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服從呢?
在誰會服從這個層面上,社會心理學家從“性格”上做過許多的實驗。
例如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他們就曾研究過
一個人的性格怎樣影響那個人自身的行為。結果他們發現一些重視社會認同的人是較容易服從別人的。即是那些重視得到別人認同、讚賞的人,就是會較易服從的人。可惜,到了後來,有另一些社會心理學家,在再做性格怎樣影響那個人自身的行為的時候,就發現其實性格與一個人的自身行為是只有很少的關係。
另一方面,環境對自身行為的影響是較大的,但在環境影響較弱的時候,性格就容易估計自身的行為了。相對來說,在環境影響較強的時候,我們便易於服從,而在環境影響較弱的時候,我們便沒有那麼輕易的服從了。例如在跟陌生人一起時,陌生人給我們的影響較少,即環境影響較少,所以我們的性格便能估計我們的行為了。這樣,亦即是我們在這個情況下,便會沒有那麼輕易去服從那些陌生人了。
以上的理論看來很複雜,其實簡單來說,即是
如果環境影響大於性格影響時,環境就成了服從現象出現的重要因素,反之亦然。其次就是在“文化(Culture)”這個層面上,James Whittaker 和 Robert Meade就分別在幾個地方重覆做過一個叫 “Asch’s conformity experiment”,就發現黎巴嫩、香港、巴西、中南非洲的班圖族中,以班圖族的服從性最高,因為那兒的服從感意識是很強的。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便可以看到文化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
西方人的文化注重個人主義,他們認為人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等自主權利。而亞洲方人和非西方人的文化則注重集體主義,他們則認為個人的言行舉止,是會對親朋好友造成影響的,加上,傳統中國人「孝」的思想,亦使我們被迫服從長輩、家人的說話。所以,西方人的服從感就不及東方人和非西方人那麼強烈了。
從以上的資料就可以知道,西方人的服從感較東方人和非西方人的低,這是受文化的影響所致。而且,我們本身的性格或多或少也是被文化所影響而形成的。所以,在最基本的層面來說,文化對人的服從感的影響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