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EZ Health Tips B |
請用瀏覽器之退后(back) 鍵返回前頁 |
藥膳食療源
|
|
藥膳經過多年研究、改進,才有今天的成果。種材料、配搭、烹調都有深奧的學問,門外漢絕不是一、兩天便可以了解。補不得法 ,除浪費金錢外,還可能傷身。就在今個冬季,從藥膳湯入手,了解各種材料,以補得其所。 | |
中國最早的藥膳食療著作 | |
《黃帝內經》 | 春秋戰國時代著名的醫學典籍, 對飲食養生和治療有較具系統的陳述。 |
《皇帝內經》中〈素問,藏氣法時論〉指出﹕ | 「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討論了藥膳及食療對人體的益處,而且必須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最佳功效。 |
《神醫本草經》 | 秦漢時代,中國第一部藥學著作記載了許多東西既是藥物又是食物, |
例如百合、棘子、芝麻、合桃等等,皆被列為具特殊功效的上品藥。 | |
張仲景著作《傷寒論》 | 張仲景, 漢代名醫既重視「去邪」又注重「扶正」的學術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理論和治療方式,他又在其醫學著作《傷寒論》中寫下了臨上米、藥合用的豐富經驗,促進了藥膳學的發展。 |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 | 唐代名醫《備急千金方》一書,第二十六卷〈食治篇〉是現存最早的藥膳專篇,詳細地介紹了食治理論和具有食療作用的肉、果、菜等食物。其弟子孟洗在「千金,食治」基礎上,更進一步增補了許多食物藥,寫成了《補養方》一書,後來又經孟洗的弟子張鼎改寫為《食療本草》,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藥膳食療著作。 |
忽思慧著作《飲膳正要》 | 元朝藥膳的發展達到了高峰. 元朝御醫忽思慧, 編寫了藥膳和營養著作《飲膳正要》,特別談到少數民族常用的食物,不僅介紹了烹調和飲食的合理搭配,更提到飲食中加入中藥對人體的幫助。 |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 明清時期,藥膳學又有進一步的發展,明代著名醫藥大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介紹了多種藥膳,包括可治病又可果腹的藥粥、藥酒,並列舉大量具療效的食物。 |
冬令進補
養精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