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篇



  筆者三月份走訪了捷克、德國、法國一些城市與郊區,主要與朋友所介紹的朋友傾談,包括了「環運」圈子內外的人士。大家素昧平生,卻對環境與世情有不少殷切的交流。念及全球化下平等博愛的世界愈趨遙遠,「環境公義」陷入黑暗逆境,與萬物共享可持續生活的理想彷彿渺渺無期,便不能不感慨於非人的資本力量覆蓋各國,令人互相踐踏、作賤自然,因而喪失了人性尊嚴。但另一方面,經驗與奮鬥之互相比較參照,又未嘗沒有鼓舞甚至團結的作用。

  就是在一片不確定的情景中,關懷和關注為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也增添了逆水行舟的方向感覺和勇氣。在以後各篇章中,我將記錄下一些有關的問題與疏導方向。當中自然包括了「環運」與政治抗爭的試探,也在比較之中揭示了一些虛偽、雙重標準;但也不乏互相支援、探討合作、打破樊籬的機會。就讓我從一段段核電的廢除與推廣之間的苦纏惡鬥故事談起。

  捷克的塔米連(Temelin)核電廠,在捷共統治期間拍板興建,屬蘇式設計,八九年推翻專制政權後一度新國會全票通過停建,卻在其後以十一對八票在財團支援的右派當道的國會中通過復建。現時,該廠成了試驗「結合蘇式設計與美國Westinghouse電腦操控系統」的「實驗室」--若然「成功」的話,則可以在前蘇聯及東歐的國家中為Westinghouse等西方企業帶來大量定單。

  在運作安全與核廢料處置並無保證之下大搞核電廠,是個嚴峻的道德問題;難怪有位無權的捷克哈維爾總統深嘆:「我們『當日』向共黨政權的抗爭,不是為了讓一間公司行使的隱藏不露的專政來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