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運(七)



1孔子對自己有志難伸不免牢騷滿腹,有一天他對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已經許多年了,其間的道理知之甚詳。過去這些年我曾先後拜訪過七十二位大大小小的官員,跟他們討論先王之道,說明周公召公的政績。可是沒有一位願意採用。唉!真累人啊!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說服一個人有多難,要將道搞清楚又還有多難。」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

2老聃說:「不是我給你洩氣,幸好沒有人採用你的政策,否則你就麻煩了。要知道六經是先王政績,是史實的記錄,都是些陳舊的事蹟。你說的也都是這一類的故事。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

3所謂跡: 是前人走過的痕跡與腳印。你想勸人採行的都是一些舊腳印。你要明白,腳印雖是我們走過的印記,可是它本身並不能代表路徑。路徑是視當時的需求,客觀環境的變化而採取的方略。路上有堆狗屎,所以我們將步子往左移開了些; 那邊樹枝上有一個蜂窩,所以我們避開這條路,繞個彎經草地而過。

4十二月天寒地凍,所以我們穿上厚重的衣服外出。夏季天氣炎熱,我們就只穿一件短衫在外面玩。景氣好時,我們每天賺進大把銀子,外出旅遊吃大餐都毫不猶豫,率性而為。景氣差時,手中股票只剩四分之一的市值,這時縮衣節食也就在所難免了。

5所以說,客觀環境是一直在改變的,隨著地域、時間、風俗、時尚的變易,我們都必須不斷的進行自我調適。只有把握住道,這個不變的原則,才能毫無困難的適應變局,無往而不利。像你所研究的那些史跡、那些腳印等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

6孔子聽完了這番話後,對自己終生所研究的東西居然可能一無是處而大感沮喪。他閉門自省,想從中參透這個大道理; 歷經三個月苦思,他再度到老聃那兒,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向老聃報告。

7他說:「我想通了。原來,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等,都應有不同的方法去應付,不能一成不變的按老規矩去硬幹。萬物就是這樣,烏鵲是卵生,哺乳動物是胎生,陸地上的生物用肺呼吸,而大部份的魚則用鰓呼吸的。

8被嬌寵慣了的孩子,一旦有弟妹出生,他所得到的關愛就減少了,剛開始的時候, 他會哭啼吵鬧。所有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雖然表現的不同,可是他們為了調適而發展出的不同的行為方式,其意義都是相同的。而這個能隨遇而安的調適就是道。我們必須心中有道才能行之四海而皆準。

9我過去這麼多年本末倒置,只顧著研究史跡,而忘記去研究追尋及開發心中的道,所以我徹底地失敗了,也因此而到處碰壁。」

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魚傅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

10老聃點點頭微笑地說:「嗯!你算是想通了。」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