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問一個問題:所謂「高速公路」,定義為何?
在臺灣,答案應該是:採取封閉式設計,不跟其他道路平面直接交叉,僅限汽車行駛,設有最低速限,並且收費。
那麼下一個問題: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什麼?
你也許會說:就是十大建設的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到高雄......
--------------------------------------------------------------------------------
錯。
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應該是由臺北通往基隆的「麥克阿瑟公路」,雖然這條公路存在的時間只有十多年,但卻是符合上述定義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麥帥公路動工於民國五十年,一開始的名稱叫作「北基二路」,後來又改名「北基新路」,目的是在當時臺北通往基隆的省道台五線之外,再多開闢一條通路,以舒解北基之間的交通,並且提昇一旦作戰時的抗毀性。新路並且比照國外的公路形式,設定為封閉式的高速道路。
原本的台五線由臺北市中正路(現在的八德路)開始,一路沿基隆河南岸,經南港、汐止、七堵、八堵,由南榮路從東南方進入基隆市區。新路則由南京東路跨越基隆河,一路沿基隆河北岸,經由內湖、汐止、北五堵,建隧道穿越獅球嶺,由孝二路從正南方進入基隆市區。公路於民國五十二年底完工,五十三年五月二日正式通車。在通車前,經由行政院會通過,決議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麥克阿瑟元帥(麥帥卒於四月五日,十一年後同一天,蔣中正總統去世),決定以這位自由中國之友來命名這條新公路。
|
|
|
|
請注意當時的挖土機還不是現在類似螳螂前爪、由上往下「刨」的設計,而是類似湯匙、由下往上「舀」。
兩者的優劣相比,大概得請念土木系的喵大記者來解釋
|
|
|
麥帥公路起自臺北市南京東路,終點是基隆市孝二路,全長23.4公里。如果以行政院為起點,原先舊路到基隆火車站的距離是29.032公里,新路為26.975公里;舊路要四十五分鐘,新路不到三十分鐘。
路寬7.5公尺,來回雙線(臺北市路段則為四線、14公尺),設定最高時速是平原區100公里、丘陵區80公里。
總工程費新台幣兩億兩千七百多萬元,由美援協助支付。
五十三年四月二日,麥帥公路舉行通車典禮,基隆港新完成的第三十一號碼頭也一併開張。
典禮地點選在麥克阿瑟公路頭的南京東路羽毛球館,在省主席黃杰與交通部長沈怡主持剪綵、美國駐華大使館代辦高立夫揭牌之後,由公路局金馬號客車組成的車隊,一路開往基隆。
|
|
羽球館,四十八年完工,七十六年拆除,現址是臺北體院的體育館(地下室有停車場那個)。
|
|
省主席黃杰剪綵,旁邊深色西裝者是省公路局長林則彬。
|
高立夫代辦揭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