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返回中六級寫作大綱 --- 卷一題目

題目:隋朝速亡,史家或歸咎於煬帝無道,此說當否。
秋玲

  隋自文帝開王九年滅陳,天下復歸統一,國勢直線上升府庫充裕為亙古所未有。文帝死,煬帝繼位,縱慾豪奢,好大喜功,不恤民困,使國家走上亂亡之途。

  煬帝死後,立刻暴露出本來面目。隋煬帝兼有南朝天子之風流,又是北朝暴君之乖捩。他深受南方文學風氣之薰陶,看不起前人簡陋,驟然為大一統政府之富厚所衝擊,因而更形狂放。即位後大量揮霍國家財力,大興土木,不恤民困,故民變四起,隋朝速亡煬帝實需附上重大責任。

  首先,煬帝大興土木。他營東都洛陽、建離宮四十餘所,如仁宮、晉陽宮等,耗用國幣至鉅。他徵百萬民伕,連接長城,西起榆林,東至紫河。又築馳道及御道,開通濟渠、山陽瀆、永濟渠及江南四大運河。煬帝如此大興土木,無礙加重百姓力役,造成“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就此埋下百姓叛變的危機。

  此外,煬帝巡幸四方,在位期間留於京師不足一年。巡幸之時,浪費民脂民膏不知凡幾,其中以江都為什。而當中所選造的龍舟、樓船更達五千二百般,挽船伕八萬多人,所經五百里內須供其食用,勞民傷財,中央行政亦幾陷於停頓。

  煬帝不僅生活奢淫,更炫耀國富,誇大成狂,如招西域諸國來朝,州郡供給費以億萬計。西巡張掖時又命婦女盛飾,以示富強,更於洛陽設台戲供胡人欣賞,命酒家不收胡商飲食費等。凡此種種,皆招致人民嗟怨,埋下隋朝速亡的伏線。

  煬帝好大喜功,為揚威域外,曾三征高麗。百姓因餽運糧餉而過度勞役,國力大傷,爆發民變,官員亦起事嚮應。其後大業十一年,更被東突厥圍於雁門達月餘之久,隋室威信蕩然無存。

  煬帝猜忌臣下,妄殺元勳大臣,如高熲、賀若弼等。名臣被誅鋤殆盡,煬帝最後孤立而亡。

  煬帝刻薄寡恩,刑法嚴苛。晚年盜賊四起,他制以重典,罪無輕重皆斬,加劇民變。四方群雄並起,皆以抗隋苛政為號召,加速隋之亡國。

  此外,煬帝廢諸州總管,以便集榷中央。自此,全國內外軍事控制鬆弛,隋末群雄因而能於各地迅速建立勢力,使隋末失去圴衝而不能制。

  煬帝時,百姓徭役繁重,農民生活困苦,河南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山東旱災嚴重,哀雄遍野,朝廷對此竟無善後之方,開倉要待中央命令,地方官更因畏罪不敢貿然賑給。百姓不得其利,暴動更一發不可收拾。大業七年,山東人王薄起義,各地民變繼而四起,其後更有揚玄感叛變,揭開隋亡之序幕。

  總括而言,隋覆亡乃亡於主政者措施失當。當天下初定,理應與民休息,安穩民心,隋代君主反而進行大規模建設,勞民傷財,役民過什。煬帝窮奢極侈,暴虐無道,終致民變燬發,最後更亡於久叛將之手,可見煬帝對隋亡所需付上的責任可謂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