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Mandatory Internet Explorer ]

我家的電腦•••蠻好 。


2006年3月15日:很久沒有碰Linux 的Partition了,只能推說是工作實在太忙,沒時間學習。
Windows 則仍然堅持用98版,知道的親友都說我是傻的。

﹝下文最新修訂:2001年10月﹞



我家中的PC電腦是於1997年購入,主機板是1996年產品,它是我的第三部電腦﹝第一和第二部分別是Apple IIe 和 386SX﹞,購買的時候中央處理器是Pendium 200MHz, 記憶體有16MRAM,硬碟容量是2G。幾年以來我一直使用Windows 95。我不玩3D遊戲,﹝但仍會玩有Apple II Feel的食鬼和Lode Runner!﹞。我平時使用電腦的目的主要是用文字處理器寫文章和報告、做些簡單刊物的排板、上網找尋資料、寫網頁和收發電郵。兩年前由於文書處理、版面設計、統計分析、網頁管理和搜尋工作繁忙,我把電腦的記憶體由16M增加到80M,一年前再增至128M。大半年前我再增加了一部10G 硬碟﹝但我的電腦BIOS只能測到8G﹞,而且由於需要為老婆加添手寫板和眼仔,而原本電腦沒有USB 埠,Windows 95也不支援 USB傳輸,我唯有萬般不情願地把系統換了Windows98 後再安裝了一張USB Card。


[ 一些我很喜愛的小工具程式:Rain, Winsystem98, FreeMem ]


軟體方面,這些年來我也「玩」過一些大型套裝應用程式、能夠替代這些套裝軟體部份功能的免費軟體﹝大都是短小精悍﹞,和專為處理由Windows「送贈」用戶的難題的工具程式。在瀏覽器方面,我一直基於意識形態的理由﹝註1﹞沒有使用Internet Explorer,我甚至討厭它到一個地步曾把它從 Windows 98中剷除﹝Bill 大帝曾說IE是Windows密不可分的一部份﹞,後來因要測試網頁在IE的顯示效果才又「死死氣地」把它裝回﹝但Windows 98仍遠比最初時穩定﹞。平時我主要是用Netscape﹝註 2﹞瀏覽網頁、收發電郵和設計網頁﹝再用WordPad修改HTML,或直接用Tidy檢查原始碼錯誤和增加網頁易讀性﹞,用Lynx 這個文字式瀏覽器測試網頁的顯示。近來亦有利用Opera這個小型﹝無Java版本只需 2M﹞快速的瀏覽器瀏覽網頁,感覺很好。

我不懂「砌機」﹝只懂向黃金商店作出「指示」﹞,也不太懂得程式設計﹝HTML不算是電腦語言﹞。Apple II年代我玩6502 組合語言﹝主要用途是救壞碟和增加玩電腦遊戲時主角的生命﹞、安裝Z80 Card學習 Wordstar和用Basic寫程式自娛和自用,最開心的時候是幫助媽媽解決了一些家庭會計問題,電腦科是我會考中唯一取得A級成績的科目,386年代我還懂點PASCAL和COBOL。但後來中途離開大專電腦系後便一直沒有在這方面發展﹝後來才知道連程式設計師都要不斷面對「去技術」(deskilling)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成為大軟件商意圖壟斷市場的策略下的犧牲者﹞。自始以後一段時間與大多數人般成為大型「整合式」應用程式的被動消費者,與電腦的關係變得比以前疏離,想像力很多時候給擱置了。

[Error: Out of Memory for using Microhard products ]


和很多本地的用家一樣,我是Windows這個作業系統的被迫使用者,對Windows的不穩定充滿生氣,更極度討厭微軟的作風和香港政府的助紂為虐。不過這些年來,和發生於Windows上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的對抗過程中,也點滴地累積了多少的經驗,建立起自力救濟的信心,有時也會在辦公室為網絡連線及為其他人的Windows Me電腦排困解難。我絕不是電腦高手,但我稍感自豪的是,是自我使用第一部電腦以來我大都能盡量發揮既有的軟硬體資源去處理工作上的需要,並沒有因為外間的壓力而參與無謂的「換機」迴圈,製造更多的有毒電子垃圾;雖然局部把軟硬體升級還是有的,而且回想起來過往這些升級也不是全都必需的,使用電腦的技巧還是可以更「聰明」一點。

我目前的心願是去認真地認識一下開放式作業系統﹝OPEN OS,例如GNU/Linux﹞和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不等同免費軟體 Freeware﹞的觀念,只是希望有時間這樣做。我希望能夠有朝一日完全換掉甩掉那些界面封閉的作業系統﹝如Windows) 和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Office),目前暫時只能盡力堅持使用公開的檔案格式﹝如 .txt, .rtf, .html 等) 去為將來作好準備,及呼籲朋友少傳送 .doc 檔、少傳送HTML格式的電郵和少製作只有M$ IE 才能瀏覽的網頁。

[ Third Party Anti-virus: IE virus detected ! ]


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善用目前的軟硬體,不參與追逐無謂的升級,我很樂意與你交個朋友,大家一起交換如何「綠色」地有使用電腦的心得,互相取長補短。如果你和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電腦用家,不甘心受少數大企業支配,但又苦無能力完全脫離摩掌;或是連對舊機器也會產生感情,卻經常被電腦的操作問題搞得頭昏腦脹,歡迎你來信與我分享你的困難,我在能力範圍之內會盡力幫你解決;唯以下的問題,恐怕愛莫能助:砌機、超頻、更新BIOS、打機秘技、Linux/ Unix ﹝暫時...﹞、Windows XP 的安裝和系統問題﹝我根本對它全無興趣﹞、專業影像處理。。。等等。



註 1:我稍後會另文詳細解釋這些理由。簡單地說,試想像一下一天你只能用Mimi牌的錄音帶配上Mimi牌的錄音座去錄製音樂;只能用 Mimi牌的播放器去播放Mimi牌錄音帶上的音樂﹝甚至連何謂音樂都幾乎由Mimi集團去定義﹞;而Mimi牌的錄音座和Mimi牌的播放器只能接上Mimi牌的放大器和Mimi牌的揚聲器,亦只能用Mimi牌的接線和接頭接上。控制軟體與軟體之間﹝平台、系統軟體或應用軟體﹞的資訊溝通界面﹝由檔案格式、電郵信件傳送格式的編碼解碼、到程式語言──錄音帶和接線接頭﹞就是微軟手法的本質和目的﹝雖然只是部份成功﹞。

[ Update: Microsoft has taken over the internet ]

註 2:事實上Netscape也不比Microsoft更清高;在九十年代的瀏覽器市場爭奪戰中,雙方﹝Netscape更是先行者﹞都曾對HTML 這個原本是公開公有的語法標準搞動作做手腳﹝透過增加獨有標籤─美其名是增加網頁顯示效果﹞去試圖控制互聯網上的資訊溝通界面,排擠其他競爭對手,雖然HTML語言的前向兼容﹝forward compatibility﹞特性制約了這種控制的效能。眾所周知,後來Microsoft依仗它的作業系統在用家市場的佔有率和龐大資本儲備的優勢贏了這場戰爭,而Netscape則於九八年宣佈開放其瀏覽器程式的原始碼 。



後記﹝2002年1月﹞
問題: 把這部舊電腦的M$ Windows剷走,換上S.u.S.E 版的GNU/Linux,各位看官猜猜效果如何?暫時賣過關子...






本頁最新版網址: http://www.franklenchoi.org/

(回到《蔡建誠的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