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熟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咸池評述道德經演義(七十三)a。73
1 在寺廟裡,在佛菩薩面前經常會看到許多善男信女跪在那兒卜卦,乞求神佛賜予財富、好運或者請示某些俗事的處理方向。
2 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不免就會替他們感覺到可悲與可笑。
3 這些可憐的信徒們,他們無疑是白費力氣。他們不知道,世尊曾一再的教誨其信徒,要他們厭離、斷絕這些世俗的事事物物。
4 佛如果有知,聽到了這些人的禱詞之後,他肯定會非常生氣; 氣這些信徒沒有聽取他的教誨: 遠離紅塵,追求涅槃道。
5 佛當時大概會這麼想,這些可惡的傢伙,不聽我的話也還罷了,如今竟敢跑到我的面前來,公然的展現他們對這些世俗事物的貪婪之心。
6 當世尊心情好時,祂也許會一笑置之,笑這些人的幼稚、笑他們的童言無忌。而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囉唆,喋喋不休的嘮叨個不停的話,那麼佛菩薩也許會真的生氣了,這時,祂也許會乾脆找個讓你永遠閉嘴的方法,那到時你就完了。
7 真正懂得佛法的人,真正對佛菩薩有信心的人,他們相信佛菩薩是萬能的,是無所不知的。一旦你站在祂的面前,祂就完完全全的掌握了你當時的整個情況、你的處境,你心理在想些什麼、你應該做什麼、又需要些什麼。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那兒什麼話也別說,腦子裡什麼也別想。
8 一切就如同老子說的 "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9 因此,在佛菩薩面前,你就只要安安靜靜地禮佛、親近佛就夠了。
10 名利、財富這些東西,佛是不會鼓勵你去追求,也不會賜給你,讓這些苦源去傷害你的。可是安寧、平靜、勇猛精進的修行生活,祂卻是會很大方的賜予想要擁有它的人。
11 這世上有某些人,他們公然的主張膜拜魔鬼,向魔鬼祈求名利、財富。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似乎是找對了窗口,不但求苦得苦,而且還有求必應。
12 另外,在世間的實務上,那些公司的經理們,他們也確實比較喜歡那些認真工作,並且不爭、不言的員工。
13 這些員工,他們平常認真的工作,績效特優; 因此在提拔後進時,公司就會從中挑選、考慮擢升他們。那是絕對不需要他們臨陣磨槍,甚至另外想辦法去送什麼紅包或登門請託的。
14 然而,所謂“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並不是表示你什麼都可以不用做,好事自會從天上掉下來。不是這樣的,首先你必須默默的自我修練,努力的營造主觀條件方面的那座堅實堡壘。千萬不要去關說,不要去爭論,爭多了、關說多了,就會弄巧反拙,主管心裡難免也會覺得煩,會對你心生厭倦,終而捨棄你的。
15 在一家公司中擔任主管的,他們心裡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經常爭這要那的人。因為升官加薪也不是任何主管所可以私自單獨決定的,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就算你再爭也沒用。更何況爭多了反而會傷害了雙方的感情,使得主管不敢再輕易任用你,不敢提拔你,就為了怕你將來尾大不掉,胃口越來越大,終無善了。
16 如此看來,“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也並非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天道,它們其實也只不過是世上人之常情的必然結果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