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新市鎮發展歷史

 

 

今天我們認識的將軍澳,是一個經過精心規劃,專業發展而成的一個新市鎮。雖然將軍澳給人一種很新的感覺,但將軍澳新市鎮發展至今已經有接近20年時間,人口約25萬人。預計2011年,當將軍澳發展完成後,預計人口有近49萬人。

 

以下資料來源由 香港年報1982-香港年報2001 中搜尋得來的。並以香港年報形式介紹

 

香港年報 1982

 

 

香港年報1982 房屋和土地 p.93 (節錄):

「在九龍東面,以大山脊為界的將軍澳,亦已計劃發展為新市鎮,容納30萬人居住。策劃工作、工程研究和分區研究已經開始,初期發展地區和主要通道的地盤整理工程及詳細計劃亦已展開。」

1982年,當時政府已經開始計劃發展將軍澳,所謂的將軍澳新市鎮就是在大山脊(大山脊大約是現在的五桂山、大牛湖、茅湖山及照鏡環山等山脈)。雖然所發展的地區和原本的將軍澳(其實將軍澳真正所在地,應該是在今日翠林h(村)對落的將軍澳村)有一段距離,但工程仍然以發展將軍澳為新市鎮,而並非當年仍然繁榮的坑口。其實原本構思都是預計將軍澳最終有30萬人居住,而並非今天預計的49萬人。

由於始終都是初步階段,當年還未真正區分第一區在那裡。(將軍澳第1區應該是馬遊塘附近)。

 

香港年報 1983

 

 

香港年報 1983 房屋及土地 p.94(節錄):

「將軍澳發展研究已於六月呈交當局。這項研究目的是在將軍澳發展一個新市鎮,及研究西貢腹地的作用及發展機會」

香港年報 1983, 詳細說明出將軍澳發展的用途。其實將軍澳發展除了是為了使將軍澳成為新市鎮,其重要目的是使整個西貢區都可以成為發展用途。所以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同樣標誌著整個西貢的發展。

 

香港年報 1984

 

 

香港年報1984 土地(節錄):

「將軍澳及西貢

已獲通過的將軍澳發展大綱圖則,計劃把將軍澳發展成為一個可供38萬人居住的新市鎮。年內,有關新市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繼續進行。新市鎮各類新樓宇的比例分別如下: 出租公共房屋 50% 、 「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私人機構參與計劃」的樓宇合共30% 、 私人樓宇 20%。

按照計劃,將軍澳新市鎮會環繞3個主要地區發展。每區人口6萬至9萬5千人不等。各區中心都設有購物及其他商業設施,社區設施及交通接駁站。在發展初期,新市鎮對外交通將倚靠將軍澳隧道及改善後的寶林道。日後如有需要,可延長現有的地下鐵路,使服務擴展至將軍澳新市鎮。

在將軍澳新市鎮以外的西貢區,政府計劃限制市鎮發展,但優先發展西貢區內的康樂設施。西貢市現有人口14 300人, 預料擴展後可容納 4萬人居住。 一九八三年內,政府繼續就西貢市的擴展工作進行研究。」

香港年報1984 房屋 p.97 (節錄)

「新市鎮及鄉村市鎮的房屋

當局經已在將軍澳凡新市鎮劃定興建居屋及出租單位屋村的地盤,並已展開打樁工程,以便建造1600個單位」

1984年的香港年報,明確指定出將軍澳發展的區域及其發展地區。將軍澳發展非常成功,以上所有的計劃中的工程,今天已經一一實現。在土地發展中,政府已經明確指出,將軍澳交通的初期的確是要倚靠將軍澳隧道,亦證明將軍澳隧道興建,已經是將軍澳發展其中的一個項目。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原來今天的寶林道(寶琳道)並非在發展後才出現的,今天的寶琳道原來已經是改善後的寶琳道。亦即是以前通往將軍澳的通道已經是寶林道,亦即是寶林這個名字已經出現了很久了。在發展計劃中亦有提議過有興建地鐵的必要,事實上,將軍澳地鐵的確是將軍澳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家有沒有留意呢?將軍澳的鐵路是發展地鐵,以並非地面鐵路,所有由發展計劃中。將軍澳的鐵路已經是地鐵了。

除了交通上的明確目標,亦有提及在將軍澳新市鎮外的西貢區會有限度發展,亦即是指西貢區除將軍澳外會發展成為新市鎮的機會甚微。香港年報1984已經清楚展示出將軍澳日後發展的方向。

房屋一欄中,正在興建的1600個單位應該是寶林h(村)。

 

 

香港年報 1985

 

 

 

香港年報1985 房屋p.139(節錄)

「新市鎮和鄉鎮的公屋

在將軍澳,承建商正分別在公屋和居屋地盤進行打樁工程,以便興建6千個單位」

香港年報 1985 土地,公共工程和公用事業 p.153(節錄)

「將軍澳及西貢

已獲通過的將軍澳發展大綱圖則,計劃把將軍澳發展一個可供38萬人居住的新市鎮。年內,年內,有關新市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繼續進行。位於將軍澳海灣頭的第一個公共屋村,建成後可容納26 560人; 地盤開拓工程已經完成,而建築工程正在進行。新市鎮各類新樓宇的比例分別如下: 出租公共房屋 50% 、 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私人機構參與計劃的樓宇合共30% 、 私人樓宇 20%。

按照計劃,將軍澳新市鎮會環繞3個主要地區發展。每區人口6萬至9萬5千人不等。各區中心都設有購物及其他商業設施,社區設施及交通接駁站。在發展初期,新市鎮對外交通將倚靠將軍澳隧道及改善後的寶林道。當局並已計劃於稍後興建一條將軍澳隧道。此外,日後如有需要,可延長現有的地下鐵路,使服務擴展至將軍澳新市鎮。

在將軍澳新市鎮以外的西貢區,政府計劃限制市鎮發展,但優先發展西貢區內的康樂設施。西貢市現有人口14 300人, 預料擴展後可容納 4萬人居住。 一九八四年內,政府繼續就西貢市的擴展工作進行研究。」

1985年,將軍澳發展第一期的填海區已經完成,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h(村)正式興建。位於將軍澳海灣頭是將軍澳第一個屋h(村),所以將軍澳第一個公屋就是日後的寶林h(村)。發展大綱基本上和1984年的年報沒大分別,只是確定將軍澳發展的方向。交通方面,已經落實興建將軍澳隧道。

 

 

香港年報 1986

 

 

香港年報1986 房屋p.117(節錄)

「在將軍澳第5、第6及第14區,兩個屋h(村)的五份大型建築合約正在順利施工。這些屋h(村)的首期樓宇將在一九八六年稍後時間建成。全部工程在一九八八年完竣時,便可提供 9860個租住單位和 2800個居屋單位。」

香港年報1986 土地、公共工程和公用事業 p.148(節錄)

「將軍澳及西貢

當局現正計劃環繞兩個主要地區發展第一期的將軍澳新市鎮,以容納175 000人。該兩個地區將設有一個地點適中,交通方便的大型商業中心,提供遊憩用地、社區設施及交通接駁點。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h(村),建成後可容納47 000人; 地盤開拓工程經已完成,而建築工程正在進行。在初期,新市鎮將倚靠改善後的寶林道,將將軍澳和東九龍接駁起來;而日後的主要通道,則是一條現訂於一九九零年通車的新陸路隧道。如果本港以較長遠計的屋宇需求量有增加的話,則當局會考慮發展第二期的將軍澳新市鎮。

政府為將軍澳以外的西貢區所作出的計劃,是以發展康樂設施及不鼓勵在特選發展區以外進行新市區發展為大前提。當局已就西貢市鎮及其他連接腹地的未來發展完成一項策劃研究工作,而為4萬預定人口而製備的發展大綱圖則亦已完成。」

1986年,第一個將軍澳公共屋(h)村即將落成,亦即是寶林(h)村。其實寶林h(村)及翠林h(村)都是同一時期完成,只是入伙時間不同 而已。將軍澳第5,6區就是翠林h(村),第14區是寶林h(村)。將軍澳第一期發展是發展將軍澳西面。從今天將軍澳人口計劃中,已經達到預算中的22萬人,可見將軍澳發展非常成功。交通方面,將軍澳隧道正式興建,亦提到在將軍澳隧道通車前會是以寶林道為主。

1986年,政府正式決定興建將軍澳隧道,並以將軍澳隧道為主通道。正如當年政府屋宇需求量預測,將軍澳將會有第二期的發展計劃,亦即坑口及其海灣發展。

 

香港年報 1987

 

 

香港年報 1987 房屋 p.132 (節錄)

「新市鎮和郊區公屋

至於將軍澳方面,寶林h(村)的建築工程已如火如荼地進行。該h(村)第一、二期的2488個單位,將於一九八七年初完成」

香港年報 1987 土地、公共工程及公用事業 p.148(節錄)

「將軍澳和西貢

將軍澳新市鎮的第一個公共屋h(村),預期在一九八七年初落成。

政府先前通過了將軍澳新市鎮第一期的發展大綱圖則,預算把將軍澳發展為一個人口有 223 000名的新市鎮。其後政府決定著手興建將軍澳雙管隧道.便重新修訂該份圖則,為將軍澳預留發展地區,日後總人口可達325 000名。

當局現正計劃環繞3個主要地區進行發展,分別可容納 125 000人 、 9萬人及11萬人。新市鎮將設有一個地點適中而交通方便的大型商業中心,附近還有遊憩用地、社區設施和交通接匯處。 運接將軍澳與東九龍的主要對外通道是將軍澳道的雙管隧道, 已於一九八六年底動工興建,預算一九九零年開放。在隧道啟用之前,新市鎮將倚靠寶林道作為初期的對外通路; 寶林道亦與東九龍連接,路面改善工程已告完竣。

當局正研究地下鐵路日後應否從觀塘繼續伸展,而經修訂的發展大綱圖則,已擬定地鐵支線從南面進入將軍澳新市鎮。

政府為將軍澳以外的西貢區所作出的計劃,是以發展康樂設施及不鼓勵在特選發展區以外進行新市區發展為大前提。當局已就西貢市鎮及其他連接腹地的未來發展完成一項策劃研究工作,而為4萬預定人口而製備的發展大綱圖則亦已完成。」

1987年將軍澳新市鎮踏入新時代,因為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h(村)-寶林h(村)正式落成。初期的寶林h(村)只有二期發展項目。將軍澳第一座公共屋h(村)大廈是寶寧樓,其後是寶仁樓及寶泰樓。1986年報說及的將軍澳隧道是一條雙管式的隧道。來往東九龍(藍田)及將軍澳新市鎮之間,將於1990年開放。但在隧道開放之前是以寶林道為主,而寶林道伸展至東九龍(秀茂坪)。

當時政府亦提到,將軍澳會發展地下鐵路。而且是觀塘繼續伸延,從南面進入將軍澳新市鎮,和今天的地鐵將軍澳(線)一樣。

 

香港年報 1988

 

 

香港年報1988 房屋p.142(節錄)

「在將軍澳, 首兩個屋h(村)即翠林h(村)及寶林h(村)工程已經完竣,共提供 7420 個租住單位。景明苑和英明苑在興建中,完成後可提供 2800 個居屋單位。 附近還有一個景林h(村)(7 387 個租住單位)和欣明苑(1 750個居屋單位)也在施工,預計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年間落成。

香港年報 1988 土地、公共工程及公用事業 p.158(節錄)

「將軍澳和西貢

將軍澳新市鎮第一期公共屋h(村),其中的寶林h(村)和翠林h(村)經己落成,而多個其他屋h(村)在興建中。

將軍澳第一期的人口, 預算在 223 000名。當局正著手修訂發展大綱圖則,以便收編將軍澳第二期;兩期人口共達 325 000名。

將軍澳新市鎮將設有一個地點適中而交通方便的大型商業中心,附近還有休憩用地、社區設施和交通接駁處。連接將軍澳與東九龍對外通道,是將軍澳道的將軍澳雙管隧道,興建工程進行中,預算在一九九零年通車。同時,寶林道的路面經已擴闊及改善,並一直伸展至秀茂坪道,成為前往東九龍的對外通道。

年內,開拓的土地約25公頃,其中17公頃是填海所得用地。填海所用的材料來自採泥區挖出的泥料和別處運來的填料,後者主要來自藍田h(村)地盤開拓工程。

當局正研究地下鐵路日後應否從觀塘繼續伸展至將軍澳,而發展大綱圖則經擬定這項工程。

政府為將軍澳以外的西貢區所作出的計劃,是以發展康樂設施及不鼓勵在特選發展區以外進行新市區發展為大前提。當局已就西貢市鎮及其他連接腹地的未來發展完成一項策劃研究工作,而為4萬預定人口而製備的發展大綱圖則亦已完成。」

1988年,將軍澳新市鎮正式開始有人入伙(本人都是這年搬入),大部份將軍澳第一批居民都是在這年陸續搬來。對於當時很多居住在市區的居民來說。將軍澳的確是比市區「荒蕪」得多。沒有了大海,亦沒有很多樹木,眼前看到的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填海用地,這是本人第一次來將軍澳的感覺。由於將軍澳隧道仍然在興建中,所以絕大部份居民都是使用寶林道。由於寶林道擴闊的關係,使到將軍澳正式有一條打通秀茂坪至將軍澳的通道。隔絕了近百年的小鎮,終於在新市鎮發展下再次現身。寶林道的打通,使到很多市區居民都知道將軍澳這個名稱。在年報之外,由於寶林h(村)部份地區因出現輕微下陷情況,使到原本遷往寶林h(村)的h(村)民改搬遷到翠林h(村),所有翠林h(村)很多早期居民原本的志願都是寶林h(村)的

原來當年將軍澳填海的土地,就是由將軍澳灣深海處及其他地方填來的,當然當中有夾雜垃圾堆填。

1988年是將軍澳新市鎮重要一年,因為這個猶如初生嬰兒的新市鎮正式誕生。

 

香港年報 1989

 

 

香港年報1989 房屋 p.156 (節錄)

「西貢/將軍澳的工程如期進行。年內完成的工程合約,包括寶林h(村)第三期(940個租住單位)、翠林h(村)第二期(2 490個租住單位、英明苑第四期(700個居屋單位)。另一方面,景林h(村)第二及第三期,及在將軍澳第30/33區興建的私人參建居屋,亦已動工。全部預計於一九九零年完成。」

香港年報1989 土地、公共工程及公用事業 p.175 (節錄)

「將軍澳和西貢

當局在年底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以探討將軍澳新市鎮進行新發展計劃的影響。當局已修訂將軍澳的發展大綱圖,將該新市鎮可容納的人口,由325 000名增至 44萬名,並將建議中的第三個工業h(村)納入大綱圖內。

同時,新市鎮居民已由一九八八年三月起陸續遷入; 寶林h(村)和翠林h(村)是最先入伙的兩個公共屋h(村)。同期落成還有3個居屋苑、1個臨屋區及4間學校。年內,當然繼續進行廣泛的闢拓土地工程,約有7公頃土地已經填平。正在進行的道路建築工程,包括將軍澳隧道引路及新市鎮區內道路網工程。此外,將軍澳隧道亦已著手進行內部工程,例如隧道襯砌、路面鋪築,以及各機電裝置等。當局又與地下鐵路公司進行磋商,擬定地下鐵路伸展至將軍澳的計劃。

政府已為西貢市內陸作出規劃,發展重點是提供康樂設施,以及集中在選定的發展區進行市鎮拓展。興建科技大學的設計圖已經擬定,建築工程將於一九八九年展開,分3期進行,預料首期工程可於一九九一年完成。

當局已編製發展西貢墟的詳細藍圖,建設基本的社區及康樂設施,以配合這個墟填及內陸居民的需要。當局亦已展開籌備工作,預備在西貢Y(了口)進行填海工程,增闢土地以供興建一個鄉村式公共屋h(村)。此外,區內的污水處理廠亦已落成啟用。」

1989年,將軍澳的基本建設已經大致完成,將軍澳首間學校亦己開辦。由於太多居民輪候等上公屋,於是將軍澳臨時房屋區便出現。由於是臨時性質,質素明顯比寶林h(村)及翠林h(村)為差。將軍澳同時出現的首兩個居屋分別位於 翠林h(村)旁邊的景明苑和寶林h(村)旁邊的英明苑。而另一參建商居屋即康盛花園亦已落成。將軍澳新市鎮雛型已經出現。將軍澳隧道是當年最先進的隧道之一,和當年其他隧道不同,將軍澳隧道頂部有一些很巨型的抽氣扇,使到將軍澳隧道管內空氣保持清新。此設計在香港首次出現。

除了本身將軍澳區內,在將軍澳附近的科技大學亦正式展開。香港科技大學地址前身是難民營。該難民營開放時間已經不知道,但該難民營應在興建科技大學之前已經拆卸。

 

下一頁將會展示將軍澳90年代至今的介紹

 

將軍澳歷史首頁
將軍網首頁(網頁一)
將軍網首頁(網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