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廿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莊子演義外篇至樂(一)(25-29)((21。1)

25 當地球初生之時,空氣中充滿著硫磺、一氧化碳等含毒氣體。大氣溫度的分佈也極不均勻,因此暴風雨無日或停。巨風暴雨下,整個天空充滿了詭譎而多變的色彩。直到有一天,大氣中的硫、一氧化碳、沼氣等大部份被降伏、沉積或轉化並深藏於大地之中。這時天空才逐漸穩定下來,開始透出一片蔚藍之色。

26 大地也是這樣。在地球年輕時,整個地球像是一塊剛從火爐取出的煤塊。各地都冒著令人昏眩的毒瓦斯。赤熱的泉水不時自地底噴出。大地熱滾滾的,不得一刻安寧。只有當地球溫度逐漸降低,地殼慢慢冷卻,高溫退去後,大地才算安靜了下來。

27 當天空展現蔚藍,大地逐漸退燒,寧靜的環境出現後,生物才真正地獲得生長的空間。生氣蓬勃的世界才成為可能。

28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也可以說萬物是在渾沌中開始孕育的。當渾沌沉靜下來時,生命就逐一的誕生了。

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

29 所以當天地寧靜下來時,萬物也就形成了。而我們人類,是否也可以從這樣的現象中得到一點啟示呢?

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咸池評述(21。1)

1 萬事萬物的產生,皆是由種子在一定的環境中孕育而誕生的。而種子本身並不會平白無故的跳出來,因為它也是具有其來源及孕育的過程的。

2 莊子說,種子是在渾沌的生態中,靠機率,以及適者生存等條件而形成的。

3 種子在形成了以後,必須配合一定的環境才有可能發芽,生出新的生命; 這個環境包括:溫度、溼度、陽光、空氣的組成成份以及一個平穩安靜的環境等。

4 依照莊子的看法,安靜而又穩定的環境,就已經象徵了一切。這一點似乎也說得通。因為無論溫度、濕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到其周圍的環境。而假如我們故意猛敲孕婦的肚子,帶著她又蹦又跳的,那麼,胎兒肯定是很難順利發育完成的。

5 莊子問,我們人是否能從這樣的現象中得到一些啟示。我想以修行而言,當然是禪坐、默想的過程。在這種身心俱靜的情況下,當智慧昇起,帶領著修行人走向涅槃之道時,也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啟示了。

6 其他如遇事沉著。在氣憤不平,或興奮不已的狀態之下,不要倉促的作出任何的決定等,也是我們所必須留意的。



莊子演義內篇大宗師(一) (59-64) (21。2)

59 道的存在是千真萬確的,自然法則的運作足以證明這一點。然而我們無法明確地感覺祂的動作,也不能由肉眼看見祂的形成。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60 道不斷地放出訊息,發出指令。雖然祂不像聲音那樣清楚的由耳朵接收,可是我們無法違背其意志。雖然我們看不見祂,但是我們跟著道的腳步走,在大方向上是與祂一致的。

61 道是不假外求的,不像我們生存要靠食物、空氣、水、陽光等來支持這個軀體。

62 道是自給自足,在沒有天地之前祂就存在。

63 祂沒有所謂生,也無所謂死。祂是永遠存在的。鬼神的法力也來自祂的授權,天地更是祂的產物。

64 對道而言,沒有任何東西比祂更高,也沒有任何東西比祂更低。天地誕生之前祂就存在。因此,也沒有任何東西比祂更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莊子演義外篇在宥(四)(12-15)(21。3)

12 黃帝恭恭敬敬地磕了兩個頭。然後說:「據聞先生深知完美的道,我是否可以請教,人要如何保養身體,才能得享高壽。」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13 廣成子聽到這樣的問題立刻站起來,眼睛一亮。他說:「好問題,好問題,來,讓我告訴你什麼是完美的道。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

14 道的精髓是很詭密的,祂所含蓋的一切也灰暗不明,是真的不太容易理解;

15 你只要閉起你的眼睛,聽止於耳,不要對外界的聲音做任何反應。靜靜地,不要用你的意識去思考任何問題。這樣傻傻地呆在那兒,你的身體它就會自動調整,身強體健。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



咸池評述(21。2)(21。3)

1 基督教認為上帝是無處不在,處處都在的。而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上帝應該就是道、是鬼、神等的統稱了。

2 如果道或上帝,果真如莊子所說的,一直不斷地發出訊息指令,以致所有的生物都是其幕後操作的玩偶; 而生物一生中絕大多數的行動、舉止、作為,也全都是依照祂的指令而逐一完成的。

3 假如這個判斷是正確無誤的,那麼愛因斯坦的見解也同樣是錯不了的。愛氏的看法是,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是照著劇本來演戲,主角、配角、好人、壞人等都是編劇、導演所指派及指揮我們去做的; 因此,扮演壞蛋的演員,我們是難以治他們什麼罪的。如果真的有罪,那也是劇本之中所安排好了的。而壞蛋們在經過了一番內心的折磨與不安、在歷經被員警追逐、被法官判刑,被發監坐牢等處罰之後,該付出的代價也已經付出了; 那麼,上天堂抑或下地獄是否也應該就此免了呢? 下了戲台還追究劇情,這是否有點矯枉過正了?

4 宇宙萬物之中的運作,全賴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後面掌控。這一點確實是可以從事物所呈現出的各種現象中去深深領會的。

5 就以男、女嬰兒的比例來說。根據統計,在一定夠大的區域裡,在一定時期內--比如一個月或一年--在該地區所出生的男、女嬰兒的比率,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較起來,都顯得差不多,就是一個例子。

6 每一對夫婦,他們由性行為到受孕以至生子都是各自進行的。他們沒有開辦什麼生育大會,大家平均分配,你生男的,我生女的; 或我生男的,你生女的; 將配額定好了,然後大家努力爭取。他們都是夫妻倆躲在家中翻雲覆雨,也沒有誰會跟什麼人去登記註冊的。

7 所以,能得出這樣的比率,只有一個解釋,有一個叫道的,祂運用或然率或其他什麼方法在那兒分發配額,指揮生男生女才有可能。在明白了道操控一切的道理之後,我們是不是該就此坦然些呢?

8 當然,坦然並不等於放縱,或胡作非為。你如果覺得自己可以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亦不會因胡作非為而下地獄,因而你就去搶劫銀行; 那麼你就要體嘗到被警察追捕,以及被關在大牢中的滋味; 現世報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好受的。

9 道,祂安排了我們來到這個世間,讓我們享受祂所主辦的盛宴。餐桌上百味俱呈,腥、酸、苦、甜、辣、生的、熟的無所不包。你自己喜歡吃什麼、適合吃什麼,就只管選擇你所喜歡,所適合的東西,儘情的享受。

10 北方人既然不吃辣,那麼你們就少吃帶辣的食物;胃不好的話就不要吃糯米做的東西。東西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11 在道主導一切的情況下,道所派送給我們的空間,其實也是非常寬廣的。我們好幸運才被安排了這趟 “生之旅”,就讓我們快快樂樂的享用這美味的一餐吧!別胡思亂想,白白糟蹋了這一段美好的時光。陶淵明說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咸池評述道德經演義(廿一)a。21

1 老子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佛經裡世尊則告訴我們,色、受、想、行、識皆是空,皆是虛幻。

2 站在較長遠的角度以觀察萬物,證明萬物確實都是無常的,都是無法長期保持其為物為象的常態的。當然,就當下的世界而言,在我們觸目所及,無一不是象、無一不是物,這一切也都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3 老子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主要是為了告訴我們,物象是來自虛幻的道; 本質上牠們都是虛幻的,不可捉摸的。而世尊說五蘊皆空,其目的也不外是為了要求我們,對這些來自虛幻的物象不要過於執著,不要花費太多的心思在這些物象的追求,持有及貪求上,以免得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