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
資訊科技習作

漢字的結構
左民安

丁海文(32) 黃少蓮(38) 中四丙 二千零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請選擇你想看的題目

「六書」的簡介 主旨 概念圖 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 寫作手法

 


六書的簡介

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不是造字之本

六書是「造字之本」?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因可產生新字。
轉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因不能產生新字。

六書的名稱和次序

班固:《漢書.藝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眾:《周禮.地官.保氏》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說文解字》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名稱採許慎的說法,次序採班固的說法: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回上


主旨

介紹『六書』的分名和排列次序。

根據許慎『說文解字』對『六書』的解釋來分析和說明漢字的 形體結構。

舉出字例扼要地介紹『六書』的涵義。

根據一些出土資料和參考各家的見解,對『六書』提出自己 的看法,又指出了一些對『六書』的錯誤理解 。

回上


概念圖

回上


象形

許慎的說法: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作者解說:
象形就是象實物之形,即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

象形字例:
、日、山、州、矢

象形字的特點:
有人認為象形字有「因形知義,因義知音」的優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思維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任何一個象形字,哪怕是最接近於圖畫的象形字,也必須首先通過語言讀出來,才能表達概念。那種「因形知音」的主張,其實質就是把語言和思維割裂開了。

象形字的優點:
一目了然,清楚表達具體事物的形貌

象形字的局限:
書寫麻煩(因為形體彎彎曲曲,難以刻在甲骨上)
形體往往不統一(觀察事物的角度不統一,如馬、鹿從側看,羊、牛從正面看;在戰國時「馬」字就有多種不同的寫法)
難以表達抽象的概念(如喜、怒、哀、樂很難畫成其物)
難以區分類別(形聲字的形符才可有此優點)

回上


指事

許慎的說法: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作者解說:
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個指事符號作標記的一種字。

指事字例:
、本、末、上、下

指事字的優點:
造字方便:只須在象形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便可創造一個新字
相對於象形字,可以表示稍為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的局限/指事字在六書中佔絕對少數:
  要說明客觀物體,可以用象形來表示
  要說明抽象的溉念,就可以用會意來代替

回上

 


會意

許慎的說法: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作者解說:
會意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

會意字例:
步、涉、陟、降

會意字的優點:
相對於象形,可以表示較抽象的概念

會意字的局限:
會意字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尚須通過合誼的一關,較之象形字,辨識尤難(例如「為」字,是役象以助勞的意思,從又從象,又,手也)

回上


形聲

許慎的說法: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作者解說:
先引段玉裁的注解:「『以事為名』,為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江』、『河』二字以『水』為名,譬其聲為『工』『可』,因取『工』『可』之聲而成其名。」
指事、象形獨體,形聲合體(按:單個形體是「獨體」;兩個或以上形體組成是「合體」)

形聲字例:
鯉、鯽、鱔、鰻

形聲字優點/佔絕對多數:
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造字方便,容易(只須「形」加「聲」即可)
可以產生大量新字(佔絕對多數,約90%)
可以表示類屬/區分類別(形符部分)
可以有標音作用(聲符部分)

形聲字的局限:
由於漢字不斷發展,形體不斷變化,形聲字的「形符」,不僅看不出象形的樣子,就連表示類屬的意義也有不少的改變

回上

 


轉注

許慎的說法: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作者解說:
所謂「建類一首」,就是指的同一個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幾個部首相同的同義字可以互相解釋。
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對轉注字,它們都屬「老部」(所謂建類一首)
許慎對「老」字的解釋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謂同意相受)

總的來說,轉注字有三個條件:
兩字同一部首
二字聲音相近
可以互相解釋
按:轉注字必須是一對或一組,絕不能是一個

轉注字例:緝、績

回上


假借

許慎的說法: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作者解說:
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裡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托事),這就是「假借」。

假借字例:
令、長、汝、亦、自、驕

此處有兩點要說明:
「令」「長」「汝」發展到後期,「本義」和「假借義」並存,變成一字多義。
「亦」「自」「驕」發展到後期,因「永借不還」,「本義」已失,只剩下「假借義」,於是出現了後起字:
「亦」的「本義」變成了「腋」字
「自」的「本義」變成了「鼻」字

假借字特點:
假借字在上古普遍使用,當時的字少「本無其字」,只好假借來用,故使用較多。
對後世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很大困難。(因後人不知是「本義」還是「假借義」)
「本無其字」運用假借是自然的事,但在「本有其字」的情況下,也任意亂借(實為寫別字),只會損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回上

 


寫作手法

 在深入討論一個術語之前,先為它下一個明確的定義

 舉出例子作具體分析,容昜使人明白

 把兩種或以上有關的事物作比較,可以突出兩者的異 ,加深對兩者的認識

 使課文結構分明,條理清晰

 能明確具體地說明事物,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