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裡,社工安排了不同的遊戲活動,讓家長從分析與討論當中,更能有效地掌握子女的觀點與角度,從而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對策與輔導。
1)讀書有何目的?
家長認為讀書的目的![]() |
子女認為讀書的目的![]() |
1.吸收知識 | 1.交朋友 |
2.人生必經階段 | 2.人讀我讀 |
3.學習人際溝通 | 3.公式應酬 |
4.辦別事非黑白 | 4.消磨時間 |
5.提高個人質素 | 5.向父母交代 |
6.為將來打好基礎 | 6.屋企較悶,學校有歡樂 |
7.政府強迫九年免費教育 | |
8.無目的,每天返學望放學 |
※目標不清晰,讀書感困難
這個討論目的在於讓家長知道對待子女應有的態度。其實父母與子女溝通困難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方向不一致。父母與子女對於讀書的目的都有不同睇法,大家目標不一致時實難以溝通。其實子女找不到清晰的讀書方向,所以難以投入其中。因此父母應多與子女傾談,多聽取他們意見,了解其情況及想法。父母的態度當然要平靜,不激動,採取積極聆聽的方法,即使子女態度不好,也要先聽、繼而思想,慢回應,不可一下子便破口大罵,否則什麼也談不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2)子女學習,難在哪裡?
※影響學習的因素※
因素 | 內容 | 改善方法 |
環境因素 |
1.家裡嘈吵 2.座位不當 3.上課秩序混亂 4.朋友引誘 |
1.留在學校圖書館或到自修室溫習。 2.與班主任協議調到一個有利學習的住置。 3. 求老師協助,重新訂立課室規條。 4.意志堅定,妥善安排讀書與遊戲時間。
|
老師因素 | 1.教學方法欠佳
2.進度不適中 3.黑板字不理想 |
客觀地與有關老師商討,提出困難及成因,共同找出改善方法。 |
家庭因素 |
1.父母期望過高
|
向家長表明自己立場,讓其了解自己所到的壓力程度。
|
個人因素 | 1.傾電話過多
2.上課不留心 3.缺乏信心 4.懶惰 |
1.硬性規定打電話的次數,自我約束。 2.在桌上貼上「留心」字樣,自我提醒,亦可叫鄰座同學協助督促。 3.訂立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多自我獎勵。 4.訂立溫習時間表,切實執行。 |
※無人幫助,讀書不成
這個討論的目的在於讓家長更能掌握子女心態。父母遇到子女成績不理想時,往往先不理什麼而大聲叱罵,令到子女退避三舍。其實,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身為父母的不妨先掌握子女的心態,了解其背後的因由,然後對症下藥,共同想出適當對策,這樣才能令子女驚得起挫折,更有信心地學習下去。
3)角色扮演
一位家長扮演時常顧著打機而不做功課的小明,另一位家長則扮演小明的母親,對小明的說話作出回應。此遊戲目的在於讓家長知道,處理子女不同情況時應持有的態度及正確的回應方法。無論如何,最重的是要先針對子女的感受,再而針對事。每當子女得到你的認同與關心時,才會不再過於保護自己,開心見誠地與你商量事情,更進一步地溝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