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二)

1我的老師告訴我,道是偉大的,祂覆載萬物而無私。一個人若想要學道的精神,他必須淨化他的心,勉勵他自己做到下面十件事: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1}效法天,無為而治。

{2}用行為來展示自己的為人處世之方─(德)

{3}愛週遭的人,並盡力為他們的安危、利益、幸福著想─(仁)。

{4}把不同的東西看成是整體的一部分。不排斥它,讓不同的東西和諧地共生共存在一起─(大)。

{5}不標新立異,不刻意在團體中突顯自己─(寬)。

{6}能保持多樣化。不特別喜歡什麼東西,也不特別排斥什麼東西─(富)。

{7}能夠確保德性不被切割,不被污染─(紀)。

{8}能夠將德性推廣開來,並加以應用─(立)。

{9}能夠遵守道的精神─(備)。

{10}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專心一致的遵行道的精神─(完)。

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2當一個人能完美無缺地做到上面十項要求,他的心就算寬廣了。萬事萬物找到了一個可以接受他們的渠道綿綿不絕的匯集到他的身上來。

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為萬物逝也。

3這時他什麼都有了。當然,他不會像暴發戶似的穿金戴銀到處炫燿。他知道金在那兒,可是他讓金仍然埋藏在深山之中。他知道珠在那兒,可是他讓珍珠深藏在大洋之底。

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

4他不特別重視物質上的享受; 他不追求名利; 他不嗜求長壽,對不幸夭折也不覺得惋惜; 身居高位時,他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榮耀,不幸落難,衣食不濟的時候,他也不覺得丟臉。

5他不將心思放在世俗的財富上以謀求個人之利益。他不認為身為領導者是一種榮譽。當他處於高位時,他視普天下為一個家庭,大家不分彼此。

6生死對他而言是一體兩面,並無太大的差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都是輪迴的一個階段。」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7 我的老師又說:「道在沉寂狀態時,祂如深淵般莫測高深,也像平靜的湖水一般晶瑩剔透。比如,鐘本身含有發聲的能力,可是平時它是沉寂的。只有在撞擊它時,才會有宏亮的聲音發出來,傳播四方。

8 如果鐘本身不具純淨、沉寂的性質,那麼,它所發出的聲音必定不會那麼宏亮。

9 萬物如鐘者,是道賦予了它們這種沉穩、安寧的特性,在必要時才能及時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

10正因如此,修行完備的人喜歡沉穩,安寧,祥和的個性。他們不喜歡整天為了生計、為了名利,庸庸碌碌地周旋在俗事之間。他們知道當沉穩,安寧,祥和之心穩定地保持後,其自性、佛性、挫火、妙用等就能昇起,成就其修行的果實。換句話說,只要道具備了充分的空間,祂便得以發揮其超然的功能,這時他們想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

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

11 相反地,如果我們始終不能保持一顆沉穩,安寧,祥和之心的話,那麼自性、佛性、挫火、妙用等就沒有辦法昇起,大智慧沒有辦法啟用,成為一口不能發出清脆聲音的啞鐘。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12我們凡人空有這個形體,卻不能如修行完備之人那樣擁有超然的智慧,十分可惜。這都是因為道不能在我們身上充分運作的緣故。

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

13道看起來是空蕩蕩地,似乎了無一物。可是當祂動起來時,萬物都配合祂,完成祂的意志。這就是修行完備的人做任何事都能善盡其功的原因。

14道看上去黑漆漆地空無一物,聽上去鴉雀無聲,可是在黑暗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一絲光芒,在無聲中似乎聽到一點兒和諧的音符。所以當修行的人修煉得夠深,而獲得一定成果時,水、風、火、土等四大都將應其所需,在適當的時空中生出必要的東西,大小、長短、存在的時間等,無不恰到好處。」

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