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柔遊香港系列之一》-東平洲



東平洲


簡介

  在香港,要找一個一次過可以遊山又玩水的地方不易,不是只得遊山,就或是只可以玩水。不過東平洲就可以一次過滿足你三個要求——遊山、玩水和偷懶!!

  東平洲是香港最東的地方,為免與另一個坪洲混淆,所以約定俗成叫東平洲;島如其名,遠觀真的很平,島上最高的「山」也只有48米。島形像彎月,全島沿海皆由頁岩包圍,頁岩又以10至19度斜露出水面;西面比東面多,東面浪較少,所以可以形成沙灘及適合珊瑚生長,西南面則石頭處處,並有懸崖峭壁(難過水)。

  島上東望中國大陸的大小梅沙及南澳,西望西貢東一帶(天高氣清時可遠眺蚺蛇尖、馬鞍山、塔門等)所以有種遠離香港,卻與深圳一海之隔的感覺。(聽說以前離開島時,有警察會在碼頭查看身份證,這是因為怕有難民成功入境;可見東平洲有多接近大陸;曾幾何時,亦是走私的天堂,所以島上有警察駐守)

  東平洲只是一個小島,不出三小時已經可以環島走一次,但是這小島十分出名,因為它的生態環境十分獨特又自成一格!島上的自然環境多樣性,水底生態、地理生態、生物生態等,在這個島都有,無論賞石、賞花、賞烏、賞蟲、賞魚,這裡都可以滿足你。

這就是沿海一帶的頁岩(又稱海蝕平台,由頁岩碎片形成),它們的紋理是呈水平線,一片壓著重一片的,就像一本書的一頁頁,所以叫頁岩。因地殼活動而被傾斜推出水面,約10至19度。



遊記

  一直也很想看看這小島的。早在讀書時期,地理老師已說這個島很有研究價值,因為島上有很多獨特的地理形態,是個實地考察的最好地點,可惜一直未有成行。不過這未嘗 不是好事,多年後的今天,適逢學了潛水,又得知東平洲是個海岸公園,那就地理課加生物課一齊上吧!

玩水

  先談玩水,因為去時天氣太熱,所以把環島遊定為隔天的晨運。一上岸,我們 已經立即邊走邊物色下水點,由於我們此行最大目的是徒潛,所以我們選擇了亞爺灣 附近的一個海岸保育區(以兩條紅柱為界),在區內的沙灘下水。下水不久我們已經發現海床有珊瑚,而由於沿海淺水區範圍大,所以游到好出都仲可以「掂地」。

  一些珊瑚是在淺水區及清潔的水質帶生長,所以我們不用水肺潛水已看到很多珊瑚。淺水區最常見中華扁腦珊瑚、石瑚、十字牡丹珊瑚等;而生物則有可食用又喜歡在石隙棲息的海膽、不可食用的海刺(外形與海膽相似,但其刺長很多,不難分別)、「軟賴賴」的海參(我最討厭)和很多叫不出名的魚/珊瑚魚。可惜自己膽小學不到自行潛入水底,要不應該會有更多發現……

  另一個可惜的是徒潛時見到很多珊瑚已被破壞,尤其是在近沙灘/碼頭的珊瑚更是慘不忍睹…希望人們要珍惜,盡量在游泳/潛水時不要碰到他們,天知道珊瑚的生長十分慢,你踏破的一小角,可能是珊瑚花了幾十年才生得出的!!

這就是常被人混淆的海刺,海刺的刺比海膽長,而且身形較小,沒海膽那麼肥,而且不好食。
這是中華扁腦珊瑚,因紋理似腦袋。又因水清又淺,陽光可透入水,十分美麗~


露營

  雖然出發前知道要帶露營用品加潛水用品會十分狼狽,但是露營比較有feel(如果再加bbq就更正!但時值大熱夏天…)。第一天由十點多潛到五點幾之後,就是找個小涼亭作露營點,貪其比較乾淨同有遮蓋;而當晚睡的就是吊床,有夠「夏天」了吧!!

  晚上吃過晚餐就躺在涼亭椅上乘涼(但一點都不涼,因為沒風,所以要自己撥扇!)仰望天際,就發現很多星星,同時也幸運地給我發現有兩隻螢火蟲飛過,彷似要與天空上的星星爭妍鬥麗,果真是「虫二」(風月無邊)~

  當晚有點悶熱,所以睡得著但不太好,加上常常有人走來走去,說是看日出,怎知我一覺醒了才六點多,日出已在我前頭,不費吹灰之力已欣賞到,甚為壯麗!

東平洲在東面,當然可以見到最震撼的日出!
當晚用的吊床,好似搖籃,一轉身就搖…


遊山

  慢條斯理的收拾好所有行李,便出發行山;差不多八點才起步,但是已經烈日當空,十分炎熱,所以一定要帶很多很多水上路。我們是從碼頭右邊(向南)出發,先經過一排士多與已荒廢的村屋(全盛時期島上有十條村莊,現在則剩下不多於十人)之後就見天后廟,後沿海邊走,就會見第二個,也是全島最大型的珊瑚保育區,當然還有連綿不斷的頁岩,轉到島的南端就見第一個景點——「更樓石」。

  「更樓石」石如其名,在海蝕平台中「石立雞群」,不過其實它也受海與風的侵蝕影響,所以我相信這兩座如更樓(或可叫門神)的石遲早會愈來愈小……走過更樓石,我們只可以沿行山路徑走,因為正值漲潮,「難過水」可行的海蝕平台已被淹沒,所以如其名的很難過! (當然連附近的「海螺洞」也無法到達)一直走,就會見「龍落水」,遠看沒甚氣勢,但走小路下去看,倒也真的很像龍脊,直插入水,非常特別!

  再向前走,「斬頸洲」已在望,要影相,就要離遠影,這才可清楚把這個海蝕柱拍下,而走小路接近看,那縫隙可一點都不小! 其實「斬頸洲」原本是與島相連的,只是它突了出來,所以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其後變成海蝕洞,之後上層下塌才形成海蝕柱。(係咪好深呢…但呢d係地理會考知識!)而分隔開的兩邊都是峭壁。

  過了斬頸洲是可以再向前走作環島遊,但我們放棄前路轉小路返回東面碼頭,繼續我們第二站的徒潛。

「更樓石」兩座石高度差不多,按地殼運動而呈傾斜狀。
「斬頸洲」遠看就已很清楚它被「分割」出來,是典型的 海蝕杜!


相關資料

日期: 2006年7月22日-23日
天氣: 天晴(曬死!!!)
起點: 馬料水碼頭
終點: 東平洲
交通: 翠華船務(於馬料水碼頭上船),船程一個多小時,經赤門海峽出大鵬灣
景觀: 在島上東望大陸大小梅沙及南澳;西望西貢東蚺蛇尖、馬鞍山和塔門一帶
景點: 珊瑚帶(亞媽灣及亞爺灣)
岩石(更樓石、難過水、海螺洞、龍過水、斬頸洲等)
活動: 徒潛、游水、露營、行山(還有BBQ、宿營或水肺潛水,不過我們沒玩)
備註: 1. 島上甚多很大隻的螞蟻,還有捉不完的蚊子,所以防蚊蟲產品少不得!
2. 島上有很多士多提供床位宿營,需然設施落後,但好過無…要不就露營。
3. 如要游泳或潛水,島上沒有免費沖身設施,所以要幫親士多,幾蚊一次。
網頁: 1. 八十八香港自然勝景
2. 上山下海在香港-東平洲
3. 大小海島-東平洲
地圖:


後記

  久仰東平洲大名,今趟一行果真眼界大開,一邊走一邊欣賞大自然的威力:滴水穿石,積沙成塔。在這個小島,你會見到時間對大自然的影響有多大——只有廿多 歲的自己,走入這個小島上,感覺它青春又活力;但深入了解知道後,其實它比我已多活千萬年了……失敬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