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瀏覽器之退后(back) 鍵返回前頁 |
怎樣才進補得宜 |
||
中國人的養生概念源遠流長,採用的方法及食療亦隨四季變化
,如 春季祛濕
、夏季清熱
、秋季滋潤
、冬季進補 。 |
||
順應四時進補
|
二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 黃 帝 內 經 》有云﹕ 春 生 、夏 長 、秋 收 、冬 藏 ,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人體的意念亦跟季節一 樣。 冬季氣候嚴寒,自然界的動植物均處於收藏蟄伏的狀態,人也 同樣順應 自然界的變化,進入冬藏季節,正是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機 。 |
|
進 補 要 點 |
進補必須配合個人體質,採用不同的補品和補法。最重要是飲食均衡, 勿過度 。 |
|
補 醫 齊 下 |
應該採用兩者兼顧的方法,既進補又治病。 |
|
辨 證 施 補
|
辨證的意思,是分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及那個臟腑的虛損。 中草藥有寒、熱、溫、涼等不同藥性,補藥也一樣,先辨證後 選用補藥,自能對證下藥。 |
|
一般來說,寒涼的補藥對陰虛內熱的人比較適宜,而溫熱的藥則較適合陽虛內寒的人。至於氣血、陰陽俱虛的人,則往往可寒熱並用。 | ||
用 藥 恰 當
|
用補藥也要恰到好處,人體在正常情下,陰陽兩者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進補就是糾正陰陽的不足或過多,重新恢復相對的平衡狀態。 茶/湯要清要稀 。即使一兩款用料亦可。 |
|
注 意 禁 忌
|
應在中醫的指導下多作嘗試。 若突然患上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應暫時停止進補,待痊癒後再服。 |
|
補
|
就是要補充身體所失去及缺乏的,例如哪個部分「虛」就要補哪個部分。此外,補亦有「預防」的意思,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若在冬天沒有足夠的準備,便容易被春天繁盛的病菌侵襲。由於人體在冬天進入了冬藏的狀態,排汗較少,攝入的營養更易收藏,故冬季就成為進補的最佳時機。
|
|
協調及平衡最重要, 過度進補精神狂躁 |
不同體質不同補法, 進補前應先要了解身體缺乏些甚麼,同時要了解自己的體質,不要偏重太寒涼或溫燥的食療。 | |
老人家身體機能正在退化,而小孩則尚未發育成熟,都屬身體較弱的一群,進補時要適量. 老人及小孩均要特別注意補腎臟及氣管部分。 | ||
孕婦就要多飲養血湯水; 避免加入土茯苓、車前草等利尿藥材。 不要選用犯胎、滑胎的食物,如南北杏、田七煲雞等。 | ||
在內臟不協調的情況下進補,在進補前應先以補水湯(如紅棗合桃百合豬月展湯)打底,使體內水分充足,以增加津液流動,自然會較易吸收。 | ||
在患病的時候也可進補,不過應先處理病菌,以免補品滋養病菌,使其更精力旺盛。有時候若服用補品的分量太多,也會出現「補過頭」的情況,令人睡不、精神狂躁,更會影響腸胃吸收,故最好適量地分段吸收。
|
||
進補湯水: 四 人分量 |
花膠玉竹茨實; 當歸黨參杞子湯 ; 鹿茸杞子燉瘦肉 | |
花膠玉竹茨實 |
||
材料: | 花膠三、蓮子六錢、百合一、玉竹一、沙參六錢、茨實一、蜜棗四粒烏雞一隻、生薑三片 | |
時間: | 加清水六至四碗煲三小時 | |
功效 | 滋補養顏、潤膚、消除黑眼圈。對虛不受補、易口乾、多夢、心煩、掌心熱、皮膚乾燥者為宜。 | |
忌 | 感冒未清者忌飲。 | |
當歸黨參杞子湯 |
||
材料: | 烏雞一隻、當歸五錢、黨參五錢、杞子三錢、圓肉一、生薑三片。 | |
時間 | 加清水三至四碗燉三小時 | |
功效 | 補肝益腎,補氣血,使面色紅潤去皺。 | |
忌 | 陰虛陽亢或感冒未清者不宜。 | |
鹿茸杞子燉瘦肉 |
||
材料 | 鹿茸五錢、人參五錢、杞子三錢、圓肉一、雞胸肉一斤、紹興酒兩湯匙、生薑三片 | |
時間 | 清水三至四碗燉三小時 | |
功效 | 大補氣血,暖身壯陽,對肝腎虧虛、怕凍、手足冰冷、陽萎、陰冷宮寒、不孕、春天易感冒者為宜。 | |
忌 | 陰虛陽亢或感冒未清者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