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甲:「咦,你那個友情定律不是說要寫到十回才結束的嗎?」

    綠墨水:「我只有說最多寫到十回,可沒有說最少寫完幾回喔!」

    於是,以下就是友情定律完結篇。跟之前的八篇有那麼一點關係又似乎完全沒有關係的結束。

    首先,什麼是「友情」?

    那就要追溯到一個問題,什麼是「朋友」?

    在《銀河英雄傳說》中,作者田中芳樹先生將故事中人物很明顯的區分成幾個區塊:高登巴姆王朝、羅嚴克拉姆軍團、費沙商團、自由行星同盟政府、伊謝爾倫駐軍。在這些個區塊彼此之間的互動下,銀河歷史洋洋灑灑的寫出日版十本、台版精裝十本平裝二十本的質量。與本傳相比,友情定律微渺的像顆宇宙塵埃,實在不足稱道。

    本傳中各人物之間情感的互動,也常引發忠實讀者群的熱烈討論。不論是各區塊彼此間的角力,還是集團中自家人的互動,奔馳在無垠宇宙中的不只是熱烈的征服的欲望,更有守護自己與他人理想的堅持、生與死的矛盾、共和與專制的競爭、創新與守成之間的拉踞……等等現象。這些情感的進一步描述,就是友情定律最初的動機。

    在友情定律六中,出現一句話:「在這個充滿變動及現實的時代,如果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了啊!」

    戰爭的殘酷現實面,沒有經歷其中,是無法了解箇中滋味兒的。以處於和平時代的心境去揣摩戰時人們的生活心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甚至,有時想來還會覺得矛盾,揭竿起義的人都會宣稱自己的正當性,但是他的行為明明就是傷天害理的勾當;戰爭,究竟是合情合理還是完全絕對的不正當?

    在這些前提下,友情定律中的人物說的話,多少摻雜了些許筆者對於銀英本傳的反省。筆者以拙見設想,在戰爭中,人物之間互動就如同友情定律六中的那句話:「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在本傳中最後一章,尤里安與繆拉、瓦列等人相見甚歡,甚至產生「如果沒有戰爭,而能成為好友,該是多好的事兒」的感覺。這是很矛盾的心態,因為堅持各自的意識型態而造成眾多無謂的犧牲,這不是軍事浪漫主義的過度膨脹是什麼?所以筆者向來對那隻金毛獅子很感冒,不只因為他的條件處處顯示受神寵愛,更是因為在歷史發展到最後他的堅持簡直到了無理取鬧的地步。因此,筆者任性的寫出友情定律的番外篇-幸福的意義,想藉該篇討論萊因哈特的人際關係。不過,寫得太差,反而不如預期。

    在戰神(將萊因哈特比做戰神並不為過)眼中,在他麾下的眾多提督,除了將領的身分,再沒有其他。朋友的資格,只限於紅髮友人,其他人都無法也無能與吉爾菲艾斯相提並論。萊因哈特與吉爾菲艾斯是在銀英本傳中最著名的朋友搭檔,可是筆者沒有寫也不想寫。因為說老實話,就是不喜歡那隻金毛獅子嘛!

    撇開眾所皆知的吉萊搭檔不談,還有另外一組也是赫赫有名的搭檔-帝國雙璧。這一組人馬,從一開始的知己到最後的反目成仇,當中的變化也頗讓人扼腕。「如果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這句話,驗證在帝國雙璧最後的對決上。在最後,到底是誰的信仰獲得最終勝利?這個勝利又是付出多少代價?

    筆者沒寫雙璧的友情定律,因為寫來更複雜。是基於什麼樣的情感,讓米達麥亞甘願與羅嚴塔爾反目?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堅持,讓羅嚴塔爾甘願與米達麥亞成仇?兩人之間深刻的、生死與共的友情,就因為「是否效忠新時代」的選擇題而決裂,讓筆者不禁懷疑,友情等諸情感,在戰爭面前,一點質量也沒有。

    既然如此,要做「友情定律」之類的討論,就顯得愚蠢了。

    在自由行星同盟領,或許該更直接的挑明白,在伊謝爾倫駐留軍隊中,因為出了個以懶散聞名的指揮官,麾下各式各樣的人物齊聚一堂卻相安無事,使得這群「楊艦隊」的小團體顯得格外有人情味兒。每個人即使官階身份不同,在情感交流上卻擁有相等的權利,並沒有因為上司與下屬的關係就打壓了彼此的發言空間。或許也是拜民主共和制度所賜,在這個小團體中每個人都是自我資訊的發散者與接收者,每個人都擁有自由發述自己論點的權利,卻也履行接受他人意見的義務。

    有人情兒的生活,看起來和樂多了。但是不甘心讓他們日子太好過的筆者,寫了一堆生死學的玩意兒讓這些人去思考生死與戰爭的價值。與其說是筆者要他們做功課,不如說是筆者想要透過矛盾心境的闡述,揣摩自己想要思考的問題。

    再反過來問:「什麼是朋友?」

    在戰場上幫助自己活下來的人就是朋友;反之,要置自己於死地的人就是敵人。

    所以再問:「什麼是友情?」

    我想,這已經不是個人可以任意假設的了。

    最後一個問題:「什麼是友情定律?」

    就以開放讀者作答做結束吧,不論讀者是以什麼心境看待筆者拙作,筆者的寫作心得就是以上種種。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要揣摩戰時生活人們的心境本就是一件失之偏頗又自不量力的事兒,如果因此有所失真,還請讀者原諒筆者愚昧。

    銀河的歷史,在生者的努力之下,新頁無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