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歷史簡介

將軍澳早在明朝(即1368年-1627年,距今600多年),時候已經有人居住。由於將軍澳位於海邊,所以600多年來都是而漁業及農業維生。亦由於是海邊,所有亦有生產少量鹽。由南宋時期直至英國殖民初期都是海邊關卡。將軍澳這個名稱曾經有不同的說法。在明朝開始有人稱此地為將軍澳,原因是將軍澳這裡的確曾經有一位將軍經過。明朝末年,有一位將軍因為戰敗而流落坑口村,被村民發現,但後來亦因傷重逝世。坑口居民為了紀念對這位將軍,於是在今日保良局甲子年中學對面的山坡上聳立墓碑作憑弔,村民都稱此地為將軍地,每年亦有村民到此拜祭,直至將軍澳發展為止。亦因此命這一帶為「將軍澳」。可惜將軍地在政府發展將軍澳後已被動土,現在已經消失了。

清朝時代將軍澳稱為將軍凹,已有不少村民。由於將軍澳地理利於避船,由明朝開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避風塘。在明朝地圖中都明確列明「將軍澳此帶皆宜泊船」。

百多年前,將軍澳被英國人名為垃圾灣( Junk Bay), 意思是堆放垃圾的海灣,而事實上將軍澳的土地,大多是由垃圾堆填出來的,垃圾灣這個名字用了幾乎有百年之久,最後政府近年才將垃圾灣這名字改回將軍澳。(所以將軍澳官立中學以前的英文亦是 Junk Bay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由於利於泊船,在坑口及將軍澳一帶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船塢。60年代,不少商船都來此維修,甚至在70年代更加有美國航空母艦。

1982年,這是將軍澳的轉捩點。因為政府正式發展將軍澳為新市鎮,使它成為一個擁有49萬人口的新市鎮。

 

*更新將軍澳的歷史 :

將軍澳歷史簡介已經重整,將軍澳的由來。

資料來源:坑口鄉事委員會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