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EZ health tips

請用瀏覽器之退後鍵返回前頁

 
冬令養生五法

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藏的季節,隨著四季氣候的轉變,適時添加衣物,並調整生活起居適應環境,乃人所共知,人天相應、順時養生的方法。古代的醫書早有專篇《四氣調神論》記載,所以順應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來調攝精神,以收防病延年之效,在工商繁忙的今日更形重要。

特別提出中醫在冬季養生的五種方法,分別照顧到呼吸、心血管、腸胃、肌肉骨骼關節、免疫等五大系統,希望大家能過個健康快樂的好年冬。

一、保護氣管熬薑湯:

生薑,具有散寒、溫肺、止嘔的功能,若能適時在寒冬季節喝一碗薑湯,溫暖敏感的氣管,特別對有過敏或咳喘病史的人助益良多。

二、活血通絡心平安:

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冬天一定要特別注意,寒氣收藏,陽氣潛伏,容易使全身的血流不暢,加重心臟的負荷,所以冬季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如果能依照個人的體質,適時的運用活血通絡的方法,保持全身血流的暢通,則可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如桂枝、附子、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等藥材均可活血通絡。

三、暖胃健脾慎進補:

冬令進補是國人在冬天很熱門的話題,隨處可見色、香、味俱全的藥膳,但是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適合的藥膳,否則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藥,容易造成腸胃的損傷。最好可以請中醫師調配適合個人腸胃的藥方,燉煮不同口味的藥膳,如此不僅可以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還有健脾固胃之功。說不定還可創造出口味獨特的藥膳。

四、關節熱敷除寒濕:

關節是寒濕之氣容易停留之處,易引起疼痛及活動屈伸困難,這種問題中老年人幾乎是難以避免,傳說中清朝有個長壽總監,晚年的養生秘訣就是,「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如果可以用一些驅除寒濕,活血通絡的藥材,例如桂枝、附子、烏頭、桑枝、牛膝、白朮、蒼朮等,用大量的水煮過後,熱敷關節局部或泡腳、浸手,每晚廿到卅分鐘,再配合按摩湧泉、承山、陽陵泉等穴位,對於關節的保養一定可以發揮相當的效果。

五、防病保健求三里:

「肚腹三里留」,這是針灸醫師和針灸愛好者所熟知的基本常識,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要穴,日本有一位原志兔太郎,小時候體弱多病,休學半年,後來經常灸足三里等穴,免疫力增強,不但完成學業,還致力灸法的研究,寫了一本《灸法醫學研究》。所以常常按摩或灸足三里可以達防病保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