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桑楚(九)



1 身為修行人,應該多加注意,下述四大類廿四種的情緒反應。

2 四大類中第一項是消除過當之願望。

3 再來是排除心中混亂的思緒。

4 接著清除阻撓德性的所有累贅。

5 最後才能打通得道的障礙。

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

6 一般人過當的願望有貴、富、顯、威嚴、名、利等六項。

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

7 造成思維混亂的因素計有: 容貌、動機、性愛、辭理、情緒起伏、心意等。

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

8 至於拖累德性的,是壞心、欲念、喜、怒、哀、樂等。

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

9 道的障礙,是躲避、趨就、取、給與、知識、技能等。

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

10 如果,對所有這廿四種情緒的出現,都能掌控妥當,不讓它們激蕩、或影響你的情緒; 那麼,你的心就不會輕易的搖擺,不會動盪,終而能進入沉穩,安寧,祥和的狀態之中了。

11 只要能夠經常保持沉穩,安寧,祥和的心境,大智慧自然就會隨之升起。有了大智慧,則什麼事都難不倒你,無論什麼事,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因而,也不再覺得困惑及煩惱了。

12 當你瞭解了萬物為一體的實相之後,因而進入無相、無住的境界; 個體昇華而與萬物合而為一。當個體消失了,死了,也就成為虛空一片。此時,消散了的個體,最終與大自然結合,從而成為了大自然,甚至成為神、菩薩、以及無所不能的佛了。

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13 德是道的具體實踐。所以道是德的綱領。生命是德具體實踐道的表現,而萬物各不相同的外表及個性等,皆是生命多彩多姿的本質。

道者,德之欽也;生者,德之胸也;性者,生之質也。

14人們純樸的天性,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上,就是行為。人們行為有偏失,有虛偽是因為人們偏離了道的結果。依道的行為,是不會有偏失及虛偽發生的。

性之動,謂之為;為之偽,謂之失。

15 我們的經驗及知識,是用來與客觀環境周旋應對的,是用來計畫、思索、圖謀、以取得客觀環境中對我們有利的條件。可是在面對客觀環境,面對大自然的奧秘上; 我們知道的與我們所不知道的,就像眼睛有障礙者的視覺,與健康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其間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我們不能不察。

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知,猶睨也。

16 有了這樣的體認之後,當我們在採取行動時,就會格外小心; 非不得已,絕不輕舉妄動。這就像摸著石子過河,小心翼翼地走出每一步,而這種謹慎的行為就是德的表現。

17 做為一位組織領導人,他推出來的政策,如其出發點不是自私的,不是為圖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 則我們可以說,他的政策是正確的。他的組織是適宜加入的。因此,這樣的領導人,也是值得我們擁戴的。

18 總的說,知要有知 "知" 的局限性。而動也要知所慎動,甚至不動的重要性。

19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我們對事物的實相才會有所體認,因而在客觀環境的應對上,也就暢行而順利多了。

動以不得已之謂德,動無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實相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