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 -- 傳統到現在
  歷史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

  史書記載,先秦的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習俗。《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秋分晚上祭月。周天子每年中秋要到都城郊外的月壇祭月。因此,春秋二節,春節及中秋,成了中國人最重要的兩個節日。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家家戶戶拜祭土地神,久而久之圍繞「秋報」而形成了一系列的風俗。

  由於中國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自然崇拜佔有重要的部份,祭月、拜月之極盛,久而久之,便產生了中秋節。古人因無法知道月亮上的情形,在仰天望月之際,便以身邊的事物來推斷月上的一切,如見月中有陰影便想像為山川、河流、樹木、玉兔、蟾蜍等,並編作出《嫦娥奔月》及《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而隨著這些神話的出現,更產生了與其相關的風俗。

  而中秋節成為一個氣氛隆重,感情色彩強烈的大節日,卻是在南北朝以後,節日的某些習俗形成也比較遲,而一般認為,中秋節成為節日,大約始於唐代。

 

椒鹽月餅
椒鹽月餅
包乾果蜜餞,甜味清淡適中

往上頁
往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