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東區星報>
馮瑞璋小學求續辦校遭拒
教署被指政策僵化
(星報專訊)柴灣區小學學額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不少學生都要誇區上學,然而教育署卻似乎未顧及實際需要,竟不准區內一間口碑極佳,申請入學人數高出學額三倍的小學繼續開辦,引起學生家長不滿。日前約有十名學生家長在本區臨時區議員梁耀雄的陪同下,與教署官員會晤,要求教署容許該校續辦,惟最終未獲教署接納。
該所被教署要求停辦的小學是勵志會馮瑞璋紀念小學。教署發言人表示,該校原址巳預留作全日制學校之用,而校方在九三年巳簽署協議同意停辦該校。不過,據該校校長梁宇欽表示,九三年該校與教署簽訂協議逐步縮班至停辦,是由於當時區內學額過剩。但近年柴灣區人口增多,特別是新移民湧入,區內小學學額需求殷切,因此該校願意再繼續辦下去,而且絕對有人力和財力轉為全日制學校。校方更於本年九月正式去信教署申請繼續辦學,但未獲署方接納,署方已正式通知校方需於二○○○年初停辦。
新移民湧入
學額需求增
約十名學生家長日前在本區區議員梁耀雄的陪同下,會晤了教署官員,要求教署容許該校續辦,可惜未獲教署接納。他們批評教署政策僵化,寧願浪費資源讓教室丟空,也不理會區內學童需要,他們又指出,每朝校巴排滿路上接載學童到區外學校上學,正是區內學額不足的明證。部分家長亦擔心該校停辦後,其子女便會失去因有兄姊就讀該校而獲分配學額的計分優惠,可能被調派往較遠地區上學。
梁耀雄議員府批評教署政策僵化,指署方堅持校方已簽訂協議停辦,完全未有考慮區內人口增長對學額的實際需求,一成不變;認為這種做法與特首計劃撥地增建學校,以解決學位不足的政策背道而馳。
梁校長亦指出,環繞環翠村、茵翠苑、以及即將落成居屋和屋村一帶,就只有這間小學,校方絕對願意因應家長要求繼續辦下去。他又表示,該校一向極受家長歡迎,入讀率百分之百,申請入學率更高出學額的三倍。不少家長亦表示,該校是區內名校,口碑佳,是家長及子女選擇學校的首選。
勵志會馮瑞璋紀念小學,原本分為上、下午校,合共六十班,可容納二千多名學生,現巳縮減至只有上
午校,開辦小四至小六班級,共二十班,收生僅約八百人。班級數目現時仍按年不斷削減中。
|

教育署未能因應實際情況,拒讓馮瑞璋小學繼綾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