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政策

 

(一)香港醫療政策進程

u       1974年發表醫療政策白皮書,至今三十年來基本的醫療政策沒變。

u       1985年發表顧問報告書,繼而研究成立脫離政府架構和公務員體系的醫管局,接管公營醫療服務。

u       1993年發表了「彩虹書」諮詢文件,為醫療服務引入「能者多付」的概念。

u       1997年回歸,特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承諾進行全面的醫護改革。

u       1999年發表「哈佛報告」,提出醫療融資計劃。

u       2001年融資方案遇到阻力,以聯合保健、供款儲蓄計劃成為長遠方案。短期檢討重整醫療費用架構,研究增加公共醫療服務收費。

u       2002年底實施急症室$100的新收費,2003年開始在公營醫院的其他醫護服務實施新收費制度。

(二)香港醫療發展的困局

u       香港醫療服務依賴稅收,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5%

u       大部份公帑用於撥款資助醫管局,每年約撥三百億提供公營醫療服務。

u       撥款已逐年調低,04/05年度較上年度減少5%。面對財赤和資源緊縮,政府將進一步削減經費,至08/09年度會再減少11%

u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經濟持續不振,政府財赤極度嚴峻,醫管局本年度獲撥款280億,預算赤字為六億。

u       醫院管理局提供所有專科、普通科及急症室等醫護服務,全部由公立醫院和前線醫生跟進,開支不斷上升。

u       須確保醫療服務的基本原則:( a )對市民公平;( b )方便病人取得服務;( c )高醫療質素及( d )制度必須是長期可持續性地發展。

(三)當前影響醫療改革發展的難題

u       公私營醫療系統嚴重失衡;

u       公營醫療服務以有限資源應付無限需求,缺乏長遠發展方向;

u       檢討公營醫護服務的緩急先後及收費水平,對服務質素及病人權益構成的影響;

u       醫療融資計劃的研究及推行;

u       公私營專科及前線醫生的專業發展、培訓、執業空間及職業前景。

(四)未來醫療服務發展的挑戰

u       解決醫管局赤字及公營服務資源不足的融資問題,應採用何種方法?

n         增加稅收

n         「用者自付」

n         強制供款

u       應採取何種措施消除重整收費結構的障礙?

u       怎樣處理公營醫院合約醫生面對同工不同酬、年輕醫生缺乏訓練機會及執業空間的問題?

u       新成立的諮詢委員會及十八區諮詢架構,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向醫護界、病人組織及公眾進行諮詢?

u       發展家庭醫學,增加對家庭醫學的培訓及研究支援,協調整體醫療服務,以減輕專科及醫院服務負擔。

 

 

 

 

 

重振香港醫療體系

 

新力量網絡

醫療政策小組

 

網址︰www.synergynet.org.hk

200212

「新力量網絡」

於2002 年2 月成立,乃由學術、專業、企業、文教、社會服務及政界公職等人士組成的政策型網絡。網絡致力於推動社會對話、凝聚各界力量、尋求改善香港的管治素質;協助重建社會互動網絡、再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並共同塑造香港的未來。現任主席為張炳良。

醫療政策小組 於2002 年4 月成立。小組專責研究有關香港醫療體系事宜,提出建議。

小組成員包括:

史泰祖醫生(小組召集人)、區結成醫生、陳和順博士、何寶英博士、馮可立教授、朱明先生。

 

討論及制訂報告書的過程,得到來自醫療界、護理界、保險業的朋友,及大專院校內的學者及病人權益代表的支持和參與,僅此致謝!

 

 

中文摘要本

 

本文為中文摘要本。報告原文為英文,長十九頁。若兩者有差異,以英文版本為準。

 

1. 引言

 

醫療融資,一向是個棘手但又迫切的難題,亟待解決。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明顯而嚴重,加上經濟步入低增長門檻,令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更顯得迫在眉睫。

 

在此醫療改革建議橙皮書中,我們會集中討論如何解決醫療融資問題,以保障長遠的可持續性發展,與及如何解決公私營醫療失衡情況。

 

我們認為,任何醫療改革,都必需緊貼四大原則﹕一、對市民公平﹔二、方便病人得取服務﹔三、高度的醫療質素﹔及四、制度必需是長期可持續性地發展。

 

關於第一及二項,我們認為香港的醫療體系整體上是能夠做到了對市民公平,而病人亦容易獲取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2. 醫療融資方案

 

我們要強調的,是醫療服務必需是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的,病人不應因為無錢而得不得合適的治療。

 

問題的核心,是目前的醫療體系所採取的融資方法,是否能得以長期維持下去。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自然是增長迅速。但自亞洲金融風暴以後,香港的經濟增長大不如前,未來亦只可以有低幅增長。加上政府財赤極度嚴峻,決意要壓縮公共開支,由現今的百分之廿三,減至零六至零七年度的低於百分之二十,令公共醫療資源更形緊絀。

 

增進現時公營醫療體系的效益,例如集中各大醫院的服務,推行資源增值措施等等,是應該及值得鼓勵的。然而以現時公營醫療早已疲於奔命的工作情況來看,能否進一步的提升效益,實是大有疑問。

 

政府實施了以人口基礎作為醫管局的撥款準則,無疑是為公營醫療開支封了頂位。

 

我們認為政府必需要根據不同的醫療服務,合理地分配不同的資助份額。一些高經濟風險如肝臟移植等,百分百的資助似是難以避免,但那些非必要,或是不那麼迫切的服務,如普通身體檢查、不育服務等,政府的資助份額便應要相應減少,輪候期可能要長一些。政府應要清楚向公眾解釋,如何釐定必要或非必要的醫療服務,並清晰地指出每項服務的補貼資助水平。

 

分配醫療資源,應要考慮社會大眾的整體價值觀。我們敦促政府公開地向公眾提出諮詢,以制定準則,為醫療服務定下先後緩急的分配份額。諮詢必需是高透明度的,是要病人團體及市民共同參與的。我們建議舉行市民論壇、公聽會或類似活動等,以營造大眾這方面的共識。

 

在制定不同的補貼資助份額時,政府應要顧及公平原則及成本效益兩大因素,而在這兩者中取得平衡,亦要確保資源可以公平地分配,令最大多數市民獲益。

 

我們支持調整公營醫療各項服務收費,我們相信市民應要因應各自的負擔能力,去分擔部份合理的醫療資源重擔。急症室收費亦可有助壓止濫用情況。

 

我們認為,調整公營醫療收費,可以被視為一種有效方法,去合理地分配醫療服務。目前公營醫療過於倚賴輪候時間去分配醫療服務,病人健康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這是不當的。若輔以有效的價格機制,則分配醫療服務必然會是更具效益及更有效率的。

 

但為要不對社會上低收入家庭造成過重負擔,我們敦促政府立即設立有效的寬免收費機制,以保障貧苦老弱。這是必要,亦是刻不容緩的。政府應要信守承諾,保証不會有人因為無錢而得不到合適的治療。

 

尋找新的財政來源,是解救目前公營醫療財赤的不二法門。政府正有意於明年四月提高各項醫療收費,但根據現有機制,所有收費的額外收益,必需回歸庫房而非流向醫管局,這對醫管局財赤自然沒有幫助。

 

我們相信,調整醫療收費,長遠來說並不能解決醫療融資問題。假若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不能解決,有效的長遠醫療融資方案未能落實,則任何改變都只會是短暫而非持久的。

 

政府最終都必需與社會各界共同商議一套長遠的醫療融資方案,去根治問題核心。推廣醫療保險及落實醫療儲畜制度,是必要的。

 

3. 公私營醫療的配合

 

公私營醫療市場失衡問題,是長期的,是嚴峻的。私營醫療過份萎縮甚至消失,後果堪虞,我們支持政府應要設法去扭轉目前的失衡劣勢。

 

人為地硬性制定公私營市場各自的市場佔有率,是不可行的。但不要忘記,公營醫療一向是整體醫療市場的最大參與者,其服務範圍、發展策略,自然對私營環節產生直接衝擊。因此,公營醫療可以因應其於整體醫療市場的佔有率,去制定合適的發展政策,以平衡公私營間的利益。

 

政府亦可以考慮把部份醫療服務外判予私營市場,並可以帶動私營醫療環節去加速整合,以締造一更有效機制,進一步為公私營服務順滑接軌。政府可以幫助私家醫院、專科醫生、及普通科醫生,去組成一私營醫療架構,為私營服務制定高透明度及標準化之價格。此一組織亦可制定策略,促進公私營間服務的整合、銜接。

容許業界把收費及服務細則公開發佈,是可以考慮的,但大前提是兜攬生意或濫用宣傳,應要嚴格禁止。

私營醫療環節方面應要進一步整合,以達致具規模效益,減省成本。專科醫生的培訓機制,可以在兩所大學的協助下,在私營醫院內推行,如此則醫管局可以減輕負擔,醫科生亦可以有更多選擇。

我們建議私營醫療可以結合大學人才,為公眾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務。兩所大學一向是香港醫學研究的搖籃,過往亦已建立了優秀的品牌效應,假若能與私營環節合作,必然可以大大提高市民的信心,增強私營醫療的競爭力,改善目前公私營醫療失衡情況。而大學又可以從中收取可觀收益,以供科研及培訓之用。醫管局方面,則可以把資源由過往用於醫療研究方面,轉而投放於醫治服務之上,藉以減輕員工的工作量及醫管局的財政負擔,實是個三贏的方案。

長遠來說,香港必需要發展成為中國的首要優質醫療中心,吸引內地甚至東南亞地區的富裕人士來港求醫,出口醫療服務,賺取外匯。而透過私營醫療與大學間的合作,私營醫療環節將可以變得更有生氣、更具競爭力,更能達致國際水平。

過往,公營醫療過於倚重住院服務,這並不合適的,且耗資巨大。而制度亦間接鼓勵病人被動地倚賴醫生,制度亦過於強調專科治療,忽略基層家庭醫學治療的重要性。

3. 提倡整全健康概念

政府需要教育公眾,指出健康的人生,是建基於環境及個人的生活習慣,而非藥物治療。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總的而言,社會需要的,是個比住院治病更廣闊的整全健康概念。

4. 結論

最後,我們敦促政府清晰地告訢公眾眼前的醫療問題,癥結為何,有多嚴峻,前路又該怎麼走。政府應要高瞻遠矚地審視香港的長遠醫療發展,帶領我們走出眼前的困局。

 

 

 

討論交流請到自學書院論壇

 

http://self.learning.college.googlepages.com/hp_menu

課程導讀

世界衛生組織——政策文章系列(原譯)

其他政策,研究文章 

國家/地區資料 

美國 

加拿大

英國

法國

德國

荷蘭醫療保險制度  概況   改革

義大利醫療保險制度概況   

東歐國家醫療改革評估 

新西蘭醫療保險制度概況  

澳洲醫療保險制度概況  

日本

新加坡 

海峡两岸 

 

各國,地區比較

參考書

連結出錯,請通知自學書院,謝謝。

 

澳洲政府改革醫療政策

Search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q=%E6%BE%B3%E6%B4%B2%E6%94%BF%E5%BA%9C%E9%86%AB%E7%99%82%E6%94%BF%E7%AD%96&meta=

 


澳洲人口老齡化 迫使政府改革醫療政策

http://www.epochtimes.com/b5/5/4/13/n887701.htm


【大紀元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新笛編譯報道)

澳洲聯邦財政部長科斯特洛表示,由於國家人口老齡化,澳洲醫療

體制的兩大重要基石 - 國民健保 (Medicare) 和藥品福利計劃 (PBS) -

將需要進行改革。生產力委員會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的一項調

查也警告政府,必須開始做好準備計劃,因為未來40年內,65歲以

上的人口會增長一倍。

 

據澳廣報道,科斯特洛表示,要盡快地使國民健保安全網 (Medicare

Safety net)和藥品福利計劃能持久發展。他說,「使醫療制度和藥品

福利計劃建立在可持久的基礎上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建立在這樣

的基礎上,醫療體制將來會崩潰,水平將會降低。如果藥品計劃不

是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你就得不到新藥!」

但是財長拒絕提供政府未來可能限制這兩個系統的細節。

科斯特洛說,提高澳洲人的退休年齡(65歲),是對付人口老齡化

的一個方法,但他說他現在還不主張將澳洲人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5

歲以上。

他表示,有很多人還沒有到澳洲規定的退休年齡就已經不工作了,

「所以在開始談論提高退休年齡之前,我們應致力於鼓勵人們工

作,讓他們選擇一直工作到現存的退休年齡。」

澳洲護理組織(Carers Australia)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他們一直在

警告政府,必須採取行動解決澳洲人口老齡化的危機。該組織的主

席吉爾茉(Louise Gilmore)說,政府在五月旬的預算中,應該大量

地提高在社區護理服務方面的開支。

吉爾茉表示,提高退休年齡不能解決照顧年老、體弱者的問題。她

表示,選擇留在家中照顧老人的家人需要幫助,「他們需要各方面

的支持 … 政府在這方面可以採取主導的地位,或給與經濟上的幫

助。」

另據《悉尼晨鋒報》報道,聯邦政府由於計劃打破大選時的承諾,

對國民健保安全網系統的使用進行限制,而遭到醫生團體和反對黨

的強烈抨擊。

政府正考慮在五月的預算中,遏制於去年三月開始實行該計劃,所

造成的日益膨脹的成本。國民保健安全網,本來預計四年內將花

費4億4千萬澳元,而至今不到一年已撥款6億4千9百萬澳元,預計

最終可能耗資10億澳元或更多

該計劃規定,病人超過起始限額的自付費用有80%可以從政府處

退低收入者的起始限額為300元,高收入者為700元

但是澳洲醫學協會主席格萊森(Bill Glasson)堅持,這一頗受爭議

的計劃是一項好的政策,不應該只因為政府低估了成本而遭削減。

衛生部長艾伯特曾在選舉前和選舉後,曾反覆承諾「安全網不會改

變」 - 儘管成本不斷地增加。

反對黨衛生事務發言人麥盧卡斯(Jan McLucas)說,如果政府對安

全網計劃作出任何的削減,這將是「為能當選而對社會的殘酷愚

弄。」

她表示,工黨一開始就說過,安全網系統是很難維持的,成本將超

支,結果不幸被我們言中。「現在無論政府怎麼做,都是失敗者。

如果削減該計劃,醫療消費者要付出代價,如果不削減該計劃,納

稅者要付出代價。」

(http://www.dajiyuan.com)

4/13/2005 11:24:38 PM

 

 


總理何華德敦促各省同意醫療改革

http://www.epochtimes.com/b5/6/7/15/n1386828.htm


【大紀元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史迪編譯報道)何華德總理說,如果各省領導人們能夠就醫療改革達成協議的話,聯邦政府將出資增設200個醫科學生的位置。

據澳洲廣播公司消息,在澳洲政府理事會會議召開前夕的7月13日,何華德表示,希望聯邦政府增加培養醫學人才的做法,能夠打動各省省長對去年生產力委員會關於醫療行業的報告作出應有的回應,並希望各省能夠保證將對高質量臨床培訓撥出經費。

有幾個省長已強調醫療問題將是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塔省省長列農(Paul Lennon)說,他要求繼續就如何制定政策來解決精神健康危機進行商談。昆省省長畢廷(Peter Beattie)說,培養更多的醫生對昆省至關重要,這一問題對他來說是當務之急。(http://www.dajiyuan.com)

7/15/2006 4:28:32 PM

 

 

 

 

「以民為本 邁向安康」

新力量網絡公布

《香港醫療改革第一號報告書》


政府於去年十月推出名為《創設健康未來》的諮詢文件,就未來醫療服務模範諮詢公眾,並預計將會提出進一步的改革措施及融資計劃。新力量網絡認為:

1. 要讓公私營醫療平衡發展,正確的方向是促進他們之間的競爭,而非單方面削減公營醫療的服務及資源;


2. 公營醫療按可不同醫療服務的需求彈性調整收費;但同時制定三重安全網,分別針對綜援戶、低收入家庭及中產人士的醫療需要。


3. 政府、醫護界和保險界要協力加強私營醫療服務的質素監管、收費透明度及病人投訴機制,保障由公營醫療系統轉介往私營醫療市場的病人。


4. 由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充當各區醫院、社區組織及私人執業醫生的橋樑,牽頭籌組社區醫療網絡。


5. 政府、醫護界、志願及地區組織亦可積極研究以公私營合作的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建立提供醫療服務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以促進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發展社區醫療,並為未能受安全網全面保障的階層,提供價格較相宜的醫療服務。


6. 以稅收(包括銷售稅)補貼對保障全民健康甚為重要的公營醫療服務,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之舉,值得社會探討。


7. 若以私人醫療保險進行醫療融資,政府、醫護界及保險業界要協議相關法規,防止保險公司推行醫療保險時進行風險選擇,亦要防止醫療服務提供者及投保人,千方百計把其可享有醫療保險金額用盡。

請按此下載中文版報告書

更新日期: 200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