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粵劇蕭月白

<蕭月白>上本

富家子蕭月白,兄弟三人,二哥早喪,父死後,大哥大嫂用計謀產,逼走月白及其母親與二嫂。未幾,月白孑然一身,浪跡天涯,饔餮不繼,幸遇同窗于立凡,同是天涯淪落,乃在街頭賣字,代人書寫,以作煮字療饑。收山名妓花飄零,睹其文質俊秀,頓生憐才之意,但月白不為所動,因有指腹為婚之未婚妻張露清,只望有朝一日,生活安定,以圖好夢。可惜露清之父張伯樂,重富輕貧,竟悔婚約,於是月白悲憤之餘,被花飄零利用,淪為騙徒。在謝天賜擺計之下,利用月白與飄零二人,詐騙富商梁員外及其獨女梁美娟。因員外已作鼓盆之憂,飄零遂為其繼室;月白則為其東床快婿,擬盡掠其產。豈料蕭、梁合巹交杯之際,碰杯之時,雙杯卒然破碎!其為天意耶?是吉是凶?且觀下集。

<蕭月白>下本

在謝天賜設計之下,蕭月白與梁美娟終結成夫婦,花飄零亦已為梁員外之繼室。飄零以慢性藥毒死員外,與月白仍是陳倉暗渡,另築愛巢。謝天賜則常來敲詐,取之無厭,花飄零遂設下毒計,殺之滅口,梁美媚亦遭其毒手。自此之後,月白憑梁家財產,竟成殷商巨賈,並開善堂,設義學,沽名釣譽。另一方面,月白對未婚妻張露清始終念念不忘。一日,他得知張伯樂翁婿走私失手,身陷囹圄,乃藉財勢營救之,並威迫露清,重續未了緣。露清為了營救夫郎,逼不得已與月白作一夕銷魂。十年後,月白到其主辨之義學中觀學,竟晤親生兒子蕭月明。露清一一向之道明原委,月白受良心遣責,願負起為父之責,供養其母子一家等人。此事為花飄零洞悉,爭端再起,欲知結局如何?請觀本集大結局。

編者的話

《蕭月白》是本人於一九四七年,所講述的一套天空小說,它的書名本來叫「慾焰」。蕭月白,是書中男主角名字,這套小說,在廣州風行電台講述,每日中午十二時半至下午二時半,一講就講了六個月;其後再到香港麗的呼聲有線電台、澳門綠?電台、香港的商業電台繼續廣播,均瘋魔了萬千聽眾。此小說更被印製成書發售,全書五集,數度沽清,合共行銷六百萬冊。

後來,香港「紅綠報」社長─任蔆花先生,出高價買了《蕭月白》的電影版權,分上、下集拍成電影,由張活游和白燕等主演,共上映了兩個月,大受歡迎。任蔆花和他們的股東,除了本錢之外,所賺的利潤,可以在灣仔洛克道起了一間戲院,院名叫「環球戲院」。

一九四九年,除了電影賣座之外,我還把《蕭月白》的粵劇版權,贈給「新聲劇團」,改編成上、中、下三集演出,由任劍輝、陳艷儂、白雪仙、歐陽儉、靚次伯等大佬倌主演。在澳門首演時,萬人空巷,移師香港的高陞戲院、普慶戲院演出,也非常賣座。後來任、歐二人,還錄了唱片—「蕭月白之賣白杬」,同樣十分暢銷。

時隔五十餘年,我再將原著重新編寫粵劇《蕭月白》,並邀得李龍、陳好逑、謝雪心等紅伶擔綱演出。到時,專希我的聽眾們,父老們駕臨指教。我知道,各位紅伶一定表演得比我的原著更好,不過還乞對我賜教,幸甚!幸甚!

原著編劇:李我

李我
生於廣州市,幼時與其母移居香港,十二歲考入香港華仁英文書院。自幼酷愛粵劇、粵樂、粵曲,並由當時之八和會館主席鄺山笑帶領入粵劇團,跟隨已故唐滌生先生任抄曲之職。一九四二年,自組劇團,前往廣東各縣鎮獻藝;其後考入廣州嶺南大學讀法律系,並在廣州風行電台講述自撰文藝小說,一年後成名,成名作為《蕭月白》,他的清爽而響亮的聲音與及故事內容的佈局和結構,瘋魔省(廣州)港(香港)澳(澳門)三地聽眾。該小說曾改編成粵劇,由新聲劇團的任劍輝擔任主演。李氏年逾八十,退休多年,曾從事音樂、粵劇、電影、電台、電視、演員、編劇、導演、撰曲等等,亦曾當過新聞從業員、社長及總編輯。生平愛好文藝、寫作,他一生寫撰的小說近百套之多。

李龍
自幼拜陳非儂門下學藝,享有粵劇神童之美譽。李氏扮相俊朗,功底扎實,能文能武,曾先後與著名花旦陳好逑、謝雪心、南鳳、尹飛燕等合作,深得戲迷喜愛。除了舞台演出之外,他更擔任電台節目主持人,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對推廣粵劇不遺餘力。二○○一年代表香港演出法國康城電影節的粵劇節目環節;○二年應新加坡文化中心邀請,與梅雪詩合組鳳和鳴劇團往當地演出。

陳好逑
自少愛好粵劇,幼年曾隨曾雲仙踏台板,由最底層做起,及後隨粉菊花學習京劇功架,基本功扎實,戲路甚廣,既工青衣,又工花衫,更擅演刀馬旦,行內人稱為演技派花旦。一九六二年夥拍林家聲,參加慶新聲及頌新聲劇團任正印花旦,近年亦夥拍多位文武生。二○○二年香港藝術節,她便夥拍多位文正生演出多齣名劇。

謝雪心(特邀)
自幼熱愛舞台藝術,十一歲便拜名伶任劍輝、白雪仙為師,七二年開始以正印花旦擔演《紫釵記》、《金鳳迎春》及《胭脂巷故人來》,至九四年轉演文武生,至今已演過眾多名劇及灌錄不少名曲唱片。九六年主演舞台劇「虎度門」,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跨演藝媒界傑出成就獎」及藝盟提名藝術家年獎,又於○一年憑希臘劇「美狄亞」獲提名第十屆「香港舞台劇最佳女主角獎」。近年加盟亞洲電視,參與劇集演出及擔任節目主持。謝氏除於本地演出粵劇、粵曲、舞台劇、電影、電視及英語鑼鼓粵劇外,亦經常遠赴國內、東南亞、美加等地演出及籌款,今年初再以花旦行檔與李龍合作,希望廣大觀眾給予鼓勵及支持。

新劍郎
十餘歲隨名伶吳公俠學藝,後隨許君漢學習北派。八十年代在星馬演出,深受當地觀眾歡迎。近年在港各大戲班以台柱身份參與演出,為香港粵劇界中堅份子。

溫玉瑜
曾隨羅家英、陳覺非、劉洵、郭錦華學習粵劇及京劇,亦曾研習敲擊樂演奏。曾參與的主要劇團有日月星、鳴芝聲、彩龍鳳、鴻運、福陞、國聲曲藝雅集、玉華年等劇團,是一位極有前途的演員。

鄧美玲
出身戲劇世家,自幼醉心粵劇藝術,矢志投身梨園。早期在香港八和粵劇學院及漢風粵劇研究院接受培訓,得各前輩和導師的悉心指導,打下深厚的舞台根基。近年更隨京劇名旦陳永玲、賀夢梨老師學藝,造詣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加上她刻苦鑽研的精神,在角色演繹上更為細膩傳神。

廖國森
香港八和粵劇學院第一屆學員,曾隨任大勳學習北派及王粵生學唱腔。隨後接受雛鳳鳴劇團的邀請,演出《辭郎洲》、《李後主》、《英烈劍中劍》、《蝶影紅梨記》等劇目。近年經常參與本港各大劇團的演出。

黃金堂
自小熱愛粵劇藝術,拜已故名鬚生金擎山為師,學習舞台功架。一九八六年加盟影友唱片公司,曾灌錄「寶玉哭晴雯」、「祭瀟湘」、「紅花開遍凱旋門」等唱片。近年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擔任社會機構的粵曲導師,推廣粵曲藝術。

杜詠心
年僅九歲,卻已非常醉心粵劇演出。於四歲時首次踏台板,為龍嘉鳳劇團演出,成績一鳴驚人,其淡定及有板有眼的表演,備受讚賞,更有粵劇神童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