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這嗎請看前言

CHINA2000專區/CHINA2000留言版

 

 

綠園郵報

2000/12/01 vol.6

 園丁的話

冬天近了,偶而出現的冷空氣開始透著一種我鍾愛的清醒。台灣的冬天是適合思考的季節,今年冬,我則將在這種清醒中開始第一份正式工作。開始工作的前夕,也是個對自己過去未來作交待的時機,所以我寫了一篇終極關懷,作為一個階段的生命註記。隨著China 2000影像外遞的進行,我已在綠園中闢出了China 2000專區的基礎架構,也設置了專屬留言版,相關的消息在綠園公告有進一步的說明。

 綠人簡訊

清醒的季節 從容地開始工作

從容,是我鍾愛的感覺。所以我喜歡鬆散的旅行、喜歡雲南、喜歡上海甚於北京。也所以,我才會在退伍後,狀似毫不心虛也不內疚地撐了五個月,然後才終於要開始「務正業」。

呵!寫的瀟灑,其實不然。前陣子再讀到,「在台北你先要有工作、有身分,然後才能是個人」(傷心咖啡店之歌),可是剝開心底的一層痂,滲了一地血跡斑斑。八月關門替綠園大幅改版那一陣子,多少也是有點躲人,怕那句肯地會出現的「找工作了嗎?」,或是形之含蓄威力不減的「接下來有什麼打算?」作一個現代的有為台北青年,似乎總要有個「身分」(學生、服役、或工作),沒,就得有「計劃」,就算沒確切的計劃,至少也要有個「方向」。沒打算?那麼必然就會有一陣「尷尬」,緊接著更讓人不堪的「安慰勉勵」。雅惠說厭倦跟人交待近況,我聽的貼到心底去了,但糟的是,我卻仍然常問一些人「近況如何?」在每隔幾年就大幅重組的人際版塊裡,好像除這句,也很難找到什麼有創意的起頭。

事實上,真正從容的可是我那可敬的老娘。八月悄悄面試的日子中,是我娘說「別急著工作,一工作就綁住了。如果有什麼夢想,先去實現。嘿嘿,不是一直想去中國嗎?」十月從中甸打電話說我還要把返台班機第二次延期,她居然回答「酷喲!」回台,也是她在聽了旅行的故事後,慫恿我寫出來,我才能繼續「漫不禁心地找工作」。

是漫不禁心,但居然有天還是意外接到天下文化出版社的電話。一問,才想起起因於一次在104按錯而誤寄的一份電子履歷。生命如此奇妙,我自是欣然赴會。結果筆試、主管面試、發行人面試,竟也是一步步走過。「應徵一份工作的最大風險在於,你可能真的會被錄取。」編輯人的世界封底就印著這句。我則在將成為一個編輯人的前夕,有了最深的體會。面試時主試者問,未來有什麼計劃?我說「現在世界變動的太快,未來很難去計劃,是要去適應。」這也是當下的心情。

編輯,一個編輯在作什麼?在抽象的層次,我在104履歷「我對工作的定義」一欄填的是:「在議題、材料、與其呈現方式上作出一系列選擇,塑造並提供閱聽人特定的知覺方式,以及意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從尋找值得出的書與值得找書出的議題、協助作者或譯者寫出好書、公司內行銷、潤稿與一二三校、查證資料、決定書名與撰寫短介(可以印在書背後或扉頁的)、跟印刷廠協調看樣、遞送各種單據...到替辦公室澆花都可能包括。個別工作比重取決於出版社的規模屬性、編輯系統中個人分工的位置、與資歷。當然,這一切目前對我都還只是「理論上」。實際上?那得要幾個月後才會知道。

終極關懷

三年前合唱團一次送舊訪問中,主訪問到將來的打算,一反大多人說的準備考試、留學、工作云云,怡君說,「希望能做些事,改善人類與自然間緊張的關係」。那是個柔而勁的震撼,我隨即想到林以正教授說的「終極關懷」,於是開始不斷自問,我的終極關懷又會是什麼。那是第一次這麼強烈地感到,必須替人生定向。接下來那陣子中,我斷斷續續地回頭檢視過去十多年間的記憶(不是虛報年齡,更早就只記得玩),試著在繁瑣的過往痕跡中,找到深藏其中,屬於我生命底蘊的方向。

早些年我是一直希望作個學者的,那時還不知會進什麼領域,只覺得喜歡唸書、教學、作研究、想問題的日子。大一讀到Thomas 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很有趣,居然是國文課的參考讀物),突然得到一種眼光,重新去理解在大學中接觸到的種種學術材料。這些經驗,讓我開始注意知識工業的制度、媒介設計,與學術圈的生態特性,對產出知識的影響。也開始思索知識及其傳播管道的變遷,對許多人們的價值、認知、焦慮,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的衝擊。這些反省,讓我從原本對成為一個「知識生產者」的興趣,轉移到對整個社會文明「知識流通體系(從知識的生產、溝通、教育、傳播、到運用)」的好奇。

聽起來彷彿是純粹知性的好奇,但其實我關心的真正核心是「人」,是與這套知識流通體系有關的許多人。科學工作者現行的教育訓練、與工作方式,能讓他們有效地追尋理想嗎?許多困頓的人,是因為沒能接觸到他們需要的資訊。那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將關鍵的知識資訊,「配送」到需要他們的人手中?時代的變遷已讓「稀有性位置」從資訊的供給面,轉移到資訊消費者的注意力。面對資訊浮濫的世紀,能建立什麼樣的策略,協助迷失在訊息流中現代人?...

去年孟夏,臥病在床的日子中,正是數位時代雜誌創刊,關於網路經濟的各種耳語喧沸騰達的日子。在一種山雨欲來,彷彿面臨著歷史轉折的氣氛中,許多書籍雜誌以高度熱情,刻劃著一個百年僅見,機會稍縱即逝的時代,英雄式地報導了一個個年輕冒險創業成功的案例。但同時,在媒體光鮮亮麗的火光映照下,我卻看見許多被這股力量弄得鎮日惶惶焦慮不安的人們。他們怕趕不上時代、怕學不及新知,媒體上一堆三十來歲的成功面孔讓人挫折自卑(同樣有才華,一樣努力,卻失敗的例子卻不為人知),累積在過去許多經驗知識上的信心似乎變的一文不值。那種感受,令我不禁將眼光越過了數位化在商業管理上的啟示,聚焦在她對社會文化、心理、價值、與法律等各方面可能將帶來的,更深沉的影響。

這些想法的交錯,使得媒體工作(在我的定義中,包含廣電報章雜誌出版網路公司)成為走入社會的最佳公約數。八月到現在曾經找的工作也多朝此方向。進入天下文化,我將擔任資訊時代叢書編輯。我期望能從這個起點找到一個視野,熟悉台灣出版界主要的工作流程與角色分工,也思索自己未來可能使的上力的角色,以及還缺些什麼是需要再回到校園尋找的。大方向上我期望自己能在出版媒體領域參與知識資訊的傳遞與運用,透過工作促進人們對自身處境的自覺,協助面對生活中困惑焦慮。而實際的路,如同前文所說,只能一步步地去發現與適應。

相關文章:社會心理學作業一/ 履歷中文自傳

綠園公告

CHINA 2000 專區架構完工 GO>>

上一期郵報公告的影像外遞已經開始進行,一些朋友的郵箱也已從11/20起陸續受到我的轟炸,如果有造成困擾的,先陪一聲罪。這段路會有多長?預告一聲,96期120張照片。開始上班後能不能持續寫完一直是未知數,不過這就像旅行本身一樣,先走再說。

北上前夕,趕工在綠園中開墾出了一片紅色大地(紅配綠#&*!),留給承諾中的文字與影像。雖然九成的文字還沒接生,不過你們倒是能先預覽所有影像的「縮圖」。較大尺寸的照片其實也都已經在站上,只是區區期盼諸位在第一次看到影像時,也能同時讀到文字,所以尚未在已寫出的page中提供link。(只不過,稍微有點小聰明的人(ex. Liaohua)應該都能簡單歸納出規律找到access照片的方法。)

這些日子收到一些信,讀到一些溫暖的文字,很窩心。很多時候想回信給你們,但自己承諾自己要寫的東西已經剝奪了大多與鍵盤相處的時間與精力。回不了,只能在這留一筆對你們的感激。架一個站,就像在生活中開了一個通向虛擬世界的黑洞,有一種強大到能讓真實世界崩潰的引力。從寫出綠園開始,我就一直努力平衡網路在生活中的比重,這種矛盾與一些必然的怠慢,相信你們能瞭解。

CHINA 2000 留言版

寫這些東,當然想知道他們在各位心中激起什麼樣的漣漪,留下怎樣的痕跡。而收到這些信,你也或許有些感受願意與大家分享,或對別人想法好奇。因而我設置了一個專屬留言版,盼望大家踴躍灌溉。本版雅俗不限,長短不拘,英德法語繁簡中文不拘(我一定讀得到,各位視個別瀏覽器支援程度而定),日韓俄阿泰則恕難接受。搶先留言前十名者,有精美小贈品作為鼓勵。不過如果在前十名卻沒收到贈品,啊... 我一定是把你當作不用客套的知己。 :)

先貢獻一則留言 直接閱讀留言本

 

夢想與計畫總是超過人在現實條件中能承擔的格局,從而你總是會會發現園區的一些角落尚未完成,甚至仍只見的到空蕩蕩的蕭瑟。站主只有有限的時間進行園區的灌溉,所以建設的幅度將十分緩慢。請見諒!

 過期郵報 --- Click!郵報圖樣就可閱讀 ---

  日期 綠人新聞 綠園新聞
1999/8/27 May Need Kidney Surger (英) CurtainUp!

1999/10/25

九月15接受了腎臟手術

中文版 啟用

1999/12/24 千禧將近 Acer ST620

2000/3/13

翻譯/ 千禧年/ 新聞印象

2000/8/11 走向中國/ 退伍 Macromedia
2000/11/03 從中國歸來

影像外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