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愈快愈無聊

作者 : Chan Wai Hung
出處 : Men's Machine
日期 : Jan 2002


我以下這篇膚淺的文章, 應該放在電腦入門雜誌, 但今次所講的都不是電腦雜誌編輯喜歡的題材, 所以我們永遠不會在電腦雜誌看到說 "CPU 愈快愈無聊" 的壞話, 正如在車書中看不到說 "引擎馬力愈大愈難堪" 的壞話一樣.

汽車版的編輯為了趕稿, 可以會將汽車規格表拿出來, 生吞活剝地將數字文字化, 便成文章. 他們的趕稿能力有時強到難以想像, 遇到車展, 特刊, 可以一日內消化十部新車的規格表, 然後像 "譯典通" 這類電腦軟件, 用預設的法則, 字庫, 硬譯成文理不通的文字堆, 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 當新車的性能數值上列出三百匹以上, 便自然套上 :"馬力強勁, 超級辣車", 如果新款車的馬力比上一代冇增加的話, 自然會下了如此定論 :"新不如舊, 引擎落伍乏力", 而同系中性能最高的一部, 便是最好的一部.

同樣地, 在電腦雜誌上的電腦推介文章, 都是 : CPU 愈"激"愈好. CPU 的運算速度是以時鐘頻率 (Clock Frequency) 計算, 由 1984 年 Intel 突破 32 位元的 80 386 微處理器開始, 時鐘頻率便由那時的 12Mhz 增長至今天 64 位元的 Pentium 4 超過 2Ghz 的數值. 而進入以 Ghz 計算速度的微處理器, 都只是今年才出現, 但由年頭到年終便從接近 1Ghz 迅速地發展至 2Ghz. 究竟這是否表示, 我們家中的電腦由年頭升級到年終, 它的運作速度便增加了一倍呢?

其實這只是數字上的幻象, 如果你是使用 Windows 2000, Photoshop 5.0, Office 2000 或是仍在玩 Rainbow Six 的話, 根本就看不出 1Ghz 與 2Ghz 的分別. 如果你的家人嚷著說 :"年頭買的電腦速度太慢了, 要換部 P4 2Ghz 的." 那你大可以對他說 :"海底隧道的限制 時速由年頭的 70km/h 倍增至 200km/h 都好, 你在中午時間, 搭巴士從銅鑼灣到尖沙咀也都是要三十分鐘. 你知到原因嗎?"

你的家人是明理的話, 一定會知到原因, 就是車太多, 路面窄, 不能疏導車流, 車那會開 得快. 好了, 你說不塞車的話, 巴士一定快得很, 過海的時間便縮短了. 這也正確, 那好吧, 讓我們計算一下, 巴士的時速能 走到 100km/h, 再快便很不安全的了, 如果用這時速過海, 亦可省回五至十分鐘車程吧. 但它是永遠行不到海底隧道的極速上限, 不會像想像中那麼能縮短車程的.

如果從 P3 1Ghz 換到 P4 2Ghz, 也只是同一道理. 若果整部電腦的其他配套不能配合這高速運算的晶片, 出來的效果是沒大分別的. 另外, 如果你使用的軟件不需這麼多和精密的運算的話, 正如巴士的極速太低, 縱使有一部超級電腦, 有一條超級公路, 都不會快得幾多.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上網, 大部份家庭的電腦, 大部份的時間都在上網, 而現在最被稱為的上網速度亦只不過是 10Mps, 一 條及格的寬頻線, 32M RAM 以上的暫取記憶, 不論你用的是什麼基本的顯示卡, 聲效卡, 就算你仍用 P2 MMX 的晶 片, 都不會妨礙上網或下載的速度. 如果要發揮上網的效能, 例如一次過開十個網頁出來, 再加上同時運行 Winamp, Office, Photoshop , 你要換的不是一塊行 1G 以上的晶片, 而是揀一間好的網絡商和花幾百元將 RAM 加到去 256M.

走到去買電腦的商舖問好客的店員 :"我想 upgrade 部電腦." 他們的回答都是 :"換部 P4 啦." 更好客的店長還可能會問你多數用部電腦來做什麼. "用寬頻上網囉." 他們 想了想, 用專業的口吻, 回答的都是 :"換部 P4 啦." "那我又想玩新 Game 呢?" 他們想也不想, 用更 專業的口吻說 :"換部最快的 P4 啦, 還要一張很勁的 Geforce 顯示卡同一張對應 5.1 的 Soundblaster." "其實, 我想 要部行 P3 600Mhz 的都夠的了." 那時, 你顯得有些尷尬. 好客的店員和更好客的店長的表情有點難堪. :"這你是行不到 Window XP 的." 但我們為什麼要行一個功能不比 Win 98 好但吞食系統資源的怪物呢?

你有拆開過由 Microsoft 開發的 XBOX 嗎? 它的中央處理器也只不過是 733Mhz, 但它有一張極強的圖像驅動器, 速度為 250Mhz, 一秒內連特殊效果, 可顯示 1.25 億過多邊圖像, 它可以玩當今最強的遊戲, 但它可以行 Win XP 嗎? 不, 不需了, 像 Dreamcast 一樣, 行佔用系統資源很少的平台 Win CE 便 很足夠了.

那 Microsoft 推出 Win XP 的用意是什麼? 還不就是滿足追求中央處理器速度的 用家麼.

其實, 今天我們對電腦的要求可以很多樣化, 不是一塊強勁晶片便可以解決問題, 例如 我們經常儲存大量影像資料到硬碟中, 我們更需要一台行 SCSI 甚至 Firewire 的大容量硬碟; 我們想要做基本的 Video Editing 的, 便 要有 Firewire / iLink 的插口, 但坊間的 P4 套裝機沒有一成提供 Firewire, 真遺憾.

如果, 我們需要處理體積甚大的圖像, 兼要做複雜的 rendering, 那就 是時候用一塊強勁的 P4 和 256M RAM 以上的記憶體了.

有一類瘋狂玩家, 追求中央處理器的速度, 喜歡拆開機殼玩超頻, 像土法改裝引擎的改車狂人, 只要看見速度數值不斷提升便開心到不得了, 而完全不理會究竟是否實用, 那真是一種我們不能理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