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二) - 柔中有剛攻不破, 剛中無柔不為堅

談太極拳, 很難一講就完.

先溫習一下以前提過的重點 : 一, 太極拳是秘傳的古拳, 打架能力無出其右; 二, 太極拳以陰陽理論創成, 以人骨為剛為陽, 以皮肉為柔為陰; 在筋骨運用上, 也最著重陰陽鬆緊輕重的變化效果; 三, 太極拳, 劍, 刀, 槍甚麼都好, 都以破壞敵方平衡為首要任務; 四, 太極拳施展時的變化樞紐在於盤骨, 通身每塊骨頭都以能隨意使用, 但不為外人所知, 施展時體態沒有變化, 所以能夠 "無招", 也所以反應和出擊速度比任何拳法都快, 被人打時正就是打人的時候. 五, 太極並非柔拳, 柔只是表面, 其實是剛柔相合, 其柔極柔, 其剛極剛. 所謂 "柔中有剛攻不破, 剛中無柔不為堅", 是太極的理論根本.

大概我只講了這些東西而已, 對於真正太極拳所能做到的效果, 並沒有詳作描述. 關於太極拳對人身健康的影響, 也沒有詳加解釋. 太極拳發勁打人的效果是怎樣? 我也沒有講得清楚.

有些朋友就問 : 難道太極拳就可以打嬴泰拳? 泰拳一腳就掃爆你啲微絲血管喇, 跟著你就企都企唔穩了, 還可以打甚麼? 而且, 打你個身就可以化啫, 打個頭又點化呀? 是的, 常人很難明白. 但答案與先前我談到的太極原理是一致的, 總之, 但凡有骨頭的地方, 你都千萬不要打, 一打落去, 你自然就知道後悔. 而很不幸地, 人體是全身都有骨頭的, 你以為打個頭就好醒, 可是頭有好大塊骨, 都是受盤骨控制的, 一樣可以打番轉頭. 說出來令人難以入信, 但高手確能做到. 而且, 高手在你手打過來但又未完全擊到他面上時, 已經出手把你手臂黐著, 你已經開始失重心了.

詠春拳有黐手, 但其實並不能黐, 它是追手, 問之追之, 甩手則直衝, 並沒有黐人過來的能力. 要把人拉過來, 詠春要用 "抐" 手. 只有太極的黐手, 是真真正正的黐手, 能把對方黐著, 移左搬右, 視乎情況而定. 太極黐手的 竅妙, 在於自己重心的控制, 而要在這技巧上運用如意, 則需要呼吸協調.

二零零一年九月, 泰國幾名拳手, 到廣東去打散打擂台, 中國隊勝, 觀眾歡呼若狂. 十二月, 中國隊遠征曼谷. 世界散打冠軍, 中國人的英雄偶像, 一個個給泰拳手打到失去戰鬥能力, 不少還遭擊倒. 如此慘敗, 一定會令十三億同胞大失所望, 他們都不想見到中國功夫輸給泰拳. 但他們不明白, 這種戰果其實很正常. 九月時, 中國隊勝, 是因為散打賽例禁止膝撞. 十二月, 人家容許膝撞, 於是散打王都給撞到散晒. 其實中國真的要嬴, 很簡單嘛, 就在中國最窮的地區, 如川滇山區, 找些飯也沒得吃的小童出來, 要窮過全泰國最窮的, 然後以泰拳的方式或更殘暴的方式訓練, 不但容許膝撞, 容許批肘, 甚至容許插眼, 篐頸, 鎖喉, 撩陰...... 那十五年後, 定必橫掃任何擂台, 只是這些小拳王可能不到四十五歲便仙遊罷了.

泰拳是硬拳, 中國的散打也是硬拳, 硬拳相遇, 以更硬者勝, 乃必然之事, 不必說明. 在擂台上兩台坦克碰頭的話, 一般技巧都成花招, 不能予人重創的話, 便到自己受創了. 太極拳當然可以打敗泰拳, 而且容易到極, 根本太極就是專尅硬拳的, 太極拳已不知打死過幾多練硬功的和尚了.

一般人都覺得一腳掃爆微絲血管是很大的力勁, 其實, 人的肌肉有不同的狀態, 如果完全放鬆, 給泰拳一腳掃來, 受傷不會嚴重. 如果放鬆之外, 還懂得以骨骼結構的變動來化力, 這一腳便沒有甚麼作用了. 只有外家拳, 用肌肉力量的才會在微絲血管爆裂後, 失去行動力. 但太極是用骨的, 就算真的中了這麼一腳, 仍可行過去打死人.

就當如他不行過去, 站在那裡博拳了, 這時太極拳手只要吃他一腿, 順手輕輕拍他大腿一下, 我可以保證這位泰拳師在整場比賽中, 再不能用這條腿去踢人. 只是輕輕一拍便可...... 如果再不幸給太極拳師拍一下胸口的話, 這個泰拳師無論向來多能捱打, 都會玩完, 只那麼拍一下便夠.

一九五二年, 白鶴派的陳克夫與太極的吳公儀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 我也看過拍下來的電影紀錄, 七十年代時的李小龍電影重映, 嘉禾試過同場加映這段片子. 也許我下次再談這場比武. 今次只想說說陳克夫事後在醫院療傷時, 向記者憶述中拳時的感覺. 他說 :"中拳時, 像有千百枝針射入, 痛得不得了, 然後感覺到千百枝針在面頰裡面散開, 進入體內就不見了." (狐註 : 我也有看這段片, 但聽說當時陳克夫師傅少用白鶴, 多用西洋拳, 而吳公儀師傅則少用太極, 多用武當長拳, 至於尾段大家互起飛腳, 就... 有空時我再說 :>)

太極拳是以盤骨發力的拳, 力度節節推進, 所以被擊者會感受到有一股力量透進體內, 會感覺到力量移動, 穿透人身. 如果被擊者能放鬆身體, 受傷較輕; 硬挺著身體的話, 受創極重, 而且傷及體內, 不在體表. 因此給輕拍一下肩膊, 整條臂膀都會發麻, 不能運用, 同時, 被擊者一定會面青口唇白, 就算只是示範性的輕輕一擊, 都會面如土色, 心驚膽戰.

如果太極高手要殺你, 力量不會透身而出, 他會像放個炸彈入你體內一樣, 力量在裡面爆發, 這時你沒可能再打下去, 而且長遠而言, 臟腑皆傷. 因此太極拳不能輕易傳人, 胡亂傳給一個癲佬, 便荼炭生靈了. 由此可見太極拳之陰騭法, 高手必須修德, 不能以傷人為樂.

世上現存的真正太極高手, 我放膽的數, 也數不出五個人. 一般就算習正統太極拳的, 修為也難以言高, 但各位要試出高手, 試出正宗來, 方法也很簡單, 就請對方示範打你一下, 如果是完全沒有運氣運力, 只輕輕一拍, 而你又感覺到力量透身而過, 全身震撼的話, 便證明了他的確懂得叫骨骼節節推進, 他也懂得開胯, 否則的話, 他所用的便不是太極拳, 你也不必跟他學了.

太極拳重視的掌握, 虛與實, 聽起來令人莫名奇妙, 但運用得好, 可產生驚人的效果. 例如你一手捉著太極高手的肩膊, 他轉實為虛, 你便會感覺到你所捉著的, 是甚麼也沒有, 你根本捉不到甚麼. 這就是捨己從人了, 即是說, 你要捉嗎? 隨便, 這個肩膊我不要了, 你拿去罷, 我只回守腰胯, 回守重心. 當高手這樣把肩膊送給你要的時候, 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你感覺到你只不過捉著了空虛. 在你驀然驚覺有點不妥之前, 你已經中招了.

給人打的時候, 太極拳手以充份的柔去窩藏最大的剛, 而這個柔裡面又隱藏著至剛, 所以可以隨時變換, 剛柔不一, 運用自如, 變化難測, 不能捉摸. 你一拳打進去, 明明打中, 居然有落空的感覺, 心中便已悸動了.

也許你會聯想到, 既然太極拳手以腰胯為本, 那麼攻其腰胯, 不是便可得手嗎? Sorry, 都唔得, 而且你死得更快更慘, 因為高手用盤骨直接發力, 簡直方便快捷.

前賢發覺, 人體全身是骨, 而且每塊骨都是一個限角 Bearing (有限轉角軸承), 換言之通身都是 Bearings, 於是就去鍛練這 206 塊骨頭的每一個相關 Bearing, 使它們順暢, 潤滑, 運動角度盡量闊, 隨時可以 Lock 著, 又可以 Unlock. 加上發現了發勁之源, 當在最大最重的盤骨. 這一切理論所構建成的戰鬥力, 合起來便遠遠拋離硬拳. 又由於太極即陰陽, 陰陽又能囊括五行和八卦, 所以整套太極拳的運動, 都按照五行和八卦的定式, 產生了五加八等於十三的 "十三總勢", 歷代戰無不勝, 所向無敵.

清皇室不是懵的, 如果太極拳不是屢屢證明了是最好打, 神技營早就請了少林和尚來教少林拳了. 少林寺都反清復明不肯來教? 這樣想的人是看小說太多, 讀歷史太少了.

清時像 楊班候 (狐註 : 即上次我說過的 楊露禪 兒子) 那樣的高手, 在擂台上, 在胡同裡, 都不知接過幾多所謂十省拳王的挑戰, 都不過兩招之內解決, 對方飛出丈外, 還未跌到地上, 楊班候 已轉身就走了, 豈有纏打不清之事? 甚麼決戰十個回合, 都只是遊戲娛樂, 賺賺觀眾的錢而已. 今天的散打, 泰拳, 摔角, 都是這麼回事罷.

以圓打方, 便是太極. 下期再談吳公儀與陳克夫的擂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