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簡介
莊子者, 蒙人也, 名周. 周嘗為蒙漆園吏, 與梁惠王, 齊宣王同時. 其學無所不闚, 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 故其 著書十餘萬言, 大抵率寓言也. 作漁父, 盜跖, 胠篋. 以詆訿孔子之徒, 以明老子之術. 畏累虛, 亢桑子之屬, 皆 空語無事實. 然善屬書離辭, 指事情類, 用剽剝儒墨, 雖當以適己,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節自 漢 司馬遷 <<史記>>
莊子 (約前369 - 前268年) 是一個學問淵博的人,研究的範圍無所不包. 莊子之學, 其要本歸老子 與 <<道德經>> 中,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精髓. 可謂集道家之大成. 根據 <<漢書 藝文志>> 記載, <<莊子>> 一書共五十二篇, 現留傳下來的, 是 晉 郭象 所重編的三十三篇: 有 "內篇" 七篇; "外篇" 十五篇; "雜篇" 十一篇. 其中 "逍遙遊", "齊物 論", "養生主"... 等, 體現了莊子恬淡寡欲, 不慕名利名個的個性, 肯定了人與物的獨特意義, 認為養生之主是在精神, 而 養生的方法莫過於順任自然等等, 其思想廣為後世傳誦.
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 與 惠施 為同學, 摰友, 曾南遊楚越, 探訪古風, 一生率真任性, 崇 尚自然, 非毀禮法, 傲視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禮聘其為相, 被他拒絕, 從此終身 不仕, 退隱江湖, 以編草鞋為生, 寓言傳道, 著書十餘萬言.
"那是一個強凌弱, 眾暴寡, 離亂, 痛苦的時代, 現實世界的痛苦, 是一個無底的陷阱, 丘壟黃土下的賢者, 是偉大? 還是渺小?
莊子的視線, 從此自世人移開, 他所曠觀的乃是無窮的時空.
莊子認為: 人必須自覺人的存在, 人不要從他人而畫出自己,
不要從過去和未來畫出現在,
不要從無價值畫出價值,
不要從無限畫出有限,
不要從死亡畫出生存, 這樣才能超越束縛而得到自由.
莊子的哲學是自由的哲學. 是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 空間去體驗的哲學.
人世的生活, 在莊子看來是 "無生命的秩序", 莊子所要追求的是 "有生命的無秩序"."
在人類生存方式上, 他崇尚自然, 提倡 "天地與我並生, 萬物與我為一" 的精神境界, 並 且認為,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 是絕對的精神自由, 而不是物質享受與虛 偽的名譽. 莊子這些思想和主張, 對後世影響深遠, 是人類思想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莊子對後世的影響, 不僅表現在他獨特的哲學思想上, 而且表現在文學上. 他的政治主張, 哲學思想不是乾巴巴的說教, 相反, 都是通 過一個個生動形象, 幽默的寓言故事表達出來.
如果說, 屈原的詩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鼻祖, 那麼, 莊子的文章無疑是中國浪漫主 義散文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