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落鳥(The Blue Bird)

劇場組合   葵青劇院演藝廳
11/11/2001 2:30pm

內容簡介:

妹妹病了。

哥哥四出尋找青鳥下落,據說牠能把人醫治。

旅程疑幻似真,他上天下海,神遊太虛,足跡遍及天堂、月亮、回憶、未來,可惜每次均是失望而回,或是青鳥不見了,或是青鳥逃走了,或是青鳥變色了;明明抓住了,最後還是死掉。患得患失的哥哥繼續那沒完沒了的尋找,直到太陽也按捺不住要爬上來,把他從夢魘中喚醒。                    

是次演出以象徵派代表作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驚世名著《青鳥》﹙THE BLUE BIRD﹚為起點,從原著中寓言世界裡的「純與真」,一躍而進現實生活裡的殘酷物語;在一個又一個支離破碎的夢魘中喚醒我們,看看今天我們心靈裡的殘缺。(錄自劇組合之網頁介紹)

墮落鳥是指甚麼?也許,它是指一隻不知有沒有存在過的青鳥--正如此劇導演甄詠蓓所說的,「每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青鳥,一些珍貴卻又脆弱的東西。」未看此劇,前我期望看罷此劇後我可以「得到」些東西。看罷此劇後,我發現,我的確是「得到」了一些東西--一些問題,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未說我對此劇的感受前,讓我說說此劇的燈光。今次的演出中,光與影佔了很重要的一地位。在各個場位中,燈光也成為了戲的其中一部份。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是第六場(希望我沒有記錯吧)--「死亡」。在那一場中,妹妹與哥哥來到一個黑暗的地方。在那兒,有一個一直一動也不動的「死亡使者」。那兒,就是「死亡」。死亡使者的影投影在台上一塊斜板上,顯得是那樣的大,那樣的不可逾越。兩兄妹的影是那麼的微小,在「死亡」的面前就好像被「死亡」吞噬了一樣。可是不。到後來,當「死亡使者」走向他們兩兄妹的時候,他的影子又變小了。或許可以這樣說:「死亡」,看上去是多麼的「大」,多麼的嚇人;可是原來不。嚇人的只是它的「影」,而不是死亡本身。這個戲中有好幾處的光與影也使我想了很多東西。以前,我以為光的作用最多只是照明和營造氣氛吧;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光與影的組合也可以引發人(最少引發到我)去想其他的東西。


說完燈光,讓我說說這個劇的佈景。這個佈景我很喜。它不但漂亮,它更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這個戲的推進。台中在一個類似是屋子眶架,但原來它不只是一間屋--當燈光照向「屋子」時,觀眾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籠--一個困著兩兄妹(也許也困著了哥哥想找尋找的青鳥?)的籠。平常看其他戲,我很少留意燈光、舞台上的佈景的(就算留意也沒有像這次般留意得那麼的多、想得那麼多)。我覺得在這個戲中,我要留意的不只是演員的演繹或者是劇情的發展;連燈光、佈景等等也自有它們各自的象徵意義。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象徵主義」戲劇吧。老實說,這個戲當中有很多東西我也不甚明白。如果在以前,我會很介意的。可是,現在我學懂了一樣東西:戲劇的目的,不是要觀眾「明白」些甚麼,而是要觀眾「思想」些甚麼。這個戲的確使我想了很多,那就夠了。


戲中有一幕令我想了很多,我甚至哭了--那就是「回憶」一幕。在那一幕中,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回憶中,看到了他已過身的爺爺。回憶,正如爺爺所說,總是美的。因此,有很多人寧願一世沉醉在回憶之中,不願成長。不錯,回憶總是美好的,因為一切都己經過去了,而時間上的距離又總會使我們忘記很多令我們不快的事情。於是,回憶中的我們總是快樂的,過去的世界總是美好的,一切一切,都是多麼的好。可是,回憶也能使人沉淪。如果我們只顧回望,不去前瞻的話,我們就只會一世活在過去之中。那其實是痛苦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偶而回憶一下,使我們記憶中的人物又再在我們的心田中出現,使他們「活過來」;可是,他們畢竟是過去了的人物,就算了吧。我們不要執著於過去。

在這個戲中,有很多有趣的人物,除了哥哥的爺爺之外,還有幾個也是找尋青鳥的「人物」:

麵包--自稱它的生存目的就是要讓青鳥吃;
狗--生存目的是為了要為主人找得青鳥;
大幸福--生存目的是為了要以肉身來「享受」幸福,非常希望可以吃到青鳥肉;
貓--常常與狗針鋒相對,但我不記得牠是為了甚麼要找尋青鳥了;
糖糖--一粒風騷的糖。我也不記得它為了甚麼要找青鳥了。它好像是希望青鳥「吃」它。但後來它又沒有再多提了,所以我不大記得了。

單單看麵包、狗和大幸福尋找青鳥的理由,我似乎己可以找到我身邊的一些人「生存」的目的之縮影。是有這一些人的,他們的「生存」目的就是了要犧牲自己吧。就好像麵包那樣,它要讓青鳥吃它--它是「新鮮出爐的麵包,表皮香脆,內裡柔軟」,一個「美味的麵包」。一些人的生存就像是為了要服務他人,使他人得益。他們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要使他人「好」。

可是,也有些人像是劇中的那隻狗那樣,雖然同樣是了他人,但「牠」的生存目標與麵包又有所不同。只是為了主人的要求而活。「牠」不知道「主人」為了甚麼要尋找青鳥,牠只是為了要滿足主人的要求而尋找青鳥。有的人為了滿足他人,不停做不同的事情:唸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當被人問到:「你要這樣做?」他也許會這樣說:「他們說要努力念書」,「他們說這份工好」,「他們說那個男/女孩子好嘛」,「所有人結婚之都生兒育女的啦」……在這些答案中,「他們」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某一個長輩,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指配偶,甚至是任何一個旁人。有沒有留意,在這些回答案中都是沒有「我」的?他們不斷問四周的人:「我應怎樣做?」,卻沒有問自己「我想怎樣做?」一個只為滿足他人的要求而最終也只會失去了自我。

還有一些人生存目的是「尋找幸福」--就好像戲中的「大幸福」那樣。他說,「『幸福』,從來也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現在,我幸福有了靈魂、有了肉身,我要好好的在人世間尋找『幸福』、感受『幸福』……」在他而言,幸福就是享樂,幸福就是玩。我們的身旁有多少這樣的人?「人生在世,最重要是開心,正所謂『最緊要好玩』嘛,想那麼多,何必呢?」我不想評論玩樂主義的對與錯,我只是想說--好玩真的有那麼重要?人生在世,是不是就只是為了要「好玩」?

在「未來」一幕中,哥哥去到一個有一些等待出世的小孩的世界。在那裡,所有東西都是青藍色的,包括那些未出世的小孩。在我理解,青藍色是代表希望、代表人性美好的一面。正如青鳥是希望一樣,在未來世界中,所有東西都是充滿希望的。正如時間守護人所說,「你們要抱著希望去世界」。不論是大惡人、是理想主義者還是一個甚麼人也好,他最初都是帶著希望來到這個世界的。至少,他們的父母都曾抱著希望看著他們,而他們也曾不知道甚麼是哭、甚麼是苦。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也要帶一點甚麼東西去世界,否則就不能出世。於是,我不禁想,我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甚麼?我希望我不是為世界帶來不快,而是為世界帶來喜悅、快樂。而當我離開世界時,我希望我可以說一聲「無悔」吧。

青鳥,就好像在「未來世界」中的那些小孩一樣,代表一些幸福、一些快樂。可是,當後來男孩(哥哥)一次又一次捉住青鳥,卻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他也開始懷疑青鳥的存在了。「究竟青鳥是否存在的呢?」,哥哥問自己。他「曾經一次又一次把青鳥捉在手裡,牠的羽毛的觸感是多麼的柔軟,我似乎還可以感覺得到青鳥在我的手中……會不會其實青鳥只是我自己為自己編織出來的一個假象?……」聽到哥哥這番話,我想起很多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們最初可能的確是確信「它」的存在--這個「它」可能是一種信仰,對生命的一種態度。很多人在年少時也會相信夢想,相信真理,相信神……可是,到人漸漸成長時,一些人開始質疑「它」是否存在。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不再相信夢想,不信真理,不相信有神……可是,仔細的想一想,這些東西不都是真實地在我們的人生中出現過的嗎?為何我們就那麼容易忘記了「它」的存在?「它」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要讓我們知道,「它」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正如青鳥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要讓人去找牠、捉牠;牠就是存在於世上--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明白「它」的存在是為了甚麼,但,世上不是有很多事我們也無法明白的嗎?為何我們要那麼執著於我們的「不明白」?

--正如今次劇場組合的這個演出肯定不是我最「明白」的一個演出,但它卻肯定是一個使我想了很多很多的一個演出一樣。

13/11/2001

後記:這篇文章寫好幾個月之後,我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勁兒的在說這個劇的燈光、佈景、劇本,卻漏了很重要的一環--演員!這個劇的演員--尤其是那五個也要尋找青鳥的「東西」。自己特別喜歡「狗」、「貓」與「麵包」的演繹。真的很出色,很放,很crazy........我很喜歡啊!

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