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二)



1 沈諸梁先生,字子高,是楚國的大夫。楚王有次令沈諸梁出使齊國,臨行前,沈先生特地到孔子那兒去,向他請教有關使齊的事。

2兩人一見面,沈先生便立刻透露這回出使齊國的艱難之處。

3他說:「楚王這次派我出使齊國,對我而言實在是責任重大。可是你也知道,齊國對待使節向來是陽奉陰違出了名的。他們表面上對來訪使節非常客氣,禮數周到,可是骨子裡卻始終是堅持己見,從不妥協。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

4平時我們想說動一個普通人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如今要說動一國之君,那又談何容易啊!

5我很擔心,這次會很難達成楚王所交代的任務。先生曾經告訴過我,事情不論大小,鮮有不依道而能圓滿成功的。

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

6我心中有數,萬一事情做不成,交辦者必會降罪責難,對我進行處分; 而事若成了則大肆慶祝,厚賞有加。

7一會緊張恐懼,一會兒歡樂慶功。陰陽之氣在心中如此劇烈地交替更易,難免會對人造成傷害。

8照這樣看來,成也是傷,敗也是傷。能夠將事情順利完成,同時全身而退者,看來也確實只有懂得道,實踐道的人才有可能辦得到了。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9我平日衣食簡單,慾望不高,內心總是平靜無波,沉穩而安祥。可是自那天清晨上朝接到楚王的任命,回來後心裡就一直苦苦思索著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如何才能完成任務。結果弄得自己心煩舌燥,晚上非得喝些冷水,才能降低心裡的煩躁。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10對於出使齊國的事,我迄今尚未走出國門一步,然而內心中的起伏、憂喜的變化等就已經在我身上造成困擾。萬一事情辦不成,回來後楚王又會責難, 降罪於我。不論事情進展如何,由始至終我內外都是一樣惹禍; 這樣看來,這豈不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嗎?

11對於為人臣子的不能順利完成任務,孔先生有什麼高見,可否能指點在下一二?」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12孔子說:「人生在世有兩大法則必須信守。其中之一與命有關; 另外一項與義有關。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

13與命有關的是 "孝"。所謂愛親人、愛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由親情而產生的情愫,都與命有關。

14與義有關的是 "臣之事君"。是部屬克盡己力去完成長官所交代的任務。只要我們生活在團體之中,這種事就避免不了,也是逃避不掉的。所以我們要將之視為大任務而予以重視。

15為此,我們侍奉父母,不論在任何時空下,都務必促使他們感覺舒暢順心,這才是孝。

16至於臣之事君,則應該是不論處理任何事務,都要竭盡所能,務必使其盡善盡美,這就是忠。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17修行完備的人,他們心安理得的應對於世,對個人的喜怒哀樂與否並不特別重視。對於父母或長官交代的事,不論它們是多麼地艱難及不易完成,他們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完全置個人榮辱、個人成就感等於度外; 盡心盡力的投入工作,成不歡,敗不憂; 一心只在完成使命,這就是 "德之至"了。

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18為人家辦事的人,雖然這件工作並不是你自己找來的,可是一旦責任上身,就不應該再慮顧到個人的利害榮辱,而應該傾力以求任務的達成。這時你哪裡還有閒暇時間去考慮個人因這件事所可能帶來的喜樂或責罰。

19這次銜命使齊,你就安心地上路吧!不要想得太多了。在你出發之前,我還有一些話,希望你能牢記在心。

夫子其行可矣!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交遠則必忠之以言。

20與鄰近的國家交往重在信譽。你過去做過些什麼,信用如何最是關鍵,絲毫吹牛不得。因為大家朝夕相處,從小到大,你有幾兩重大家都清楚得很; 所以在與這些國家辦外交時,千萬要記得誠誠懇懇的,不得耍花招。

21與遠方的國家交往,則貴在溝通。國家元首交代的話一定要忠實地表達,切忌加油添醋,或任意曲解。

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

22當長官在交代任務時,其指示之中或多或少地會附加一些他當時個人的某種情緒在內。而這樣的工作指示是很難完滿執行的。因為,含有喜悅的工作指示必然會摻雜了過多的溢美之詞; 含有哀怨的工作指示,則必然會添增了過多的怨恨之情。所有這些超出中心任務的美化及醜化之言全都是多餘的; 這些話使者一旦傳多了,無形中就會降低使者的可信度。

23如果,一個信差使者所傳達的話受到了質疑,甚至讓人誤以為使者本身妄自曲解了君王的原來意思,那樣的話,這個使者就要倒楣了。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

24 因為這個緣故,古人才告誡我們傳話時,只傳話的中心意思,不要傳達附在上面的感情,能把握這個簡單的原則就算是一名信使了。

25 為什麼我強調使者要克制自己,不要隨便添加個人或其他任何人的意思在中心意思之上呢? 我們看許多競技比賽,一開始大家都講好要點到為止。比賽是技術觀摩、切磋,大家作君子之爭。 可是一上場,選手們求勝心切,什麼規矩都忘光了; 打到後來拳腳相向,陽謀陰謀、明的暗的都上場了。

26 平日朋友餐聚,大家禮貌性地敬上一小杯酒,宴會氣氛在酒的幫助下變得親切、融洽本是一件好事。可是酒過三巡,大家喝得紅了眼,上了臉,在敬酒上就慢慢地有強迫別人喝以及非把某人灌醉的想法; 結果一場朋友聚會變成角力場,變成借酒裝瘋者情緒發洩的場所。

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27在生意場上也是如此。起初,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一同出資、打拚。在生意還未上軌道時,大家都不敢懈怠,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一旦開始賺錢之後,問題就出現了。盈餘應該怎麼分配,怎樣才算公平合理,一大堆不成理由的理由都出籠了。合夥的事業何以難有善終,其中絕大部分的原因,就在於利潤分配上的爾虞我詐所造成的。

28如果,這方面的問題克服了,事業也上了軌道,這時我們又會發現,當初目標清楚的工作,到最後竟然出現了許多新的標地; 事業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得日漸繁雜,終而成為龐然大物。

29作為傳話的人,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夠小心,那麼,這些話語在我們嘴裡就會慢慢變質,使我們變得不再是傳話的人,而變得像是一個講話的人了,這麼做的後果將會是很危險的。

30話語只是經聲波由甲傳到乙,然而接收了這個訊息的人,他卻必須要去執行,必須根據語言所傳達的內容去實踐。當語言變成行動之後就會有成果,就會有成敗,就會有得失; 其中有人獲益,有人難免會受到傷害。由此可見,話說得不對就會出亂子。所以話雖然只是一股波動,可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卻是蠻大的。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

31一個人之所以會表現得氣憤填胸、怒不可抑,其中的絕大部分原因,就在於此人聽信了別人加油添醋以及過於偏激的言詞; 因此變得像是一隻被逼到牆角的野獸,裂開大嘴,口中發出嘶嘶尖銳兇狠的聲音; 張牙舞爪,腎上腺素急速猛烈地分泌; 此時,他心中唯一所想的就是應該採用什麼方法去置人於死地。

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厲心。

32所以在與人溝通時,言語間切勿咄咄逼人,以免得將人逼得走投無路; 狗急跳牆時什麼壞主意都會出籠。屆時自己死到臨頭了,還傻朦朦的一點也弄不清楚,對方為什麼會出此下策。像這樣的糊塗使者,最終又哪有不給自己帶來災難的。

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33為此,古人勸戒我們,無遷令,無勸成。意思就是不要輕易地更改上頭所交代的命令、指示及訊息; 一切只求清楚明確地傳達就行了,不要自作主張加油添醋,甚至於作出超出自己權力以外的事情,以借此將任務催生完成。

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

34真正美好的事物,都是歷經時間考驗,經過長時期的洗煉而促成的。匆匆忙忙、急就章式決定下來的事,其缺憾不周之處必然特多,這一點不可不防。

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35為人臣子的接獲命令為主辦事,原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一回事,一切應以平常心待之。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老闆怎麼交代,我們就怎麼做; 上臺不喜,下臺不憂,成之不樂,敗亦不怨; 一切只是按照事情的自然發展去完成任務。

36兩軍相接,各為其主。不要加入任何個人的感情於其中,我們只要永遠保持一顆沉穩,安寧,祥和的心,絲毫不為外物所動。能夠這樣,就算是一名名副其實的信使了!

37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盡心的完成自己所應盡的任務,不要將報償放在心上。要具備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胸懷是相當困難的,可是,這也正是你沈先生所必須努力克服的地方。」

且夫乘物以游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