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勤奮好學的學生,仰或是態度散漫的一群,相信它都曾經觸動過你的心。除了是學科知識外,它也教曉了我們不少做人道理,亦點綴了課堂內的氣氛。它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很多人的共同回憶。這位默默地陪伴着我們成長的老朋友,就是教育電視。
教育電視的播映起源於七十年代,當時政府希望透過電視節目令學生們更能吸收學科上的知識。早期的教育電視只為小三至中三的學生而設,由於當時小學的科目一般以「中文、英文、數學、社會、科學、健教」為六大科目,因此小學的教育電視課程也以這六個科目為主旨,按照學校課程的內容以約十五分鐘片長的形式播放,主題亦會每星期更新一次。至於中學的教育電視則沒有健教科,每輯片長約二十分鐘。時至今日,教育電視亦隨着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而推陳出新,例如加入了小一至小二的節目,學科亦加入了如普通話甚至是為輔導年青人心靈而設的人文教育。據說未來的路向會推展至為成人而設的教育電視,繼續以寫實教學的形式達至我們終身學習的目標。 |
|
||
|
至於我的童年,當然也曾為此著迷過。個人最喜歡的是社會、科學和健教的節目,因為它們能把抽象的知識繪型繪聲地描述出來。例如<病魔的毒計>便是經典的節目之一,內容說述病菌們趕絕人類的野心,最終還是敵不過保持衛生的人類。透過人類快要滅亡的危機感,令我們懂得居安思危和注重衛生,亦使我們對病菌的特性和預防方法有深切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又怎會是生硬的課文所能相比?中文和英文的節目則多數以故事的形式為主,內容輕鬆幽默,使人不會抗拒學習語言。在九十年代,小學的中文教育電視更誕生了Q博士和叮叮、咚咚等經典主角人物,可惜很快便無疾而終。至於數學的節目則普遍較為納悶,原因與自己的興趣並沒有關係,只是不喜歡計算的步驟往往總是長篇大論、滔滔不絕,當然一些以故事為形式如冒險故事、歷奇探險等為題裁的節目仍是頗具趣味的。 |
不少朋友也認為,現今的教育電視已大不如前,既少卻了趣味,亦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我還是認為各有優劣,感受不同也可能只是心境的改變罷了。有空的話,不妨找回這位老朋友吧。透過回味昔日的童真,你必定會有意外收穫。
![]() |
![]() |
![]() |
中文科教育電視經典主角人物: Q博士 | 中學社會科教育電視: <勇創明天> | 現代版教育電視: <足球小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