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無鬼(十)



1 有一次,孔子到楚國去拜會楚王。楚王熱情地設宴款待,並邀請孫叔敖及市南宜僚二人來當陪客。

仲尼之楚,楚王觴之。

2 在宴會開始之前,市南宜僚按照古禮,請孔子以酒祭天,並且講幾句話。孔子知道孫叔敖及市南宜僚都是修行有成的人,而自己身為客人,理應對此予以推崇。因此,孔子就以這兩位先生的特長為題,非常得體的講述了下面的祝詞。

孫叔敖執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

3 孔子說:「我聽說 “不言之言” 這句話很久了,可是,從來也沒有真正地深思過它的道理。在座的市南宜僚先生,曾經在楚白公欲作亂之初,以其無比的智慧及判斷力; 不費吹灰之力的消除了楚白公與尹子西兩家的災難。

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於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

4至於孫叔敖先生則更是了不起了,他只需躺在床上,搖著扇子; 就能讓楚國郢城的暴民,心悅誠服,從而棄械投降。這兩位先生的事蹟讓我見識到,有些事,確實是不需多費言辭就能順利完成的。

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

5世事既然如此,而我的口才又不怎麼好,那我又何須再說些無用的空言呢? 且讓我們一起來享用這眼前的美食吧! 謝謝各位。」

丘願有喙三尺。」

6孫叔赦及市南宜僚兩位是行“不言之言”的賢者。而孔子的這篇祝詞運用的是 “不言之辯”的法則。雙方各有妙處,因此賓主盡歡,宴會氣氛顯得格外融洽。

7 德是道的實踐,德總是引導著我們走向道的統合。

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故德總乎道之所一。

8 無學之智帶領我們邁入和諧以及恬靜之境,而這樣的境界,正是一般世俗的知識所無法達成的。

9 道是萬物之宗,是萬物的根本。而德是實踐道的途徑與方法。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10 德的表現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物而異; 可是其目標,其最終走向統合的道的結果卻是一樣的。

11 然而,德的運作,卻又不是我們的意識所能瞭解、支配、思考、或加以判斷的。因此,我們也很難用文字來描述或分析德的性質。

12 一般不瞭解這種實情的,例如儒家及墨家學者; 他們整天為著名聲及榮譽而爭論不休,不但妨礙了德的運作空間,也混淆了真正應該尋求的方向,這是非常不智的。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名若儒墨而凶矣。

13 一條河,它按照自然的安排,往東流入大海,找到了它應有的歸宿,完成了它要融入大海,成為大海一份子的使命。如果這條河不這樣持續流動的話,它就難免消失在沙漠之中,或受困於低窪之地,成為一潭死水。所有這些,都是由於河流沒有順應德的引導,因而引發的結果。

14德性完備的人,他們的影響力是涵蓋整個天地,無所不在的,然而,我們對他們卻知之有限。在我們有生之年,從來也沒有重視過他們,更別說,他們往生之後給予他們任何的褒獎了。

15 就一個德性完備的人來說,他生時不會在乎或試圖累積任何身外之物; 也不會企圖為自己建立什麼名聲。這樣的人,我們稱之謂“大人”。

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聖人並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是故生無爵,死無謚,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

16 我們不會說,會吠的狗就是好狗。也不會認為,口才佳,能說善道的人就算聰明。那麼,我們究竟應如何才夠資格被稱為大人呢?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而況為大乎!

17 那些自認為是大人者,不一定就真的是大人,更不用說是德性完備的人了。

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

18 惟有德能充分伸張,引導其人修煉瑜伽,由此而走向道的源頭者,方得以稱之為德性完備之人。

19 能完美地進入三昧,並與萬物相應者,得以稱之為德性完備之人。

20 德性能充份伸張的莫過於大自然,而大自然曾經為了要做到充份的伸張,而特別努力地做過什麼事嗎?

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

21 一個真正懂得讓德在自己身上充份伸展的人,他是“空, 沒有自己的動作”,他不會用意志去追求什麼、捨棄什麼、或拒絕什麼。他只是靜靜地,讓德接管自己的肉身,運用彼此間的相應之力,去做德認為應該做的動作、及應該做的事。

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

22 他不會動用自己的意識,在三昧狀態中去做任何動作或不做任何動作。

23 德性完備的人在身體中找到了德,並努力地與之配合相應,他們知道,“德”實際上就是真正的自己。因此緊緊跟隨德的引導,跟著德的意志,相應而為; 他們不像一般人那樣,聽令於客觀環境,做客觀環境人、事、物的奴隸。德性完備的人發現了真我,更聰明而具智慧的真我,因此在三昧時將自己交給這個真我; 只有這樣的人,才足以稱之為“大人”。

反己而不窮,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