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kb)

 

1. 王莽成功篡漢之背景(原因):

 

西漢末年,王莽藉外戚身份,利用時勢,成功篡奪漢室天下,建立新朝,考其能成功篡漢的背景,有下列數端:

 

. 君主腐敗

西漢傳至元帝,國運開始衰落,君主貪圖逸樂,窮奢極侈,且繼後諸帝又命短無嗣,大權遂旁落外戚之手,外戚擅權,政治腐敗,危機四伏。

 

. 人心思變

漢賦繁重,人民生活艱困,土地兼併,造成貧富懸殊,富者田連阡陌,蓄奴成風,貧者無立錐之地,飢寒交迫,因而人心思變

 

. 世代掌權

王莽姑母王政君為元帝皇后,元帝死後,成帝繼位,以外戚王鳳輔政,其後,哀、平兩帝,均委政於王氏,王莽藉叔伯餘蔭,身居高位

 

. 禮賢下士

王莽勤儉有禮,並無其他王氏子弟之驕奢作風,且雅好儒學,禮賢下士,聲譽日隆,深受叔伯賞識,故能繼其叔父王根任大司馬。

 

. 籠絡人心

平帝時,任大司馬的王莽,廣行惠政,籠絡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後裔二百人,捐私產田三十頃,錢百萬及建房二百區以救濟災民,同時擴充京師太學,增加五經博士名額,於郡國縣邑廣置學校,均博得人民和儒生愛戴,聲名更盛。

 

6. 假造祥瑞

西漢末年,社會上盛行「五德終始」之說,王莽利用謠誘「漢德巳衰,新聖將興」,假造多種祥瑞,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以「新聖」自居,藉「禪讓」名義,廢兩歲的孺子嬰,篡漢自主,改國號「新」。

 

王莽篡漢後,推行一系列新政,卒引起更大混亂,新朝只有短短十五年的歷史就滅亡了。

 

∼∼∼∼∼∼∼∼∼∼∼∼∼∼∼∼∼∼∼∼∼∼∼∼∼∼∼∼∼∼∼∼∼∼∼∼∼∼∼∼∼∼∼

 

2. 王莽新政之內容及目的:  

 

王莽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即位後,仿照《周禮》托古改制。以下析述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三方面的新政:(有底線者為該項改革的目的)

 

政治方面

 

. 恢復封建

行西周封建,恢復巡狩之制,並依時舉行郊祀、養老及大射等古禮。

 

. 劃分九州

依《禹貢》分天下為九州,設六服,每服有1800名諸侯,合成萬國,並廢王號,恢復五等爵,改諸侯王號為「公」,四夷國君降為「侯」。

 

. 改訂官制

據《周禮》恢復古時百官之稱謂,如大司馬改名為「羲和」,郡守為「大尹」,縣令為「宰」等,又恢復地方的古名,如改長安為「常安」。

 

經濟方面

 

. 行王田制

為解決社會貧富縣殊及土地兼併的問題,王莽恢復土地公有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改稱「王田」,不准買賣,每家男丁不滿八人,而田地多於一井(九百畝)者,餘田將分給親族鄉里,原無田者,一夫一妻授田百畝。

 

. 置五均官

為平抑物價,防止商人囤積居奇,王莽於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設置五均司市師,以平價收購滯銷的貨物,遇物價高漲時則以平價賣出,若商人取價高於官定價,政府將依實價強迫收購,再以平價出賣,以穩定物價。

 

. 企業國營

為了裁抑兼併,防止豪門富賈及開發國家資源,王莽將盬、鐵、酒、錢幣鑄造、五均賒貸及名山大澤資源開採,由政府專營,合稱「六筦」,意即六種管理。

 

. 低息貸款

為了限制高利貸,以利民生,遂規定人民只可向政府借款:辦理祭祀及喪事者,不取利息;借款經營生產事業,則年納利息為純利的十分之一,設泉府之官負責。

 

. 徵工商稅

為增加國家稅收,王莽規定由五均之官徵收工商業稅,包括漁獵、畜牧、養蠶、紡織、巫、醫等均徵純利十分之一,名曰「貢」(即利得稅),政府以貢的收入,作為貸款給貧民的本錢。

 

. 改革幣制

為了恢復古代幣制,藉以禁用漢五銖錢,王莽下令鑄幣權收歸國,有並多次改革幣制,化簡為繁,以金、銀、龜、貝、錢、布為貨幣,共有五物(幣材),六名(名稱)二十八品(面額)。

 

社會方面

 

. 善待奴婢

為改善奴婢的待遇,乃下令奴婢改稱私屬,禁止買賣,並限制每家擁有私屬的名額。

 

. 懲罰惰民

為了杜絕惰民,提高國家生產力,下令凡有田不耕,而任其荒蕪者,加倍徵收田賦,無業游民每年須繳納布帛一匹,不繳納者由國家供給衣食,強迫勞役。

 

 

王莽針對時弊,大事改革,可惜思想泥古守舊,不合時宜,反引起民間更大的混亂,新政以失敗告終。

∼∼∼∼∼∼∼∼∼∼∼∼∼∼∼∼∼∼∼∼∼∼∼∼∼∼∼∼∼∼∼∼∼∼∼∼∼∼∼∼∼∼∼

 

3. 王莽新政失敗的原因: 

 

王莽新政部分確能針對時弊,但王莽盲目托古,不合時宜,加以推行不得其法,終歸失敗,其失敗原因如下:

 

. 盲目托古

王莽推行新政,未能切合現實環境,徒然恢復其古名,並無實際作用,如恢復古代官制,反使官制更為混亂。

 

. 幣制混亂

王莽在位時,多次改革幣制,貨幣種類繁雜,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導致通貨膨脹,經濟紊亂,人民破產多不勝計。

 

. 變革太速

王莽改制欠缺周詳計劃,引致法令紛繁,朝令夕改,前後矛盾,復以峻法強制執行,不單使人民對新法反感,更予不肖官吏從中貪污之機會。

 

. 用人不當

王莽推行新政時,未有同時整頓吏治,貪官污吏得借新政舞弊營私,以致利民之政反成擾民之策,百姓深受其害。

 

. 剛愎自用

王莽以虛偽起家,稱帝後剛愎自用,獨斷獨行,對群臣諸多猜忌,又不聽勸告,群臣只得敷衍塞責,以致新政推行欠缺助力。

 

. 與民爭利

新政的一些措施,如有關土地、奴婢法令等,立意雖善,但忽視權門豪族反對之實力,且六筦制度,雖為增加國庫收入,但管制太嚴,失之苛細,形成與民爭利,與富戶爭財,故引起人民的反感。

 

.外交失策

王莽以四夷君長不宜受王爵,皆更號為侯,致令各國君主不悅,西域先叛,匈奴應之。

 

. 外戰失敗

王莽因國內危機重重,為轉移國民視線,用兵匈奴、高麗、西南夷和焉耆,但均失敗,反而大損國力。

. 天災頻生

新朝晚年,中原一帶發生大規模的旱災和蝗禍,飢民遍野,人心思變,相繼為盜,赤眉、綠林等兵並起,加速新政敗壞,終致新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