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kb)

 

1. 五代十國的政治特色: 

 

唐末藩鎮為禍,自朱溫篡唐後,各地軍閥紛紛據地自立,遂演成五代十國的分裂之局。五代是指五個先後在北方黃河流域出現的王朝,而十國除了北漢外,主要是指南方長江流域的政權。現分述五代十國的政治特色:

 

. 國祚短促

北方五代和南方十國的國祚也相當短促。北方五代興替頻繁,一朝接一朝,國祚短促,其中以後梁17年最長,後漢4年最短;南方十國類同唐末割據之局,既有更替,甚或同時並存,國祚相對較長,但最長之吳越亦只86年,最短是前蜀35年。

 

. 武人專政

五代十國為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君主多為唐代的節度使,武力立國成為風氣,故將帥跋扈專橫,廢立君主之事屢見不鮮,如後唐之李嗣源、後周的郭威均由軍人擁立。

 

. 政治黑暗

北方五代君主多出身武夫,好戰嗜殺,缺乏治國才能,僅後周世宗稍有政績;而南方十國戰禍較少,君主亦較思振作,故政局較北方穩定。整體上,這時期南北政治黑暗,朝廷強拉壯丁從軍,濫用酷刑,苛徵重稅,百姓飽受痛苦。

 

. 胡漢合治

北方五代的建國君主,其後唐、後晉和後漢均為沙陀人,雖然後梁、後周由漢人建立,但仍無法控制胡人,且為求自保,多與北方契丹勾結;而南方十國的君主多為漢人,控制長江流域,故五代十國是胡漢合治的時代。

 

五代十國的南北分裂歷時甚短,自朱溫篡唐自立至趙匡胤建國號宋,前後不足54年,但對宋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及對外關係等五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

 

2. 五代十國的社會特色:  (包括社會、經濟、文化三方面)

 

唐末藩鎮為禍,自朱溫篡唐後,各地軍閥紛紛據地自立,遂演成五代十國的分裂之局。五代是指五個先後在北方黃河流域出現的王朝,而十國除了北漢外,主要是指南方長江流域的政權。現分述五代十國的社會特色:

 

. 道德淪亡 (社會方面)

五代十國之世,武人專政,君臣上下不知廉恥,社會道德淪亡。例如後梁張全義為取悅於君主朱溫,妻妾任其淫樂;自後唐起,馮道歷事四代十君,竟自號「長樂老」;後晉石敬瑭為稱帝,不單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更稱契丹王為父,自稱「兒皇帝」,可見當時社會道德之淪喪。

 


. 門第衰落 (社會方面)

唐代社會承接魏晉重視門第的風氣,但到了五代,軍人執政,門第大族反而成為政權更替戰爭或的犧牲品。例如朱溫攻入長安,大族被殺多至數萬人,戰爭也大量摧毀了大族莊園的經濟基礎。而且五代十國君主多非出身名門望族,加上天下大亂,士族弟子四處流徙,原有特權無法維持。至此,徹底消除了門第對政治和社會的影響。

 

. 經濟南移 (經濟方面)

北方自唐末起淪為戰場,歷五代不息,以至百姓流離,田園荒蕪,加上賦稅苛重,經濟嚴重衰退,人民生活困苦,多逃亡南方;南方戰亂相對較少,君主又能獎勵工農商業的發展,社會較安定,加上北方人民帶來財富和生產技術,使經濟迅速發展,南方長江流域遂取代北方成為全國新的經濟重心。

 

4.文化南移  (文化方面)

北方五代君主多為胡人,尚武輕文,薄待儒士,且許多士子為避戰亂和政治逼害,逃往南方,造成北方文化衰退和學術不振;南方十國政局較為穩定,且君主多為漢人,重視文教,禮待南逃儒士,文化較為興旺,其中以詞的發展最盛,南唐後主李煜更有「詞聖」之譽,而南唐和後蜀的印刷業相當發達,亦有助文化事業的推廣。

 

五代十國的南北分裂歷時甚短,自朱溫篡唐自立至趙匡胤建國號宋,前後不足54年,但對宋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及對外關係等五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

       

3. 比較五代十國時南北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

 

唐末藩鎮為禍,自朱溫篡唐後,各地軍閥紛紛據地自立,遂演成五代十國的分裂之局。五代是指五個先後在北方黃河流域出現的王朝,而十國除了北漢外,主要是指南方長江流域的政權。現試比較五代十國的南北的差異:

 

. 政治方面(國祚)

北方——北方戰亂頻頻,梁、唐、晉、漢、周五代互相興替,國祚短促,凡813君,前後不足54年,其中最長不過後梁17年,最短是只有4年的後漢。且因戰亂影響,政治中心長安、洛陽漸趨衰落,使政治中心南移。

南方——南方十國(北漢在北方)類同唐末割據之局,既有更替,甚或同時並存,但因戰亂較少,故國祚相對較長,最長之吳越享國72年,最短是前蜀23年。

 

. 經濟方面(戰爭)

北方——北方黃河流域自唐末起淪為戰場,歷五代不息,以至百姓流離,田園荒蕪,加上賦稅苛重,經濟嚴重衰退,人民生活困苦,多逃亡南方。

南方——南方江淮富庶,戰亂相對較少,君主又能獎勵工農商業的發展,社會較安定,加上北方人民帶來財富和生產技術,使經濟迅速發展,南方長江流域遂取代北方成為全國新的經濟重心。

 

. 文化方面(文教)

北方——北方五代君主多為胡人,尚武輕文,薄待儒士,且許多士子為避戰亂和政治逼害,逃往南方,造成北方文化衰退和學術不振。

南方——南方十國政局較為穩定,且君主多為漢人,重視文教,禮待南逃儒士,文化較為興旺,其中以詞的發展最盛,南唐後主李煜更有「詞聖」之譽,而南唐和後蜀的印刷業相當發達,亦有助文化事業的推廣。

 

五代十國的南北分裂歷時甚短,自朱溫篡唐自立至趙匡胤建國號宋,前後不足54年,但對宋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及對外關係等各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

 

∼∼∼∼∼∼∼∼∼∼∼∼∼∼∼∼∼∼∼∼∼∼∼∼∼∼∼∼∼∼∼∼∼∼∼∼∼∼∼∼∼∼∼

 

五代十國對宋\後世的影響:

 

五代十國發展至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國號宋。現析述五代十國對宋的影響:

 

. 強榦弱枝 (對宋施政的影響)

五代十國之割據局面,源於唐代賦予地方上的節度使權力太大。宋太祖趙匡胤立國後,即實行中央集權,強榦弱枝的政策,把地方的軍、政、財、刑大權收歸中央,以削弱地方實力。

 

. 重文輕武 (對宋施政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軍人專政,兵驕將悍,跋扈難制,更憑藉兵權進行篡弒。宋太祖為此,特意重文輕武,以文人擔任把握軍權的樞密使及指揮作戰的統帥,以文人壓倒武人。

 

. 獎勵氣節 (對宋施政的影響)

五代十國世道混亂,道德淪亡,例如石敬瑭為了做皇帝而不惜割地及自稱「兒皇帝」;馮道歷事四代君而不以為恥。宋太祖為力矯此弊,力倡文教,表璋氣節,優禮文士儒臣,造成濃厚的學風,由是宋代學術文藝大盛。

 

. 文化、經濟南移     (對宋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北方戰亂頻仍,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反之,南方社會較為安定,君主多能注意經濟,人口、財富、生產技術、文化學術大量南移,中國經濟及文化重心遂南移。至宋代,南方的金陵、杭州、揚州均成為全國繁榮的大都市,南方在經濟及文化方面皆超越北方,對宋代的社會經濟影響很深遠。

 

. 外患不止 (對宋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後晉石敬瑭為得帝位,竟向契丹稱臣,更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契丹國勢漸強,雄據北方,且邊防要地落入契丹手上,國防出現很大漏洞,以致兩宋邊患不息,終至亡於外族蒙古。

 

. 文教大盛 (對宋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南方君主多提倡文教,詞風盛行,詞人輩出,南唐後主李煜,更享譽詞壇,被尊稱「詞聖」,由於作品日趨成熟,為日後宋詞打下基礎。此外,五代的馮道發明刻板印刷術,對文化學術的傳播貢獻甚大。

 

五代十國的南北分裂歷時甚短,自朱溫篡唐自立至趙匡胤建國號宋,前後不足54年,但對宋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及對外關係等各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