的保证。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在台湾独立后,无论从军事上还 是政治上,台湾都会寻求建立强大的威摄武装。然而, 威摄的实际意义除了需要拥有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以外, 还依赖于对方决策的“理性化”。设若大陆政权变得 穷兵黩武,独夫独裁,或者大陆某一天有一位希特勒 式的战争狂人掌握了政权,甚至类似“四人帮”式的 人物掌权,他们在发动攻台战争前不会作太多的 理性思考。面对人民解放军足以覆盖全岛的各种兵器, 面对对岸枕戈待旦 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军, 台湾领导人将如何向台湾 民众保证安全? 因此,台湾必然会继续寻求“海上歼灭” 的能力,甚至“第一打击歼灭”的能力,使台湾能够 将强渡的共军歼于海上,或者在大陆发动战争前夕抢先 摧毁大陆的战争能力。 但是,在全力发展台岛本身的武备的同时,仅仅倚靠 台湾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的。 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寻求美日的军事保护,也就是和 美日结成军事同盟。 因此,即使台湾在独立后武备有了长足的进步, 仍然有极大可能会与美日结成军事同盟,更何况在现在 这种未独或者刚独羽翼未丰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 预见到,独立后的台湾必然给中国自己的腹地 带来一个相当有敌意的,强大的军事同盟。 到了那个时候,再想突破这个同盟的封锁将要 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而近期攻击台湾的代价 相对于这个代价,无论怎么估算都是不成比例的。 我们知道,美日在制定外交军事政策的时候,其出发点 不是诸如民主,人权等等因素,它们考虑的是自己 的利益,而且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美日如果 承担保卫台湾的义务的话其付出的代价会是相当 大的,它们除经济成本外,将冒上与中国直接 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核冲突的风险。在付出如此 代价后,它们希望从台湾得到的好处也必将是 巨大的,人们几乎无法想象它们将对台湾提出什么样 的条件,但是人们可以确定,这些条件必然会 牺牲大陆,还有台湾本身利益。所以说,台独 势力和美日等外国势力有着“天然的”和“必然 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无一不会极大地损害 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是每一位爱中国, 爱台湾,爱人类的人士所需要反对的。 B。独立的台湾与美日结盟,将极大恶化大陆 的战略态势 这个军事同盟的基地,也就是美国的基地,将 使中国的战略缓冲能力下降为零。除此之外, 如果美国在台湾部署核武器,或者做出“部署 核武器的准备”,将使中国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 核威摄力量完全丧失作用。 现今美国核武器的存储和运载能力早已不是 冷战初期可以比拟的了。美国可以在台湾的军事 基地事先做好技术准备,秘密部署用于发射和控制的 设备和人员,这些都不会直接触犯“核不扩散 条约”,而在“必要时”,也就是“美国认为 的”必要时,美国可通过飞机和潜艇在极短的 时间内在台湾部署成功,使得大陆完全丧失对 核打击的宝贵的预警时间。 这种情况相当于什么呢?这几乎相当于给大陆 身上绑上一条“核腰带”。而对大陆更为不利的是, 这些核武器是在“台湾”而不是在美国本土上的, 大陆很难确定核报复的对象,使得大陆面对或有 的核讹诈在政治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 或曰:难道独立后的台湾就不会反对美国这样 做吗? 在一个安全完全操之人手的台湾,如何能够想象 台湾民众将会和能够“为大陆的利益”向美国抗争?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将成为美日手中得心应手 的大棒,将成为高悬在中国国土上空的达摩克 利斯之剑。 当年,面对苏联的巨大威胁,中共做了极为认真 同时也是代价巨大的准备,毛泽东向全党全国人民 发出了“要打仗”的号令,全力以赴建成“大 三线”,在各省和地区分别建立了“小而全”的 自己自足的工业体系,苏联正是恐惧于无法短期 内击败中国结束战争才裹足不前,中国得以面对 强大的势力保持了近五十年的和平。 中国付出了超 过一代人的代价才换得了面对北部边境的安全。 我们不可能再用一代人的代价来换取腹地的安全。 C。如中国与他国发生战争,台湾很可能站在 中国的敌人一方。 或曰:台湾独立后,海峡两岸同为炎黄子孙, 难道不能和平共处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大陆心甘情愿允许台湾独立, 保证永远不会武力犯台,作为一个“国家”的台湾 领导人,是不会也不敢相信这个保证的。实际上 那时台湾的军事必将为外国势力操纵,台湾岛 内的“炎黄子孙们”有没有发言权很值得 怀疑。而当一旦大陆与邻国发生冲突,很 难预测台湾会站在中华民族一边。 现今台独势力羽翼未丰,他们已经把削弱中国 作为重要的目标和主要礼物送给外国势力了。 李登辉的“七块论”与其是给岛内人士打气, 不如说是向外国势力献上争作“反华急先锋”的 决心书和保证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对台独势力 的发展如何能够不焦虑重重? 3。台湾独立后非但不会降低海峡热度,反而 将在两岸之间增加无数战争热点。 冷战后,世界上存在着几大战争热点,台海 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统独的争拗始终使台海 布满阴云。有热心人提出一条思路: 干脆大陆为和平牺牲牺牲一下自己的自尊心 让台湾独立算了,分成两国后,不就相安无 事了吗?那么是否大陆允许台湾独立后就能够 一劳永逸地带来和平呢?只要我们顺着这个 思路继续想下去,就会发现事情远远不是象 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海峡两岸成为“两 国”后,反而会在台海增加无数新热点。 首先,关于海域的划分和大陆架的划分 就可能产生纠纷。 世界上对领海的范围有两类认定:一种为 200海里,一种为12海里。中国等发展中 国家接受前一种,美国等海上强国持后一 种认定。无他,实力使然。领海范围小了, 海上强国自然可“合法”地跑到别人家 门口,虽然他自己的合法领海只有12海里, 但是你还没有到他的200海里范围内恐怕 他已经开打了。 台湾跟美国走,也持12海里论。那么大陆的 200海里岂不是要划到台湾的海滩上去了? 当然,一个解决办法是依海峡中线为界。 但问题是这条中线延伸多长呢?一旦在 中线两端附近发现大型油田气田,到底算 谁的呢?如果双方谈不拢的话呢?还是得 打。其实在谈的过程中恐怕飞机军舰就已经 出动了。 其次,捕鱼权的纠纷。台湾海峡附近海域 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两国”对于捕鱼 权的划分使用如果有歧意怎么办?几年前 加拿大指责挪威违反“金枪鱼协定”,这 个在工业国中最温顺的国家为此悍然出动 海军军舰扣押了挪威的捕鱼船。以后谁能 保证海峡两岸有着“传统相互仇视史”的 “两国”不会大打出手? 其他诸如海底资源的开发,海上航线的使用 权,空中航线的使用权,等等等等利益纠纷, 个个都可能成为是热点,到时很可能象金庸 的武侠小说里最常出现的场景一样,“废话 少说,大家武功上分个高下吧!” 所以,海峡不但不会冷下来,反而依然会热 下去,甚至更热也未知。 一国的安全包含三个层面:军事安全;政治 安全和经济安全。前文已经说过,台湾独立 对中国的军事安全的深刻影响。同时,独立的 台湾对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也会产生重大 影响。台湾可能利用自己在政治改革先行一 步的优势来试图影响大陆的政治环境,按照 “七块论”来指导对大陆政治工作,支持中国 的“藏独”,“疆独”;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台湾可能利用自己 的经济力量来扰乱大陆。比如,亚洲金融 危机的第二阶段,台湾当局忽然弃守新台币, 引发亚洲货币的第二次贬值狂潮,包括美国 几家大金融公司的人在内,普遍认为台湾此 举是希望引发港币贬值,牵动大陆局势。 殷鉴犹在,如何不让大陆方面疑虑重重? 综上所述,一个独立的台湾将对中国的安全 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清时英帝国的军舰出现 在南海始,中国的安全态势开始日益恶化, 直到中共建政,在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 斗争下,中国的安全态势才逐渐好转。 中共建政后,从韩战开始,中国沿周边国界 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土安全战争,计与美国, 苏联,印度,越南等周边所有重要国家, 与世界上唯一两个超级大国作过战。在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邓小平同志才能 做出“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的 著名论断,大陆很难容忍放手令这一局面 毁于一旦。所以中国是不会允许台湾独立的。 台湾!台湾!(3) 四。大陆在台海的目标和对台政策的变迁 “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 让我猜猜你是谁, 从Merry到Sally和Every, 就是不喊我的名字。 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让你猜猜我是谁, 从Merry到Sally和Every, 就是不喊你的名字。 为什么你的双手在颤抖, 笑容凝结在你的眼中? 难道你对我的爱会有所改变, 我不再是你的唯一?” 1。大陆在台海的目标。 A。大陆认识到,寻求将政治权力延伸到台湾 是不现实的,政治权力的获得即使在军事胜利后 也不一定就可以获得和巩固,因此,大陆并不试图 统治台湾,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含义。大陆 目前从未详细解释过“一国两制”的实施细则, 无非是想在未来的谈判中留有回旋的余地。 而台独人士则很小心地在所有场合暗示“一国 两制”等同于大陆占领台湾,统治台湾。 从大陆发出的含糊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大陆同意台湾保有 现在所有政治,经济制度,保有全部军队,保有 现有的外交关系,保有自己处理与他国经济事务 的权力,等等,大陆对台湾既不会征税,又不会 派人管理,毫不参与台湾内部的事务,甚至连国旗 和国号都可以谈判。在这种条件下,“两制”几乎 等同于“两国”,大陆所 求的不过是台湾承认一个中国,一个名义上以北京为首 的中国。那么大陆希望获得什么呢?大陆希望获得 的是添补安全态势的最后一环。 B。台湾承认“以北京为首的一个中国”后, 哪怕是口头上和名义上的承认,可以大大降低 可能由台湾引起的军事威胁。首先,外国势力 没有了介入台海的借口,其次,外国势力也没有 了武装台湾的途径。台湾在外国势力介入和武装 起来的时候对大陆是威胁,而去除这种情况后 台湾依旧是和平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岛”。 现代社会使人们的联系大大紧密,两岸在通商, 通航后,人民的交往必然大大增加,在若干年 的发展后,大陆民众在台湾有经济利益,台湾 民众在大陆有经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和平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两岸华人经济体结合 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 内,但是可以肯定,和则两利,对两岸人民生活 水准的提高必然大有助益。 因此大陆远期的根本目标就是谋求自然融合或 统一。这个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变的。 近期目标就是谋求解除台湾对大陆的军事威胁。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这个目标决定了台海战 役的特殊性,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2。大陆对台工作策略的变迁 大陆对台工作的总策略不离十六个字: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镇之以威”。 具体工作策略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解放后到改革开发前的“武力攻打”“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到1994年李登辉发表言论为止的“寄希望 于台湾人民”;96年第一次导弹演习后的 “以武力为依托,以工商界为工作对象,以改变 民意为目的”。 提到早期的对台工作策略,不能不提那个“福建 计划”。“福建计划”是武力攻台的一个器局极为 宏阔的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大陆匪患复炽,土改失败,领袖沉溺享受和内斗, (如发生逮捕枪决陈毅刘伯承等事件)将帅离心,民众 造反(当然都是精心引导推动并和潜伏美蒋特务 共同合作的),福建尤甚,时为光复大陆的绝妙 时机。国军派出一部登陆,发现解放军战斗力 已经大大下降,国军获得信心,增兵后很快击溃 守军,占领厦门作为立足点。共军组织的大举 反攻亦被击溃。国军继续增兵,在与共军反复 争夺中,共军节节败退,最后国军占领福建全 境,并向浙江和广东胜利前进。在国军主力约半数 或过半登陆后,解放军突然恢复战斗力,将 登陆国军主力尽歼于陆上,然后乘胜渡海, 歼灭已丧胆的岛内国军余部,攻占全岛。” 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整个福建省作为 诱饵,这个诱饵大得使人即使明知是祸也会 试一试,从而避开解放军海战和登陆战的劣势, 发扬陆战的优势,分批消灭敌人。 正是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共军留唾手可得的 金门不取,方便国军试探和登陆,让国军存有 后撤的希望,当然政治方面的考虑也相当高明, 这里就不再赘述。 改革开放后,根据形势变化,邓小平同志决定 改变策略,将工作方向确定为“寄希望于台湾 人民”。 中国共产党身上的“中国部份”远远超过“共产” 部份(如果有的话),因此无论她的错误和正确 都打着很深的“中国”烙印。与很多人的印象 正相反,中共领袖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力量 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信心。这个时期 的工作目标是促成海峡两岸的“三通”:通商, 通航,通邮。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三通后, 民众自然融合,两岸走向统一。以李登辉为首 的台独势力十分清楚人民交往是台独的死穴, 死守“三不”防线,拼命试图在国号,法统 等“政治议题”上纠缠。因此,这段时间大陆 的方针是“两岸事务谈判优先,政治谈判搁置”。 李登辉死守“三通”防线,终于挺过了对台独 最不利的阶段,岛内台独势力和思想有了相当 的发展,促使中共转变策略,放弃了“寄希望 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转向以武力施压为主, 以我为主。因此现在大陆的口号是“政治谈判 为先,事务谈判为后”。 或曰:正是96年大陆不明智的导弹演习把李登 辉推上总统宝座。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台湾第一次民选的时候, 国民党掌握绝大部份竞选资源,岛内根本没有 一个候选人能够对李登辉构成威胁,李氏也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才开放民选,为其“民意台独” 的策略铺路,否则别人当选李登辉岂不是“竹 篮打水”?所以即使没有大陆的演习,李最后 仍然可以当选。大陆正是在做出权衡之后,发动 导弹演习。那次演习,一方面向民众传达“台独 即战争”的信息,使得岛内即使是“独派”也 转向“缓独”,正是连续两次演习成为岛内“独派” 的紧箍咒;另一方面测试台湾社会对军事 压力的反应,为日后动兵收集数据。可笑的是 李登辉等台独人士直到4年后的98年才意识到大陆 策略的转变,扬扬自得地庆祝“大陆寄希望于 台湾人民政策的破产”,台独势力领袖的策略 水平如此之低,怎不叫人手心捏一把汗? 因此,目前大陆的对台政策是 “以武力为依托,以工商界为工作对象,以改变 民意为目的”。今后台海战役必将在这个指导 思想下展开。 五。台独思想的根源和倚靠 “你说,我象云, 捉摸不定,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象梦, 总是看不清, 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情。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 所以不敢靠你太近, 你说,要远行, 暗地里伤心, 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1。政治理念 我无力分析李登辉等人的“台独情结”的由来, 政治人物的理念一旦形成,他们会千方百计地 去实现它 2。政客的短视。 台独人士的另一个思想根源是在政治上的短视。 按照正常的情况,政治家总是渴望在更大的舞 台上施展才华,另一位也姓李的领袖的例子就 很能说明问题,他就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新加坡在刚刚独立的时候,李光耀和他的人民 行动党非常希望与马来西亚合并成为马来亚, 一方面这样新加坡更容易生存,另一方面 人民行动党也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抱负。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确合并过几年,而 马来西亚原来的领导人惊恐地发现李光耀 最终将会抢走他们的地盘,于是他们拼命 把新加坡连同她的咄咄逼人的领导人一起 踢出了大马来西亚联邦。 海峡两岸统一后,并非台湾领导人就永远 只能作“台湾省长”,相反他们可以利用 台湾的经济实力,政治经验,在更广阔的 天地施展抱负和才华(如果他们自己有自信 的话)。台湾总是强调“矮化”,古语说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西谚亦云 “What you want to be, you will be”, 台湾政客正是自己先“矮化”了自己, 而后再担心被人“矮化”,难道诺大的 台湾就找不出一位有自信的政治家? 3。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带来的自信 “衣食足,知荣辱”,台湾民众在经济 得到长足进步后,对尊严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在台独思想的蒙蔽和潜移默化下,民众 对大陆的建议只看到“一国”,没有人 了解和思考“两制”可能实现的方式,以为 “一国两制”就是“大陆统治台湾”,“打赤脚的 共产党派人来管台湾人”,“大陆想从台湾抢走经济 果实”,其实任何人只要客观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 这些观点的谬误,可惜没有人去思考和分析。 4。对美日存有很大幻想 这一点我们前文已经谈过,对美日的幻想, 对经济实力的自恃是台独思想的两大支柱, 而打击台独势力这是需要从这两点入手才 行之有效。 台湾!台湾(4) 六。大陆对台战争的不可避免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对台战争的不可避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打,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决心 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绝不会坐视任何分裂祖国的 行径,“察其言,观其行”,这个决心到底有多大, 只有通过全力一战才能体现出来,除此别无他法。 2。不打,台独势力不会消除对美日的幻想。 台独人士的口头禅就是“美日不会坐视”, “台湾对美日的战略地位极端重要”(这句话本身 就体现了他们以出卖中国利益来“结与国之 欢心”的丑恶。),一旦开战,美日靠不靠得住 可立见分晓。 3。不打,不足以在南海争端上镇摄东南亚国家。 4。不打,将诱使“藏独”,“疆独”人士走上 武装叛乱的道路。因为如果中共对台湾独立都不打的话, 将诱使一些人异想天开,而到那时在镇压的话,将造成更 多的伤亡,其中也包括“藏独”“疆独”人士本身的伤亡。 5。不打,在俄国经济实力重新增强后,俄国 将寻求在未来台海争端中对中国施压压力以换得好处。 6。或曰:如果台湾本次大选中远离台独的 人士当选,比如宋楚瑜当选,会不会降低战争的可能性呢? 不会,但会减少战争损失。现今,台独既 是台湾少数几个领导人的“事业”,但又早已 不仅仅是几位领导人的事,同时也关系 到了相当一部份台湾民众。李登辉的“两 国论”在台湾获得四成九近半数的支持就 很能说明问题。即使宋楚瑜当选,台独 势力还在,同情台独的民众的思想还在, 不设法转变这种思想,即使“台湾总统” 一人反台独,台湾独立的危险仍然 原封不动地存在。所以,还是会打。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台湾局势在 反台独的领导人的正确引导下,战争的 烈度将会大大降低,损失也会大大减小。 最后的局势发展很可能是这样的:在 大陆的军事压力下,宋开始也会高调 回应,强调不惜一战,以体现爱台湾 的决心。随战事发展,民众心理逐渐 转变,最后顺应民意,与大陆实现和平。 政治人物总是根据政治形势随时调整 自己,其实陈水扁当政又如何?他也 不一定象李登辉一样铁心台独,因为 李年事已高,关心的是自己在“历史” 上的地位,而陈风华正茂,还有很多 路要走。 无论李登辉是否再次就任“台湾总统”, 他的台独脚步都不可能停下来,台独 人士在这条路上将走下去,一直走到 有人制止他们为止。李氏下野后,他 的活动空间更大了,他可以以民间人士 或半官方人士的身份,如“政府资政” 等身份在全世界“走透透”,给中华 民族制造更多更大的麻烦。不从根本 上与台独势力争夺民意,中国将永无宁日。 所以就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最可能的 是大陆在台湾大选后不久启动攻势, 力图从根本上扭转局势,为中华民族的 下一代带来一个和平详和的二十年。 七。台海战争爆发的可能条件: “在每个分手告别的地方, 都有一段纷乱的脚印, 谁不曾徘徊过,不曾留恋过, 把思念藏在未知的重逢里。 在每个凄美爱情故事里, 都有一段伤痛的痕迹, 不能不想你,不能忘记你, 把思念藏在未知的重逢里。” 世界上有和平的独立,平静的分手吗?以后 也许有,但是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台海 是战争热点,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远远超过 人们的想象,以下列出几种最可能的情况。 1。台湾宣布台独 到底什么才是宣布独立呢?大陆有意留下 模糊的解释。严格起来,李登辉作为“台湾 总统”,他的“两国论”已经可以算作台独 宣言了,但是大陆并未宣布这就是台独,这 是有意留下进退的空间,以后是否属于“宣布 独立”,其尺度完全在大陆的掌握之中。 2。外国势力操纵台湾政局 3。台湾加入军事同盟 “TMD”既是美国对中国的试探,同时又是一个 非常阴险的策略。TMD本身就带有军事同盟的 性质,只要情况需要,美国可以很容易在TMD的 基础上将其扩展为全面的军事同盟,从而对中国施加压力。 TMD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纯防御的计划,但是世界 上从来就没有单纯防御的军事部署。更关键的问题 是美国完全可以在TMD的掩护下在台湾修建远程 中程导弹和轰炸机基地,部署匹配的电子和后勤支援 设施,一旦形势需要,只要几个架次几天的时间 就能在中国腹心地带建立远程中程甚至核打击力量, 将置中国于极为不利的局面。TMD计划甫一提出, 岛内人士奔走相告弹冠相庆,这种表现更加证实 了台独势力和台独思想与外国势力的天然的和必然 的联系。中国人民对之当然会万分警惕。 4。台湾拥有或将要拥有核武器,或外国部署核武器 5。中国将与邻国爆发战争,而台湾可能与邻国结盟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陆很可能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 以解除后顾之忧巩固战略后方。 6。中国经济改革失败,国内动荡,发生内乱,需要战争团结 民众和转移矛盾 “民族矛盾高于一切矛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 统治阶级地位不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发动对外战争 来转移矛盾,延续统治。当大陆有可能发生大规模内乱 的情况下,领导人有可能发动台海战争,一方面以 战争来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借战争胜利巩固地位。 7。新一代领导人地位不稳,需要战争来巩固地位, 或挑战政治势力需要战争来壮大己方势力。 中国自古以来政权对军队的依赖性一直是非常大的, 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它是客观存在的。 大陆领导人的换届已经悄悄开始了,这次使馆事件 后,胡锦涛出面表态就是证明。新一代领导人如何 获得军方的支持,信任甚至“尊敬”,对中国绝对 是一个考验。如果在某种情况下需要一个对象来 “练手”,环顾周边,只有不断自我表现的台湾了。 因此,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一些,但决不是没有。 8。台湾对大陆发起攻击。 或许有人认为台湾主动攻击大陆是不可能的。其实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这次“两国论”事件,台湾 提升金马战备等级,一方面是自己给自己打预防针, 另一方面也给局势添加了不定因素。 9。台湾政局不稳,发生内战 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当台湾岛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 发生大规模骚乱的时候,既是大陆排难解纷的好 机会,同时也给予外国势力介入台湾提供绝好的口 实,台湾从当局到民众纷纷随美国北约的一颦一笑 起舞弄影,大谈“人权高于主权”,其逢迎感情 之热烈怎不让中国人民疑虑重重? 10。台湾决定举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是一个很容易误导人的话题,虽然全民 公决好象体现了最高民意,应该具有最高权力, 但是苏联关于是否解体的全民公决结果是维持苏联 的人数比例稍大于解散苏联的人数,最后几个 政客还是解散了苏联。而且理论上也可以说 中国的问题都需要全中国人民一道公决。 但是,在目前台湾的民情下,允许公决是十分 危险的,太多被蒙蔽的民众,其选择不一定对 自己的未来是有利的。而公决结果将会永远被 作为口实。所以如果台湾推动公决的话,大陆 唯一的反应只能是抢在公决前发动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