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黨報一向自說自話,不理廢柴政客講甚麼。但這番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實在是個近年(及未來不知幾多年——尤其是社會的反省力愈來愈低之情況下)香港全民置身混海中的時代特徵,故特別選其要者而發揮一下。


十大基建云乎哉

敲定推出南港島線首先刺激貝沙灣靖林等豪宅物業市場大旺;其他大建鐵路、繞道、高速路之工程,導引更多汽車、物流出籠,灑遍全港,氣都無得抖;新界及邊界區大興土木,說是調節市區人口密度,但市區竟又不停清拆及重建屏風建築,根本自打嘴巴;西九文化區作為生硬的劣質堆砌,與文化無關,不談也罷。

總之,十大基建持續出售香港,換取統治集團繼續愚民而治。


還債於民云乎哉

減稅減差餉益邊個,已不用綠黨報多講,不過,減極都尚有大量錢銀在政府手上,由統治集團邀請商界及眾NGO一同花霍,甚麼社會企業、保育伙伴工程即是此類。此等花招不外是收買人心、混淆概念、荼毒民智——以社會企業為例,猛講利潤、效率、商業技巧、提高回報率、競爭,根本就是以主流價值持續打壓另類思考與價值,將青少年收編入奴隸化的勞工市場。商界支持此等項目沒有人會感到意外,多年來建立了對建制依賴、與建制共生的一眾NGO,有幸擠身「持份者」行列,這番又會抵得住誘惑嗎?

一潭混水,近年世事不勝悲。


活化歷史建築云乎哉

十億保育費,對使慣公帑的各品官員來說只是麵包屑,對有關NGO來說真是錢從天降。某NGO主席即時表態,說保留了那些建築物,可協助某些非牟利機構發展,亦可搞本土旅遊,推動文物教育云云,實則這樣的教育教D乜?看來,最好係教舊時D野要變為商品(包括旅遊工業)才有生存價值——真虧這些「與時並進」的NGO持份者想得到﹗

也有民間意見認為保育也要保有商店有鄰里的整條街,但條街D商戶賣D乜,鄰里的生活需要係D乜——是喜帖?是波鞋?是愈來愈多千篇一律的、由財團指揮泡製、外地血汗勞工生產、金玉包裝的衣食住行消費品?——在這忽然保育的社會氣氛中就沒有多少人會關注。

淺薄之城,望遠一點,果真那麼難?


環保云乎哉

毒氣沖天,改用超低硫柴油減了排硫,其他一切毒素不變,照舊害己害人。汽車使用道路收費——要重新研究;停車熄匙——要諮詢;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25%(比起05年) ——已被「綠色和平」戮破為在本港工業陸續北移下的「玩數字」而已......剩下來最可圈可點的是「以焚化爐替代垃圾堆填」也屬環保,真是當人民是高度智障﹗當年勇猛攀上焚化爐煙囪抗議、主張焚化爐零排放才可用的綠色和平,此番又有何回應?

一邊搞「十大」,翻江倒海,搞起千重毒霧,暴殄多少天物,連「環保觸覺」叫屏風樓發展商多留幾尺空間給人民呼吸也「冇得傾」,如此政府講環保,徒添噪音而已;看來只有獲派「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也是麵包屑)的有關NGO,才會陪跑陪高興吧。


長者醫療券云乎哉

綠黨報對此假仁假義劣策本不願一哂,亦不置一哂。唯藉此提醒各坊眾——多作養生保健,切勿跌落西醫主導的割切式醫療陷阱,否則愈醫愈要醫,不單$50x5救不了你,還付上長年對自己身體失去自主權。至於養生保健的同時所需的少毒氣毒水毒藥環境,也只能一起去爭取、奪回了。


教育云乎哉

有了學校建制獨攬教育權,教育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學校建制涉及太多既有利益——就以筆者當年向某些教師工會要員提「必須行小班」為例,當年所得回覆,是「不是急務,不是時機」;近年大殺校將臨,馬上就變為是急務、是時機了。曾某也深知飯碗事大、真理事小是任何「專業」的特性,略派甜頭——小學行小班,中學等陣先——慢慢作政治交易,幾耐都有得玩也。

12年免費教育,獎勵多唸幾年書,再三編織「(偽)知識便是財富」的神話,是確保一眾青年在未來一生都沉迷於「增值」毒癖的一個加強劑,真教綠黨報唏噓不已﹗

唯一可慶幸的,是加三年免費教育而不是三年強迫教育——能自行解纜航出「自尋教育」生天者,還未需絕望。


「日頭赤炎炎,各自顧生命」,政權社會皆虛泛,何時逆而反?

不是輕佻地說: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及施政報告),不過,一眾NGO組織者、甚麼專業界別持份者、樣板反對者......也是時候想想為甚麼如此拙劣的政府戲總是演不完,一隻手真是不能拍得響的呀﹗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