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之流派及其特色】

  獅子分南方獅及北方獅兩種,較為流行,當然也有少數民族之地方獅。南、北獅主要在造型及裝飾方面各有不同,配合地方色彩及慣性傳統舞法,風格迥異。

 一、北獅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賦詩形容獅子:「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獅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從文字探詩,此乃北獅之形像,東漢時代從波斯(伊朗)傳入真獅子,「馴獅舞蹈」乃從其獅模仿而得。

    北獅造型酷似真獅,全身披毛,矯小可人,動作靈活.舞動時多以跳躍為主.與南獅的威猛,各異其趣。北獅造型與真獅酷肖,不若南獅龐大,頭部亦沒有南獅五彩繽紛裝飾,純粹是獸毛顏色,惟其頂部加一獨角以示不同平凡的獸類。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甚至表演者所著之褲子與鞋都和真獅子腿部毛色一樣,因而舞動起來就是一頭維妙維肖的活動獅子,予人有真實的感覺。

北獅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拍,按樂聲起舞,引者舞持球翻騰滾確,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動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俾能頭尾舞姿調協,融成一體,方是上乘舞技。

 二、南獅

至於南獅,獅頭非常注重配件與裝飾,以中國傳統戲曲臉譜作借鑒,在獅頭前額、眉、眼、鼻、口、腮、耳、背、下頷等主要部分裝配毛料、絨球及鏡片,使獅頭造型更為豐富生動。在色彩方面,南獅艷麗奪目,富麗堂皇,顏色以紅、黃、綠等原色為主,綴以黑色作調和,圖案以點、線描繪,使整個獅頭之色彩達至既強烈又輕快,既濃艷又統一的效果。

南獅造型身披麟甲,有金、銀、紅、黃、黑、藍諸多顏色,五彩繽紛,但以金銀二色居多,其外形誇張生動。南獅表演講求整體配合,突出表現獅的喜、怒、疑、 驚、睡、醒等感情變化。獅舞多有雙獅演出,成雙成對,表演生動活潑;更有多頭醒獅群舞,威武雄壯,氣勢磅礡。南獅又稱為瑞獅、醒獅,由於獅頭前額經常繪有「雲頭如意紋」,強調如意吉祥,醒獅乃吉祥之物也。

        南獅造型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給人剛猛有餘,而活躍不足的印象。現今舞動南獅,己集合以上南獅的優點,再取北獅的跳躍靈動的長處,集合為[南獅北舞]。南獅北舞大體上採用南獅威猛形體,加上北獅跳躍翻騰之輕巧創新而成。 總的而言,獅舞門派眾多,節奏編排各異,而基本舞技則一、習無耆者宜耐心揣摩,自得其開竅。

 三、獅頭有分劉,, :

        香港常見的舞獅,多以南獅為主。而南獅早期結合歷史人物特徵,表達於獅頭藝術上面,多襯以黃,,黑三色,三色各具代表:黃色代表劉備,以白色為主,象徵劉備之仁、義、勇精神,腦後有三個金錢,代表智、仁、勇俱備;紅色代表關公,以大紅為主,紅球黑鬚,腦後有兩金錢,代表智、勇雙全,顯示關雲長忠勇威武,凜然重義的性格;黑色獅黑臉黑鬚,獅頭裝上黑色鐵角,牙刷硬鬚,綴以黑色絨球,代表張飛,腦後有一金錢,代表勇,將歷史人物張飛之驍勇剛烈,威武勇猛表露無遺。除外型之分別外,於舞動時,傳統動作會從人物性格出發;張飛獅勇猛,關公獅持重,劉備則相對較為柔和。

 而現在的舞獅造型,為了適合獅藝比賽,不再單純黃,,黑三色,多以顏色鮮艷為主,務求突出以吸引觀眾,多以金,銀二色為主。舞獅經常採青,其來由源自清朝,含意『反清復明』。

 

【近代舞獅之演變】

  禮失求諸野,民俗國際化,獅藝本源自中華,但卻在星馬發揚光大。自八十年代,星馬首先將南獅北獅融匯,將獅被改短,動作改以南獅北舞,創出多元化的動作步法,並構思高難度的採青技術,增加賽事的刺激性,並於十年前已舉辦首屆國際獅藝比賽。

  在香港,此種傳統民間藝術,進入九十年代,在市政局和其他機構的大力推廣下,一變而為具觀賞性的體育活動。過去兩屆舉辦的國際賽事中,由於香港隊成績驕人,有關部門便進一步推廣獅藝。香港市政局於九一年將獅藝納入為體育項目之一,過去九年中,香港中國國術總會分別與市政局、區域市政局、教育署、香港旅遊協會、香港康體發展局全面發展獅藝,並四次成功舉辦市政局世界醒獅邀請賽,使香港成為國際舉辦獅賽獅藝比賽的熱門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