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EZ Health Tips

請用瀏覽器之退后(back) 鍵返回前頁

 

刮痧有助陰陽調和氣血暢通
撰文:神龍氏 26/09/2001

刮痧是中國傳統醫學之一治療方法,它是從針灸、放血,推拿、拔罐等療法變化而來,是中國治療疾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清代郭志邃《痧脹玉衡》:「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又胸前脅肋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額頭、腿上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油刮之」。

古時多用銅錢,湯匙等工具蘸食油、酒、水或油脂,刮於人體各部,如頭、頸、背、肩部來治療外感,減消疲勞,腸胃不適等疾病。

現今刮痧以「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歸,用水牛角作刮痧板,又用據活血止痛作用的活血劑取代民間沿用的刮痧工具及刮痧潤滑劑。

目前尚難確定「痧症」究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甚麼疾病,而「痧」是民間的通稱在刮痧後所產生於皮膚中的紅點,有人認為這些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出現於肌膚的綜合病徵,但活檢後,可發現這些紅點及紅塊是皮下出血而引致。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臟腑有病,可通過經脈反映於外部,如臉容榮枯,可直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刮痧選用刮背部,以督脈、膀胱經為主,可調節五臟功能,督脈有總督一身陽經所用;胸部任脈有統領一身陰經的作用,常刮「任」、「督」二脈,有助於陰陽調和,氣血暢通;如刺激膀胱經上的穴位,對內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有人認為刮痧可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淋巴液、組織間液的循環,增加組織細胞供氧,促進激「5,羥色胺」、「P」物質等致痛物的排泄和分解,消除肌肉痙孿和疼痛,促進及加強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