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徐惠(公元627-650年)

徐惠(公元627-650年),是唐太宗的妃子,湖州(今屬浙江)人。

  徐惠是一個早慧的才女。據說,她出世五月就能言語,四歲能讀《詩經》和《論語》,八歲自曉

作文。父親徐孝德曾請她仿照《離騷》,試作一首騷體詩;她便寫成《擬小土篇》:「仰幽岩而流昐

,撫桂枝以凝想。將千歲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文詞甚為典雅。父親大驚,「知不可掩」。從此

,她的作品也就盛傳於世。

  唐太宗聞知徐惠的文才,召為才人。她好讀書,遍涉經史,而辭致清麗,揮筆立成。太宗對她更

加優禮相待,不久科為婕妤,接著又進為充容。徐孝德也因此被提拔為水部員外郎。

  長安崇堅寺有徐妃妝殿。相傳有一次,太宗召見徐惠,見徐惠遲遲不來,不禁怒形於色。徐惠姍

姍來遲,從容不迫,當即賦詩一首呈上: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進太宗》)

  徐惠不僅文思敏捷﹐而且關心國事,對時政有精到的見解。貞觀末年(649年),唐朝廷在幾次調兵

遣將﹐征討四夷之後,又動用民工和財力,修整宮室,以致百姓勞怨。徐惠便上疏力諫,希望太宗息

兵罷役。她說:「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認為「業大者易驕「,「始善者難

終」,夫醒太宗警惕。她又說:「漆器非廷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紂用之而國亡

。方驗侈麗之源,不可不遏。」她還總結出「志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的至理名言。太宗對她的意

見深表贊同,「優賜甚厚」。

  太宗死後,她追思顧遇之恩,萬分哀悼,竟然成疾。在病情危急的情況,她不肯服藥,表示以死

相報,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又作詩和連珠(一種文體)

以表達自己的意志。對待皇帝的這種耿耿忠心,完全合乎去建禮義的道德規範,自然深得當時統治者

的讚賞。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她死時才只有二十四歲,贈謐號賢妃。