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幹探》--虛與實

《女幹探》  劇場工作室

7/8-10/8/2003(七場)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7/8/03 7:30pm

看此戲前不斷在想--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狗頭人」、只穿旗袍的「女人」、有精神分裂症的過氣女特務、愛抱洋娃娃陰森三十歲「女孩」……

舞台

今次的舞台設計讓人看到此戲的「古怪」、虛擬--所有東西都是東倒西歪的。這也許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叫人最快投入戲劇的荒誕中吧。今次的主要演區有三個:台上架高了的「圓形演區」、台前方幹探社外(對著「海」)和在台中央December家中。「圓形演區」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鮮的經驗--的覺得這樣的設計除了有趣之外,似乎也使舞台變得更多樣化--很喜歡它有時是幹探社中、有時是一個鐘、有時更是一個月亮!

對舞台上的設置我只有一個小小的意見:幹探社外台前的演區似乎真是太前了,使得後排觀眾(我坐在中央最後一排)看該演區的演出時有點辛苦。

角色.演員

故事在一個虛擬的超現實世界中發生,故事中的人物亦因此都是「古古怪怪」的。角色本身的描寫十分有趣,有很多我們猜不到的情節出現--因為人物古怪,所以他們做的事也古怪。在八個角色中,很多角色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令我印像比較深刻一點的是岳以泰(廖淑芬飾)和Laser(李家榮飾)。前者的「多樣化演出」(精神分裂時)的確很難叫人不注意她呢。而後者的「內向」、「堅持」(一種疆化的堅持)與劇中其他人物走在一起時又變得非常有趣。

總括一句,八位演員的表現是稱職的,叫觀眾找到一種「不現實」的趣味。

張力

這是一個有若干偵探小說的元素在當中,所以戲中導演嘗試以不同的方法去建立一種殺機重重的感覺--究竟誰是「狗頭人」?而每人都似乎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更是一般偵探小說少不了的情節。

在舞台上,除了以情節、人物的對話與舞台上的氣氛去交代「殺機重重」這種感覺,導演還運用了一個形體的片斷去營造出一種人人互相懷疑的張力。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手法--這似乎比直接道出有趣得多呢。

故事--狗頭人.虛擬.寫實

在我而言,狗頭人也許是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一份隔閡(又或者如友人所說的「心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深,於是我們不再與伴侶交心、不再與子女溝通--人們不去正視(甚至是逃避這個問題),隔閡累積下去--整個家庭都會變了樣子。這也許就是戲中一直所說的「狗頭人肆虐本市,令很多人都『變』了」的意思吧。

以「狗頭人」去包裝此戲是一個有趣的選擇。老實說,這個題材的確是重要的,可是要帶出這個訊息的話,戲本身很容易會流於說教。以一個荒誕的世界去表達(present)這個主題,使戲的可觀性大大題高了。

故事一直都是有趣的,亦使人(至少是我)對故事的結局有很大的期望--在一個「密室」中,外面有槍聲、屋裡有殺手,究竟故事會如何結尾呢。現在的結局,似乎是一個比較實在的選取,使我們從虛擬的世界中走回現實世界。「狗頭人」被「殺死」了,戲中不同的人的關係亦得修補。

個人對這樣的結局有點兒不滿意呢。戲一直都是以荒誕的調子去包裝,但是到最後才「回歸現實」,似乎是有點怪怪的。可以說,我是認為此戲去得不夠盡的。(這個結局令我想起以前的粵語長片……)

不過,我細心想想--這又會不會是余翰廷故意希望觀眾可以快些由虛擬中跳出?

我們的狗頭人

狗頭人其實沒有死,它更是越來越瘋狂,越來越多人被它「殺死」。也許,我也要找一個女幹探殺死我們身邊的「狗頭人」?

也許,殺掉狗頭人,就不會有那麼多夫妻離婚,不會有那麼多單親家庭,不會有那麼多獨居老人,不會有那麼多家庭慘劇……

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